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企业家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与不足

论企业家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与不足

《西方行政学说史》课程论文题目:论企业家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与不足学号:姓名:年级:任课教师:成绩:论企业家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与不足摘要: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的诞生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西方社会的需要,虽然一直备受争议。

时至今日,该理论的某些方面对于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的地方,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该理论的不足。

本文对该理论做了一定的评析,并就该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一些浅见。

关键词:企业家政府、政府体制、大部制、政府改革一、企业家政府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本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的需求复杂化,20世纪90年代后,政府传统的官僚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且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

虽然它的专业化和层级制使它代表了一种理想的、高效的组织形式,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国的时候社会瞬息万变,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原来的经济体制面临巨大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发达使普通百姓也能像他们的领导一样获取知识和信息,教育水平的提高使脑力劳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对市场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

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官僚体制显然越来越不适应了。

而问题的根本正如奥斯本所说:“我们相信问题不在于政府中工作的人,问题在于他们工作所在的体制。

”①1因此现在我们需要的政府体制必须是灵活的、适应性强的;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是高质量的、多样化的;政府能给予其人民更多的权利和利益。

正如奥斯本所言:“本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设计出的官僚体系,中央集权,层次繁多,在变化迅速、信息丰富、知识密集的九十年代已不能有效地运转。

”②正是伴随着西方传统政府官僚体制出现危机的这种背景下,奥斯本提出了“企业家政府理论”。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的本质是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和服务意识。

基于这种思考,奥斯本提出了改革传统政府官僚制应当遵循的十项原则。

二、企业家政府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一)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而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做坏事”。

由此可见政府体制的作用是多么①《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奥斯本等著,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前言第4页。

②《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奥斯本等著,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序第12~13页。

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行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于西方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下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对于我国政府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该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客观体现了政府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政府回归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

其次,该理论在西方的政府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焕发了政府的活力。

最后,我国现阶段的官僚制建设虽没有西方国家那么完善,但是官僚制所带来的问题在我国政府体制中也日益凸显出来并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政府官僚制出现的问题具有相似性。

(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权力过分集中,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

首先,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并强调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职能转变,而且从一九八二年以来我国不断推行大部制改革,但是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政府改革较经济发展水平显得相对滞后。

其次,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政府的办事效率要比西方高,但是这种高效率也只是局限在“集中力量办大事”。

再有就是我国政府普遍存在组织机构不合理、职责不清、行政法规不健全、机构庞大和体制内部人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就存在了学习借鉴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必要性。

(三)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十项原则在我国现实的如何运用:1、掌舵而不是划桨。

我国在现阶段首先要做的应该是精简组织机构,防止多头领导与权责不明,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把一些不关乎国计民生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人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保持政府的灵活性,引导社会前进。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

我国要积极正确理清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与职责,在保持高度统一性的同时,要扩大地方的权力,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就是政府要适当地授权给公众,相信人民的智慧,能自己管理好自己。

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我国政府体制中存在严重的人浮于事的现象,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制度,打破只要不犯错误就万事大吉的状态,提高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效率,增进组织的活力。

4、注重目标而非繁文缛节。

我国政府在履行各自职责,处理突发事件时常常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束缚,而且存许多相互冲突的规章制度,从而制约政府组织解决突发事件的速度和实现目标的效率。

5、重产出而非投入。

在经济与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预算来自中央,而且预算的规模取决于地方上一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

从而使政府不重视产出,为了花光预算盲目投入,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重产出而非投入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而且有利于向公共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服务。

6、具备“顾客意识”。

我国政府决策中常出现领导“拍拍脑袋决策,拍拍胸脯保证,拍拍屁股走人”的情况。

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树立起“顾客意识”,真心实意为人民提供服务。

因此政府要树立起“顾客意识”,明确政府的服务对象是公民,满足公民的需要,受顾客驱使,而不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

7、有收益而不浪费。

这一点对于我国向来只负责花钱,靠预算度日的政府来说是个不错的转变。

如今政府存在过大的债务和赤字,这样做有利于政府把钱用在刀刃上,减少浪费。

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自身人口多,民族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情况,使我国国情相对复杂,如若不重视对社会问题的预防,必定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

我国自一九八二年以来一些省份一直推行大部制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就是减少了层级,但由于依然没有改变政府的直接管理模式从而制约了大部制改革发挥更加显著作用。

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是势在必行。

10、重视市场机制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我国在建立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以来政府对经济的行政干预的观念并没有完全根除,所以要继续解放思想,重视市场机制,积极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提供服务而不是经常性的行政指令。

三、企业家政府理论的不足与局限性正如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中所言的那样:“我们所提供的十条原则,亦即“这幅地图”,只是重塑政府的粗略草稿而不是最后文本。

我们正在观察这一浩浩荡荡的变化进程,我又坚信所提供的快照是准确无误的。

但是,我们知道先驱者们将继续进行其探索。

我们企盼着在他们又发现新土地时,会画出更新更好的地图供后继者使用。

”①2可见企业家政府理论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它只是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政府的眼光,所以我们要用辩证、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清醒地认识到该理论在我国政府改革实践运用中存在着的不足与局限性,辩证地借鉴。

(一)将企业管理理论移植到政府管理是否可行存在争议。

虽然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可通之处,但是该理论过度的强调政府改革的企业性,忽略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特殊性。

对许多政府部门来说,效率和收益不是其追求的目的,提供公共服务才是其目的,这也是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责和人民对政府的认同。

(二)企业家政府理论过度的强调政府的掌舵职能而更片面的绝对地认为政府不应该划桨,而且政府不精通此道,所以政府应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具体的①《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奥斯本等著,周敦仁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前言第3页。

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

而当代各国政府改革的实践普遍证明,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服务性工作,如城市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等 ,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且关系国家切身利益,一般的私人企业或组织难于负担或不宜负担,因此这类服务还是应该由政府来提供。

政府只能是在负担起决策的前提下,积极把一些无关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转让给企业来提供。

对于我国政府来说,政府对服务性工作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仅仅掌舵是不够的,不仅要掌好舵还要划好桨把握好度。

(三)该理论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政府组织,单纯的主张变花钱政府为赚钱政府,并且为赚钱而提供奖励。

从表面看是可以激励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提高政府的收入,但是也容易导致政府部门只注重怎么赚钱来从中获益,而忽视对没有收益的公共服务的投入,极易造成政府部门的腐败。

而且政府的本质是提供服务,正如教育部门的职责就是提供优质的教育,而不能为了赚钱而使其商业化。

(四)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政府要有“顾客意识”,致力于建立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

这显然把公民比作顾客本身就是不恰当的,一方面,公民是具有明显政治地位,而顾客则没有。

另一方面,顾客与公民的范畴不同,顾客仅仅是公民的一部分。

我们的政府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服务的,而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更倾向于满足短期的个人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和公共利益,这容易导致政府失去公信力,造成政府存在的必要性的危机。

(五)分权的可行性和下放权力的监管问题。

企业家政府理论强调政府要妥善授权,鼓励公众参与管理。

但实际上反观我国实际国情,我国公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意识与能力相对还比较低,社会的自治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我国现阶段要实现由政府向社会分权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该理论主张政府分权的同时,也忽略了对下放权力的监管问题,因为下放权力容易滋生权力滥用。

所以,如果不能解决好监管问题,那么下放权力不仅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可能会适得其反。

结语:我们应认识到企业家政府理论并非是改革政府的标准,但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政府。

因此,我们不仅要地看到该理论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局限性,更要认识到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性意义,并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我国政府改革,提高政府的整体管理水平。

i参考文献:①《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美】奥斯本、盖不勒著,周敦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②《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再造政府》【美】奥斯本、普拉斯特里克著,谭功荣、刘霞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官僚制》第二版,戴维·毕瑟姆著,韩志明、张毅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