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归类整理(2015学考)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归类整理(2015学考)

物理学考复习知识点整理 一、相互作用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一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大小:mg G=,其中重力加速度g 随纬度增大而增大(赤道最小),通常取9.8m/s 2。

3. 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决定。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5.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弹簧弹力:kx F =(k: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决定;x:指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6. 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7. 滑动摩擦力:f=μF Nμ:动摩擦因素,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FN:正压力,即物体跟接触面的弹力,也可简单理解为物体所受支持力。

8. 静摩擦力: 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两物体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 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

9. 摩擦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接触面粗糙;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0. 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2121F F F F F +≤≤-合,11. F1、F2大小不变,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12.为使F1、F2的合力不变,则F1、F2随其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二、直线运动1.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由研究问题来决定,与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2. 位移和路程: 表示质点的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叫做位移,可以表示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是标量注意:单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 平均速度 :物体经过某一路段(或某一过程) 的速度,txv =4.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5.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ts v=),与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相等6. 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tv v t v a-=∆∆=7.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xa v v at v x atv v 221202200=-+=+=时间中点速度:202v v vt+=位移中点速度:22202v v vx +=平均速度:tx v v v =+=20 位移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公式:2aT x =∆9.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gx v gt x gt v 22122===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a 甲=0 a 乙=1m/s 2 a 丙 =-1 m/s 2直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为负11.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实验和逻辑推理三、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原因;说明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F 合=ma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4. 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1)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2个物体上(2)平衡力:性质可以不同;作用力和反作用:性质一定相同(3)平衡力:一个力消失不影响另外一个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存亡。

5. 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长度、质量、时间 基本单位(国际单位):米(m)、千克(kg)、秒(s) 6.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 7. 超重特点:加速度向上。

视重大于实重失重特点:加速度向下。

视重小于实重注意:无论是超重还是失重物体的本身的重力不变 8.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方案: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F 合=0,即(F x =0 , F y =0)匀变速直线运动:F 合=ma ,即(F x =ma, F y =0)四、 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所以曲线运动必然是变速运动。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是这点速度的方向。

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 4. 平抛运动条件:只受重力;初速度水平5. 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vv x=gt vy=,vv yxv 22+=,oxy v gt v v ==θtan (θ为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t x v 0=,tg y 221=yx x 22+=合,ov gt x y 2tan ==α(α为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5.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大小不变(不变的参量还有:周期、转速、角速度、线速度大小、向心加速度大小、向心力大小等) 6.线速度:Trt s v π2==,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角速度:Ttπθω2==,单位:rad/s 周期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转速n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nT r v T T r v 1,,2,2====ωπωπ, 7.向心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垂直,指向圆心v r Tr r v a n ⋅====ωπω22224,20丙8.向心力: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垂直,指向圆心mwv r Tm r m r v m ma F n n =====22224πω9.向心力是效果力,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提供向心力:(1)汽车过桥(2)火车拐弯(3)圆盘模型 (4)圆锥摆模型(5)圆桶模型(6)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a.绳球模型: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b.杆球模型:最高点的最小速度v=10. 航天器中失重现象的本质: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或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提供了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11. 离心现象:当物体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会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2.万有引力定律: 221r m m G F = 由牛顿提出,引力常量2211/1067.6kg m N G⋅⨯=-,由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g M mg RMm G 21==⇒===⇒===⇒===⇒=T M r Tm M r mw v M rv m a M ma rMmG2222)2()2(πωs km RGMv R r rGMv /9.7,min ====时,当即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 ,是脱离 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 16.7km/s ,是脱离 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速度。

六、 机械能1.功:αcos l F W ⋅= (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值三者乘积) 特例:mgh W G=(h 指起点至终点的高度差)2. 功率:tWP=(平均功率) v F P ⋅=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当P 为机车功率时,F 为机车的牵引力)3. 重力势能:mgh E P =(h: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是地球与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4. 弹性势能:221kx E P=(弹簧的劲度系数越大,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4. 动能 :221mv E K=5.功能关系之功能定理:12K K E E W -=合6.功能关系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21p p G E E W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大小相等。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7.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2211p k p k E E E E +=+8. 自然界中总的能量是守恒的,并不会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发生转移或转化。

但是我们还是要节约能源,因为在转化过程中会发生能量耗散,即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六、 电场1、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用Q (或q )表示,单位:库仑(C )3、元电荷:最小单位的电荷量,数值为e=1.6×10-19C ,是一个电子、质子所带的电量。

其他带电体的带电量皆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4、起电方式:使物体带电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式:①摩擦起电,②感应起电,③接触起电。

其本质为电荷的转移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6、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21rq q k F =(229/C m N 100.9⋅⨯=k),适用条件:真空;点电荷(忽略大小和形状的带电体) 7.电场——来源:存在于电荷周围的客观存在的物质。

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荷间的作用是通过电场进行的)。

8.电场强度(1).物理意义:为了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2).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跟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3).定义式:E =F /q (q 为试探电荷) 单位是:N/C (4).方向:与该点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注:在电场中某一点确定了,则该点场强的大小与方向就是一个定值,与放入的检验电荷无关,即使不放入检验电荷,该处的场强大小和方向仍不变,8.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绘电场而假想的一些曲线,特点:(1)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电场强度)的方向,也是正电荷的受力方向.(2)起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3)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弱. (4)电场线不相交也不闭合。

9.电容器的电容定义式:UQ C =(单位:法拉F ),决定因素:正对面积、距离、电介质性质单位换算 : pF F F 10101261==μ1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平行进入电场,做匀加速直线,mqu v mv qU E E w k k 221212=⇒=⇒-= (2)垂直进入电场,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不变,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改变)七、恒定电流1.电源: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重要参数为电源电动势E (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端的电压,单位V )和内阻r2.电流的形成条件及方向:大量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