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的探索与研究》2011年度立项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类别:立项课题学科分类: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题负责人韩少东单位: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开题报告(课题编号:11060074 学科分类: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课题组主持人王凤泉一、本课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①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在我国,体育课一开始为“放羊式”教学,为“一堂课、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状况;学生没有兴趣也基本学不到知识。
后来为“标准式”,教师大规模讲授专业性知识,用训练专业队的手段训练中小学生,认为掌握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才是体育课的生命线。
但由于学生的资质参差不齐,大多学生的体育兴趣下降,其中一些人因吃不了苦而不愿参加体育训练。
再后来为“开放式”教学,教师为了创新,一味追求“新异”,过度利用声像设备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缺乏理性思考、缺乏在锻炼中的体会和运用。
我国的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 1978年两部一委《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和1979年扬州会议讨论制定的关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四个暂行规定,开始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新阶段。
1990年,在总结这四个暂行规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奠定了我国现行体育课程的基础。
在体育课程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原有建立在学科中心理论基础上的体育课程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逐渐暴露出种种不足。
尤其全国性青少年体质调查表明:从1985年到2000年,在我国中小学学生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呈增长趋势、身体发育的匀称度改善的同时,学生体能素质和肺活量却全面下降,其中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在1995年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有所下降;另外有权威性调查显示: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66。
74%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的人中,有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各种原因中占第3 位)或没有掌握锻炼方法(第6位),甚至认为不必和不宜参加体育活动(分别占第9和第10位)。
2001年的调查表明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并出现逐渐加剧的趋势。
卢元镇认为:这暴露出我国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脱节。
我国学校体育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传授终身体育的方法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被遗忘的角落。
对上述状况的反思和终身体育思想、国外体育教学理论在学校体育领域的传播,成为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
广大体育教师大胆创新,进行了广泛的教学改革实验。
选项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
国外研究的启示:下面分别是美国某所高中两堂体育课的内容。
案例一:教师让学生们两个一组,共同学习新颖的体育活动,如街舞、瑜伽或者肢体模仿表演。
小组的一名成员之后指出这组动作主要锻炼了自己的哪几块肌群,另一个成员则要写下它们的名称并对其进行解释。
教师最后对每块肌肉的正确名称(拼写)和功能进行点评。
案例二:体育教师首先让学生们了解心血管系统是与健康最为密切相关的系统。
一个成人长时间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取决于心血管系统对工作肌的供氧能力。
心血管功能增强,可以增强机体运输、利用氧气以及排除代谢废物的能力。
心血管功能的提高可以保证个体完成较长时间、较大强度的身体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认知理解循环系统及其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形象的教学线索和类比方法,将氧气在体内的运动过程描述出来,非常适宜地融入了各种富有知识性的体育游戏,比起那些枯燥的竞技类体育活动更吸引学生。
与传统的集体游戏活动相比,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们终生的健康意识。
课程中包含了许多生理卫生、日常保健常识,为学生提供了一条非常便利的摄取知识的途径,相信许多学生终身都会记住血液循环系统的简单模式。
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增强体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些寓教于乐的体育游戏常常能两者兼顾,那何乐而不为?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几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在突出学生自主参与权的同时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对知识的讲解中自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在强调体验过程的同时不能忽视结果,体验活动更需要领悟,并且需要合理的评价。
三是合作学习应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
体育课堂不缺乏合作学习的契机,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分组,强调分组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无论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都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国外,学生的体育课也正经历着较大的变革。
美国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基本格调是:以学生为本的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以借助健全的身体素质更好地进行生活和服务于社会。
在日本,体育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理念只有一个:团结。
日本新改革的教学大纲提出了保健体育、安全体育,确立身心统一的思想。
身心一元论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谋求体育和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而我国中小学由于师资或场地问题而经常让学生做一些赛跑之类的个人的、技术含量相对较小的运动,结果是孩子们个性都很强,而且逐渐产生了一种“我是第一”的心理。
这种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没有别的多人项目,许多孩子就可能在“唯我独尊”的思想下,变得越来越自我,而缺乏团队精神。
尽管我国的新大纲初步建立了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科学体系,纠正了体育教学只重视学生生物学改造的弊端,把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和科学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身心健康理论与身体锻炼实践相结合。
但其实,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总体现状是,大多数地区新的教学思想得不到落实,并且受到体育设施的制约,课程内容千篇一律——跑步、跳远达标、球类运动和广播体操等。
许多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还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竟然取消了体育课,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权利。
体育课是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反复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增加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实践过程中达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影响。
2、创新程度针对我校学生目前现状,把一个年级学生按556即一致五班、六至十班、十一至十六班分为三个组,每个组分为篮球、足球、毽球、乒乓球、散打、太极拳、跆拳道、健美操、瑜伽九个项目组按学生自选报名进行选项教学;选项教学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新意识也得到有效的调动,带动了体育生高考和竞技体育的提升,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有明显提高;力求改变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启迪激励、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突破常规、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力求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3、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理论意义: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之精神,二十一世纪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并且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根据当前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及新课程标准之要求,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贯彻落实五大目标,尤其要加强学生体育兴趣、终身体育习惯、体育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研究发现,传统的班级授课存在很多弊端,难以适应素质教育之要求,主要表现在:⑴组织形式上采取“一锅端”,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⑵教材内容简单重复,教师没有动力,学生缺乏兴趣,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不利于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⑶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人格培养;⑷体育资源的大量浪费等等,造成了体育教育的落后的普遍现状。
要改变这种落后现状,必须彻底更新体育观念,寻找一种适应于现代教育、适应于当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教育新模式---“分项教学”教学模式理论。
从加强、提高教师专业技术和能力着手,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关系角度研究,同行合作交流为主要手段,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快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与锻炼,以构建“分项教学”教学模式在普通高中实施。
本课题组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前辈及同行的研究经验,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优化课堂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高中学生的能力,提高高中教师的素质。
适应素质教学的要求,面向社会,面向国家,面向未来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研究价值:⑴有利于贯彻实施体育教学目标、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每个人在体育兴趣方面都有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体育兴趣的指向性会越来越明确并趋于稳定,甚至形成对某个项目的中心兴趣,进而表现出体育兴趣的动力性和体育参与的延续性。
因此,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班级授课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练习项目,很多学生的学习都带有被迫性和盲目性,以致出现学生“喜爱体育运动却厌恶体育课”的现象;而“分项教学”的首要前提便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选择学习内容,这样绝大部分学生都在从事自己所喜爱的运动,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全体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问题1、你喜爱体育课吗?2、你喜欢过去的体育课授课方式还是现在的?结果表明:“分项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学生普遍对“分项教学”很感兴趣,而且对照班同学对“分项教学”更有兴趣。
可见“分项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更大的优势。
⑵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体育技能是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基础,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内容多而简单,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大多停留在粗略掌握阶段,真正学得好的很少,有的学生离开了课堂什么也不会。
而“分项教学”由于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有选择,针对性强,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提高普遍较快,体育意识明显加强,谈到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学生们谈得头头是道,有些内容和观点甚至连老师都意想不到。
⑶有利于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实施“分项教学”,由于学生体育技能掌握普遍较好,实事证明,体育技能掌握好的学生,体育兴趣浓烈,显示出更大的活动欲望,体育习惯易于养成,并极有可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
而且“分项教学”打破了班级界限,将兴趣相同、能力接近的学生编在一起学习,通过长期的交流,这些学生便形成了一个个稳定的小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