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空劲气功术

中国空劲气功术

中国空劲气功免疫功法空劲气功免疫功法主要是提高免疫系统,预防病毒入侵,治疗各种慢性疾病,提高人体素质,防老益寿。

通过免疫功法的练习,99%的人会少量内气外放,为中级功法打下良好基础。

练功计划基础功法起势、马步站桩、收势30天免疫功法之一起势、马步站桩、双臂揽月、站桩、收势30天免疫功法之二起势、马步站桩、双臂抱球、站桩、收势30天免疫功法之三起势、马步站桩、滚球、站桩、收势40天免疫功法之四起势、马步站桩、三关进气、站桩、收势35天辅导:本计划是供参考的,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适当延长练功天数。

如体质差者,每个功法可比计划时间增加几天。

头30天练起势、马步站桩、收势。

起势动作完成后就形成了马步站桩。

教材把起势和马步站桩分开来写,是为了学习的方便,但在练功时两者连在一起的。

在基本掌握要领的基础上再增加收势动作。

逐次增加站桩时间,当增加到每次站桩30分钟左右时,开始练双臂揽月。

双臂揽月连同扶正益寿扳指法的每次练功时间30分钟。

先单练双臂揽月时可以动作慢些,要停留的地方延长一些停留时间,前后站桩的时间再增加一些,从而把练功时间延长到30分钟左右。

在基本掌握双臂揽月的基础上,再加练扶正益寿扳指法。

起势、站桩和站桩、收势是每套功法的头和尾。

练每套功法都要先做起势、站桩,站几分钟后做动作。

动作完成后要再站几分钟桩才收势收功,以下滚球和三关进气都是这样。

基础功法第一节起势全身放松站立,两脚开立,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脚尖稍向内,两臂松垂,两手手指松直,掌心向体侧(图1)。

曲肘抬臂,两掌心(劳宫穴)相对,抬至小臂与上臂约成90度,同时略屈膝下蹲,站立角度约20至30度左右(图2)。

翻掌,手指成梯形式,掌心向下(图3)。

双小臂略向外拉开,然后双肘向后上方挑起,双小臂自然下沉,掌心向后,手指向下,沉至体侧略后(图4A、B),双手在腰部处(带脉启动),手腕自外向内翻转,掌心向上,十指对腰(图5)。

稍停,双臂向后夹紧,手指向前(图6)。

稍停,这时上身很紧,但掌与背放松。

松肩,双臂自然慢慢向前推出至小臂与上臂约成90度,再翻掌成马步站桩(图7)。

要点:以小臂的上抬带动上臂慢慢前伸,离体十公分左右,腋窝悬空若容鸡蛋。

屈膝下蹲应坐胯,膝盖不超过足尖为准。

眼平视,呼吸自然,不带意念,不需意守,双臂后夹时手腕手指要自然放松,手指成梯形式,在指中关节略弯曲(图8)。

体弱者,站桩可以高一点。

功理:从屈膝抬臂双手掌心相对开始,足三阴足三阳、手三阴手三阳等经络的经气就开始加快流通。

手掌翻转手指对腰则直接触动带脉(带脉起于季肋,绕身一圈犹如束带),从而带动任督脉,加强十二经络的流通。

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小腹,背腰肋部的带脉到肾脏,并直接和足三阴足三阳、冲、任、督脉相流通,是上下经络之气加强流通。

再则,练空劲气功不用意念,内八字的站桩法使经气下来后往上冲击量很大,从督脉上去以后因冲击量大和前面的任脉自然接通,再循任脉下来,不会在头上滞留。

不但加强了足三阴足三阳经气的运行,同时又间接推动了它们的同经气——手三阴手三阳的经气运行。

因此,在双臂向后夹紧时肩上的气血大量涌结,一松肩大量气血往双肩冲击,双臂就被气血慢慢推向前伸出,手指端的脉冲感很强,手掌和指端即有涨、麻、热等感。

所以通过起势动作人体周身的经脉可以达到基本疏通。

辅导:起势时脚的姿势,也就是站桩时脚的姿势。

这个姿势很简单,也很重要。

因为站桩是在脚的基础上进行的,脚站不好,桩也站不好。

脚的姿势是脚的距离和脚尖的方向。

空劲气功站桩脚的距离是同肩宽,即肩膀有多宽两脚就站多宽。

脚尖稍带内八字,即脚尖稍微靠拢一些,不是两脚平行。

内八字的极限是脚尖向前,两脚平行,过头就是外八字了。

双脚尖只要稍微靠拢1-2公分就可以了,太靠拢就影响下蹲。

这时每只脚的重心略在外侧不在掌中心,这样便于先发动两腿外侧的“足少阳胆经”经脉。

起势中的手指总是成梯形式的。

在一般情况下,空劲气功的手型总是成梯形式的,即使将来给人发功治病,梯形式手型也是其中的一个大法。

梯形手有利于气血的流畅,因此梯形手很重要。

张开手掌,不要伸直,我们称为松直。

这时五个手指分开,两个手指的指尖之间相距约一只手指粗不到的距离。

食指伸得比较直些,但不是笔直,第一指关节(从手指尖数起)和第二指关节有一点点弯曲;中指的二个指关节就弯曲的多些了,因此手掌心向下时,它就比食指低了一些;以此类推,小指二个指关节就弯曲得再多些,也显得最低。

这样四个手指像楼梯那样一级级低下去。

大指则稍稍张开,让它自然挂下,这就是手指梯形式。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向朋友招手,说拜拜。

这时手指就是梯形式。

或者伸手向人讨一本书或者什么东西这时手指也是梯形式。

站立角度约20度至30度。

指大腿和垂直线的夹角为20度至30度,这只要稍稍下蹲就能做到。

度数一下太大要劳累的,要根据体力,在熟练、久练的基础上逐步增加。

站在墙壁面前,脚尖顶着墙壁,再用膝盖去顶墙壁,这时墙壁和大腿的夹角,就是大腿和垂直线的夹角。

这个角度大概有30多度。

人体上有十二条正经脉,在身体阳面(外侧)的称阳脉,在身体阴面(内侧)的称阴脉。

这些经脉都流过四肢,左右对称。

手臂外侧有三条经脉称手三阳经脉,内侧有三条称手三阴。

下腿外侧经脉成足三阳,内侧称足三阴,可以参考书末的附录。

另有四条经脉属于奇经八脉,任脉在身体的正中前面,督脉在身体的正中后面,冲脉在任脉的后面,带脉象裤带一样,绕脐一周,任、督、带脉对全身12条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其它经脉起着主要调节作用,是全身中三条重要的经脉,我们称之为三脉。

空劲气功重视三脉的锻炼,这也是免疫功法疗效较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节马步站桩同上式(图7),眼向前平视,以中指为准至曲池穴成一线,手腕保持平直。

手指成梯形式:即食指略高,其他三指依次成楼梯形排列,自指中关节至指端自然略弯(图8)。

自初练站桩10分钟逐步延长至30分钟以上。

本桩法是免疫功法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功法之一。

要点:小腹略收,膝盖不超过足尖。

切忌耸肩,腰、颈、肩膀、肘腕部应放松。

功理:主要是通过调整和保持正确的马步站桩姿势逐步加强对三脉的疏通,从而向十二经脉全面铺开,形成一个很好的有规律的气血运转循环网。

祖国中医理论认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有些病痛是由于气血循环不通畅,受阻引起的。

所以通过一定阶段的站桩功锻炼既能收到防病治病强身的效果。

辅导:站桩是空劲气功的基础功法,许多套路都是在站桩中进行的;也是空劲气功的主要功法。

免疫功法中的疗效很大程度上是在站桩中获得的。

初学者一下子站不好桩,这要在长期锻炼中逐步提高。

不论哪个流派功法,都要求姿势准确、动作干净到位,形状松、软、圆。

松就是自然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即保持一定姿势下的松,不是叫人松松垮垮的意思。

软是动作柔和,不是练广播操,而是柔和得象打太极拳。

一个姿势变换到下一个姿势中间的动作是缓慢地柔和地移动,不是象广播操那样“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圆是在转弯抹角的地方要保持圆势。

比如上臂和前臂的交界处(肘部),圆就是要使上臂和前臂的夹角大于90度,那么在臂弯处就是圆的而不是直角的了。

松、软、圆都是为了便于气血的流畅。

动作干净是指关键动作要做出来,不能马虎。

比如起势,要求双臂向后夹紧,手指向前稍停。

那么这“夹紧”动作一定要做出来,不能不夹紧,松松垮垮滑过去;要“稍停”就一定要停一下,不能拖泥带水滑过去算数。

到位就是达到要求的位置,如要手指向“前”,就一定要达到向前的位置(到位),即两手掌间的距离应该也就是两肘间的距离,即双小臂是平行的,前臂不能互相靠拢。

第三节收势接上式。

双手握空心拳,曲肘慢慢地将拳向上向前胸提起至锁骨处,同时慢慢起立(图9A、B),在起立握拳上提同时用鼻吸气,待吸足后,缓缓将气从嘴吐出,同时两拳随吐气而松开、下按,恢复原站立姿势(图1)。

要点:提拳高不超过锁骨,吸气切忌过猛,吐气要逐步达到细、匀、长,中间不能换气。

往后在马步站桩加配其它动作时,应在其它动作做毕后再收势,起势、收势是整套功法的头和尾。

辅导:收势说起来很容易,只是握拳起立,松拳放下而已。

但易患的毛病往往是握拳起立时把肩也抬了起来。

其实抬小臂握拳与肩部无关,但生活习惯上会抬臂连带耸肩,所以要加以克服。

空心拳就是手指收拢,但不用力,互不相碰。

第四节左右双臂揽月法起势,马步站桩3分钟后(图10)。

双臂慢慢地交叉揽拢,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双臂基本平行,上下相距约十公分,右臂高与肩平,小臂与上臂约成90度。

手指仍成梯形式,右手中指指肚在左臂曲池穴上方(图11)。

稍停,十指松直(图12)约5秒钟左右,再十指复原成梯形式。

如此连续三次完毕。

稍停,两小臂(以大指为准)由内向外翻转(图13),同时两肘下沉,右臂在外与左臂成十字手,两手鱼际肌相对同时对准膻中穴(图14)。

停留1分钟左右,再慢慢向外推出,推足而松为止(图15),停留30秒钟左右,再慢慢拉回(同图14)。

稍停,两臂往上推,推至鱼际肌对准鼻尖(图16),停留1分钟左右再慢慢往下收回(同图14)。

稍停,两臂沿胸向左右两侧拉开(图17),双臂往下沉,至中脘穴稍停(图18),慢慢翻转手掌,同时双臂慢慢向外推出,成马步站桩式(同图10)。

上式为右双臂揽月,1分钟后接做左双臂揽月,动作与右双臂揽月相同,就是动作中左右手的位置调换即可。

双臂揽月结束,恢复成马步站桩3分钟后收势。

本功法约15分钟。

要点:双臂揽拢时不可耸肩缩颈,双臂向前推出拉回时鱼际肌始终对准膻中穴可,且双手不紧贴应留间隙,双臂往鼻尖上推时,身体不可起立。

双手沿胸拉开时,双手指尖应在任脉部位。

功理:此功法主要是把经过起势、马步站桩锻炼使周身经脉基本疏通后所发放的外气通过膻中、迎香、中脘等穴位加强任脉、手三阳手三阴脉的经气运行,辨证施治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例如通过曲池穴就可穿透到少海穴等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疾病进行针对性的锻炼治疗,对失眠、神经衰弱症、咳喘、胸痹、冠心病及咽部、食道部疾病等有较好效果,但对某些病症在具体动作上还应辨证操作,如高血压、心脏病,当鱼际肌对准天突穴、鼻尖时应略抬肘,使整个掌面稍侧向下压些。

同时,手指的松直复原主要锻炼劳宫穴的开合,且为以后手指扳动功法打好基础(附穴位图19)。

第五节手指扳动法-扶正益寿法接上式。

即左右双臂揽月恢复马步站桩后,直接做扳指法。

马步站桩。

掌心向下,十指松直,食指扳动复原;无名指扳动复原;大拇指扳动复原;小指扳动复原;中指扳动复原。

五指均扳过为一遍,这样连续3遍,约15分钟再马步站桩2分钟做收势收功。

各指具体扳法如下:大拇指:掌心向下,十指松直,大拇指向外侧拉开,慢慢地向外向下扳动,扳至与食指相平,指尖向下(图20A、B),扳足后略停。

再慢慢地向外向上扳回原状。

食指:掌心向下,十指松直,食指略向上抬一点(图21),然后慢慢地向下扳动(图22),扳下后略停,再慢慢地回复原状成梯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