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概念(本)
(1)合取式内涵:亦称并且型内涵(或交集 型内涵) T =( T1∧T2∧……∧Tn )
(‚∧‛,读作‚合取‛ ,相当于‚且‛ 、‚∩‛)
如前述“鸟”、“商业秘密”的内涵。
17
再如: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T1),并且希望 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T2),因而构成犯罪的(T3), 是故意犯罪。(《刑法》第14条)
5
1.2.概念的表达式(expression) ——语词与词项
1.2.1.语词与词项
(1)语词(words):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 泛指词、词组一类的语言成分。 (2)词项(term):在判断(命题,语句) 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
6
1.2.2.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式。
1
第二讲
概 念 论
——关于概念分析的逻辑知识
2
一、概念及其特征
1.1.概念的定义
所谓概念(concept),是反映事物 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 形式。
3
(1)对象与属性
对象(object):各种有形物和无形物,即 各种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 属性(attribute):对象所具有的各种性质 和关系
8
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
属性(概念的含义/什么是)
——质(有多少之分) 概念的外延: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对象
(概念的适用对象/哪些是)
——量(有大小之别)
9
法律
内涵(什么是):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外延(哪些是):古今中外的所有成文和不成文的法律
人民法院
2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2.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
所谓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就是一概念外 延与另一概念外延之间的“灰色区域”。 其实质在于:客观对象中存在有难以界定的 是否属于某个概念外延的两可情形的对象。
‚一个概念的中心含义也许是清楚的、明确的,但当我们离开该中心 时它就趋于变得模糊不清了,而这正是一个概念的性质所在。沃泽尔 用一种略微不同的隐喻将概念比喻成‘一张相片,其轮廓是模糊的, 而且愈到边上就愈加模糊了’。‛([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 学及其方法》,邓正来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页)
——孙犁《荷花淀》
②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毛泽东《七律· 送瘟神》
③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践耳《接过雷锋的枪》
④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七律· 游泳》) ⑤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⑦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34
2.3.概念的集合使用与非集合使用
任一概念,要么属于集合概念,要么属于非 集合概念。 在不同语境中,同一语词既可以表达集合概 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这就是概念的 集合使用与非集合使用。 例如:
①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②李明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学生
35
课堂练习
指出下列划线的语词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①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非集合概念) ②人定胜天 (集合概念) 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非集合概念) ④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集合概念) 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⑥书不可不读 (集合概念) ⑦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 (非集合概念) ⑧我们应当爱护图书馆的书 (非集合概念) ⑨书,犹药也,多读,可以医愚 (集合概念) 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集合概念)
①‚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的论域:车辆 ②‚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论域:学生(或 ‚人‛)
负概念的外延大小,取决于其论域的大小
39
4.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
(根据外延对象是否为可独立存在的实体来分类)
实体概念(entitative concept)与属性概念 (attributive concept)的区分可列表如下: 实体概念
概念随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例如:
‚中国载人宇宙飞船‛这一概念,2003年10月 16日神舟4号宇宙飞船升空之前,它属于空概念 (虚概念);神州4号宇宙飞船升空之后,它属 于单独概念;2005年10月12日神州6号宇宙飞船 升空之后,即转化成为普遍概念。
30
课堂练习
下列划线的语词表达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①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2.2.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collective concept):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例如:
人口 书籍 南海诸岛 特殊利益集团 占我国人口80%的农民 ……
33
(2)非集合概念(non-collective concept): 反映类(即非集合体)的概念。 例如: 人 书 岛屿 既得利益者 我国农民 ……
36
3.正概念与负概念
(根据概念内涵中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来分类)
(1)正概念(positive concept):亦称肯定 概念,就是内涵中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2)负概念(negative concept):亦称否定 概念,就是内涵中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37
正、负概念总是成对出现的:
正概念 负概念 成年人 未成年人 合法收入 有罪的 大学生 不合法收入 无罪的 非大学生
25
二、概念的分类
1.单独概念、普遍概念与空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对象的多少来分类)
(1)单独概念( single concept ):
单独概念就是外延仅有一个独一无二对象的概念。
26
表达单独概念的语词形式,有两种:
A.专名(proper noun):即专有名称 例如: 重庆市 毛泽东 五四运动 ‚9· 11”事件…… B.摹状词(description):描述特定对象的短语 例如: 《工具论》的作者 亚洲最长的河流 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 这本书……
(1)归类(subsumption):确定某一具体 对象是否属于某一概念外延的思维活动。 例如:
将‚电笔‛排除在‚笔‛的外延之外,而将‚眉笔‛ 归属于‚笔‛的外延之中,这就是归类。
21
例如:
若对‚某甲的行为致某乙死亡‛这一事实进行归 类,它可能属于意外事故(如车祸),也可能属 于犯罪行为(如故意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故意 伤害罪、过失伤害罪)这些法律概念的外延,还 有可能属于合法行为(如正当防卫、行刑人员执 行枪决)这一概念的外延。
27
(2)普遍概念
普遍概念( universal concept ),就是外延至少有 两个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的外延对象,可能是可数的,也可能是不可数的。 普通名词是表达普遍概念的。 例如: 河流、学生、法律、大于2小于5的正整数…… 动词、形容词等也都表达普遍概念。 例如: 走、跑、喜欢、勇敢、愚蠢、美丽……
13
3.2.概念内涵的分类
3.2.1.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内涵
(根据内涵的确立方式,即形成内涵的途径不同来分类)
(1)认识性内涵
认识性内涵是通过对象间的比较而确立的内涵,它 是人们认识的成果。 认识性内涵的构成性质,是对象本身客观地区别于 其他对象的性质。
14
例如:
① 前述关于‚笔‛的内涵 ②鸟(A)=具有角质的喙、无牙齿(T1)、体外被 覆羽毛(T2)、前肢为两翼,能飞翔的(T3) +脊 椎动物(B)。
A=(T1 ∧ T2 ∧ T3 )+ B
18
(2)析取式内涵,亦称或者型内涵 (或并集型内涵) T =( T1∨T2∨……∨Tn )
(‚∨‛,读作‚析取‛ ,相当于‚或‛ 、‚∪‛)
如前述“笔”的内涵。 再如:
重婚罪,就是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T1),或者 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T2)犯罪行为 (B)。(《刑法》第258条)
19
4.概念的外延与归类活动
4.1.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extension):亦称概念的“所指” (designation),也就是具有内涵所指称的各 个对象。 例如: ‚笔‛的外延,就是各式各样的笔,如毛笔、 钢笔、铅笔、圆珠笔、粉笔、画笔……
20
4.2.归类活动与概念外延边缘的模糊性
4.2.1.归类
11
(3)概念内涵的表达式 A=(T+B)
其中:
A:任一概念 T:A的‚特有属性‛,即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组) B:A的‚共有属性‛,即A所隶属的那类对象(A的属概念)
例一:
①笔(A)=用来书写或画画的( T)+工具(B)
12
例二:
②商业秘密(A)=不为公众知悉(T1),能为 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T2),具有实用性(T3)并 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T4) +技术信息和经营 信息(B)。(参见1997年《刑法》第219条第3款) ③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A),是指医疗机构 及其医务人员(T1)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 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 常规(T2),过失(T3)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T4) 事故(B)。(《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
28
(3)空概念
空概念(empty concept) ,亦称虚概念(false concept):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外延没有任何对象 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空类或空集 (empty class),记为:{ } 或 φ 。 例如: 上帝 孙悟空 燃素 匀速直线运动 大于5小于2的正整数……
29
内涵(什么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外延(哪些是):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
10
3.概念的内涵及其类型
3.1.概念的内涵及其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