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随堂练习答案(2016年华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随堂练习答案(2016年华工)

C.检察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
10. 下列费用属于行政征收范围的有(ABCD)
A.税收 B.滞纳金
C.建设资金 D.资源费
11. 因违反行政法的规定而引起的征收有(CD)
A.资源费征收 B.管理费征收
C.排污费征收 D.滞纳金征收
12. 行政征收的行为方式有(ABCD)
A.查帐征收 B.查验征收
C.定期定额征收 D.代征、代扣
C、郑州市人民政府 D、开封市人民政府
10. 所有抽象行政行为都具有如下特征(ABCD)
A、对象的普遍性 B、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C、准立法性 D、不可诉性
11. 有权改变或撤销县人民政府所作违法或不当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是(AD)
A、县人大常委会 B、县人民法院
C、该县中共县委 D、市政府
12. 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但抽象行政行为并不都是行政立法。(√)
A.降级 B.降职
C.撤职 D.罚款
E.留用查看
10. 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变更主要包括晋升(ACD)。
A.降职 B.辞职 C.交流
D.撤职 E.挂职锻炼
11. 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消灭的有(ABD)。
A.辞职 B.辞退 C.撤职
D.退休 E.轮换
12. 行政优先权指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其内容一般包括(ABC)
2. 我国实行的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属于(C)。
A.合议制 B.委员会制
C.首长制 D.总统制
3. 下列(C)项不是国务院组成人员。
A.秘书长 B.审计长
C.民航总局局长 D.国务委员
4. 国家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不称职的,或者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应按照规定程序予以(B)。
A.降级 B.降职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4.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15. 行政法治原则可以直接作为行政法适用。 (√)
16. 所有的行政关系都能转化为行政法律关系。(X)
17. “依法行政”要求“没有法律规范就没有行政”。(X)
1. 下列(C)项属于行政主体。
A.国务院办公厅 B.政法委
C.北京市人民政府 D.被委托的组织
A、只能行使一次 B、可反复运用
C、由宪法或组织法规定行使次数 D、视情况而定
3. 执行性行政法规范不得在法律或上级行政法规范所规定的事项之外随意增加新的规定,所以我们一般称之为(A)
A、实施细则 B、办法
C、规则 D、条例
4.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要经过(D)审议通过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全体会议
A.权属纠纷 B.侵权纠纷
C.行政纠纷 D.知识产权纠纷
20. 行政征收的实施必须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缴纳义务为前提。(√)
21. 任何许可只要依法取得就会长期有效。(X)
22. 鉴证和勘验都是行政确认的形式。(X)
23. 罚款和没收财产都是行政强制执行方式。(X)
24. 听证程序不是所有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
4.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滥用职权、向相对方索贿情形下颁发的许可证行为,应属于:(C)
A.无效 B.废止
C.可撤销 D.有效
5. 行政复议这一行政行为属于(B)
A.行政立法行为 B.行政司法行为
C.行政执法行为 D.依职权行政行为
6. 吊销驾驶执照的行政行为属于(ABCD)
A.具体行政行为 B.依职权行政行为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D、省级人民政府
8. 国务院依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对外开放方面制定的暂行规定属于(BCD)
A、一般授权立法 B、特别授权立法
C、中央行政立法 D、试验性立法
9. 下列哪些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立法权(ABC)
A、教育部 B、重庆市人民政府
16. 行政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必定是行政行为。(X)
17. 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执行力的前提,执行力是拘束力的保障。(√)
18. 行政行为的废止不具有溯及力。(√)
1. 行政立法的主体是(D)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C、国务院 D、国务院及所属各部委
2. 特别授权立法的立法权(A)
C.辞退 D.撤职
5. 公务员一经任用,非因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这属于公务员的(A)权利。
A.身份保障 B.依法执行公务
C.享受报酬、福利 D.申诉控告
6. 在我国,录用担任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以下的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一般采用(D)方式。
A.选任 B.调任
C.委任 D.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C.行政征用 D.查封、扣押
4. 下列不属行政确认形式的行政行为有(D)
A.认可 B.证明
C.鉴证 D.勘验
5. 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C)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6. 下列行政行为中非行政处罚的是(B)
A.没收财物 B.开除公职
C、国务院常务会议 D、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
5. 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应由(A)签署
A、国务院总理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
6. 有关行政主体制定的行政规章(B)
A、应报国务院批准 B、应报国务院备案
C、经国务院批准后才能生效 D、经国务院备案后才能生效
7. 下列(CD)是行政立法主体
C.行政拘留 D.罚款
7. 以下行政处罚形式属于行为罚的是(D)
A.行政拘留 B.因违章驾驶而被罚款
C.劳动教养 D.责令停产停业
8. 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的有(D)
A.查封、扣押 B.强制检疫
C.冻结、划拨 D.执行罚
9. 主持行政裁决活动的机关是(B)
A.司法机关 B.行政机关
13.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制定有关行政方面法律法规的行为。(X)
14. 抽象行政行为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直接对象。 (√)
15.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享有地方行政立法权。 (X)
16. 公开发布是所有行政立法成立必备的一个要件。 (√)
17. 特别授权立法中所授立法权可以超出被授权机关的原职责范围。(√)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5. 行政机关与其公务员关系紧密,共同构成行政主体。(X)
16. 所谓行政受益权即行政主体有从其行政活动中获得物质利益的权利。(X)X
17. 一般来说,个人不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组织。√
18.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的相同点之一就在于其均是使本无行政职权的组织或个人可以依法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X)
A.内部行政 B.抽象行政
C.单方行政 D.双方行政
3. 行政合同纠纷应通过(D)解决。
A.民法救济途径 B.经济法救济途径
C.行政裁决 D.行政诉讼
4. 行政指导的主体是(C)。
A.权力机关 B.司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5. 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且影响最大的国家是(B)。
A.美国 B.日本
1. 行政征收的实施是以相对方负有行政法上的(B)为前提的。
A.给付义务 B.缴纳义务
C.履行义务 D.不作为义务
2. 下列(D)是行政机关赋予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的许可。
A.开业经营许可 B.生产许可
C.汽车驾驶证 D.律师资格证
3. 下列行为中,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B)
A.行政征收 B.行政没收
C.德国 D.法国
6. 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方而言(B)。
4. 下列(D)属于行政法关系
A、行政咨询 B、民政局小王和小李结婚
C、公安局逮捕张某 D、赵某违章驾车,交警对其罚款50元
5. 行政法是(A)的延伸和具体化
A、宪法 B、法律
C、民法 D、刑法
6. 在下列法的形式中,(D)是行政法的特殊渊源。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其他规范性文件
7.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D)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 D.应请求行政行为
12. 行政主体依职权对行政相对方科以一定义务,应属(AC)
A.单方行政行为 B.双方行政行为
C.依职权行政行为 D.羁束行政行为
13. 行政主体的行为就是行政行为。(X)
14. 行政行为必定是合法行为。(X)
15. 单方意志性的特点不同程度地表现在所有行政行为中。(√)
A、我国人大常委会 B、省级人大
C、国务院各部委 D、国务院
8.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有(ABD)
A、宪法 B、法律 C、判例
D、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9.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CD)
A、一般行政法 B、特别行政法
C、实体行政法 D、程序行政法
10. 可以引起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有(ABC)
C.要式行政行为 D.可诉性行政行为
7. 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相比较,主要特征是:(ABCE)
A.从属法律性 B.裁量性
C.效力先定性 D.双方意志性
E.强制性
8. 行政行为成立便对相对方和行政主体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一般地应具有(ABDE)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强制力 D.公定力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C.行政拘留 D.数额较大的罚款
17. 直接强制执行措施主要有(AC)形式
A.查封、扣押 B.执行罚
C.冻结、划拨 D.代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