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用电负荷计算
一、负荷计算的目的:
电力负荷:建筑施工现场的供电系
统所需要的电能通常是经过降压变电所从电力系统中获得的。
因此,合理的选择
各级变电所中的变压器,主要电气设备以及配电导线等是保证供电系统安全可靠
的重要前提。
电力负荷计算是为确定施工现场供电系统中各个环节电力负荷的大小,以便
正确的选择和复核供电系统中的各个元件(包括变压器、自备发电机、电线、电缆、各种开关、控制设备等)。
负荷计算是否正确合理,影响到电器、导线、电缆是否经济合理。
过大则费
用增多,造成浪费;过小则导致过热,引起绝缘老化,甚至引发火灾事故。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负荷变化多,情况复杂,影响计算准确的因素较多,所以,
现场电力负荷计算应力求切合实际,力求合理。
二、负荷计算方法:
计算负荷是按发热条件选择电气设备的一个假定负荷,它所产生的热效
根据计算负荷选择导线及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的最高温升不超过导线和电器的温升允许值。
目前施工中常采用的方法是需要系数法,在确定计算负荷计算之前,应首先确定用电设备容量。
1、用电设备容量(Pe)的确定:
设备容量(Pe)是指换算到规定工作制下的设备额定容量(额定功率),它不包括备用设备的额定容量(额定功率)。
建筑供电系统中各用电设备的额定工作条件不同,有的可直接相加,但有的在计算中就不能简单的把铭牌上规定的额定功率直接相加,必须首先把额定功率换算到统一规定的工作制下的功率后才能相加。
换算到统一规定的工作制下的额定功率称为“设备容量”,用P e表示。
用电设备按工作制可分为三种:
(1)长期连续工作制:
长期连续工作制指在规定环境温度下连续运行,设备任何部分的
这类设备的P e值就是其铭牌的额定容量KW,即:
P e=P N
(2)短时工作制:
短时工作制是指运行时间短而停歇时间长,设备在工作时间内的温升不足以达到稳定温升,而在间歇时间内足以使温升冷却到环境温度。
这类用电设备容量P e值就是其铭牌上标明的额定功率值,即:
P e=P N
(3)反复短时周期工作制:
反复短时工作制指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进行工作,工作时间与停
歇时间相互交替重复。
这些用电设备容量就是将设备在某一暂载率下的铭牌统一换算到一个标准暂载率下的功率。
①起重设备电动机组规定统一换算到暂载率Jc25(即统一要求的负
责持续率是25%),其设备容量为:
式中:P e——换算到J C等于25%时,电动机的设备容量;
J C——铭牌上的额定负责持续率,以百分值代入公式;
P N——电动机铭牌额定功率。
②电焊机组规定统一换算到Jc100(即统一要求的负责持续率是100%),其设备容量为:
式中:
Pe——换算到J C等于100%时,电焊设备的设备容量(KW);
PN——铭牌额定功率(直流焊机)(KW);
Se(交流焊机)(KV·A);
cosϕ——铭牌额定功率因数。
(4)照明设备的设备容量:
kw:P e=P N
荧光灯的设备容量等于灯泡额定功率的1.2倍:
1.1倍:
(5)不对称单相负荷的设备容量:
多台单相设备应均匀的分别接在三相上,力求三相平衡。
规程规定:
如果单相设备的(不对称)总容量大于三相设备总容量的15%以
的原则进行计算。
①单相负荷接于各相电压时:
P e=3×P mφ
其中:
P e---单相负荷换算成等效三相负荷的设备容量,KW;
P mφ---最大负荷相的单相设备容量,KW。
②单相负荷接在同一线电压时:
P e=√3×Pφ
其中:
P e---单相负荷换算成等效三相负荷的设备容量,KW;
Pφ---接于同一线电压的总的设备容量,KW
2、需要系数的确定:
计算负荷的确定方法较多,目前我国常采用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
需要系数法一般适用于计算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不大的情况。
需要系数法:就是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
实际上需要系数与用电设备的工作性质、设备效率和线路损耗等因素有关。
它是一个综合系数。
难准确计算,实用中常采用表2~1确定需要系数。
建筑施工用电设备品种繁多,根据具体工作的性质将用电设备加以分类,详见表2~2。
表2~1 用电设备组的K X、cosϕ及tgϕ
注:1、此表只作为需要系数法计算过程中的参考,实际需要系数的确定应根据施工现场施工工序,施工工期的长短、紧迫程度等具体而定。
2、室外照明用于夜间于用电设备组合。
表2~2 用电设备组分组明细表
注:此表只作为参考。
用电设备组的分组应根据用途、性能和使用
场合的不同进行选择。
3、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
对长期连续工作的单台用电设备,设备容量即为计算负荷。
但对单台电动机及其他需计及效率的单台用电设备计算负荷应为:
P c =ηe
P
式中:Pc ——用电设备的有功计算负荷(KW ); Pe —用电设备的设备容量(KW );
η——用电设备的效率。
有功功率计算:Pjs=Kx ·∑Pe 无功功率计算:Qjs=Pjstg ϕ 视在功率计算:Sjs=
)
(22
js js Q P +
式中: Pjs ——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KW ); Qjs ——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Kvar );
Sjs ——用电设备组的视在计算负荷
∑Pe ——用电设备组的设备容量总和,但不包括备用设备容量(KW );
Kx ——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可参照表2~1和表2~2; tg ϕ——与功率因数角相对应的正切值,可参照表2~1。
将各用电设备族的计算负荷相加,然后乘以最大负荷的同期系数Kp(有功负荷的同期系数)、Kq (无功负荷的同期系数),即可得该配电系统的计算负荷Pjz 、Qjz 。
Pjz=Kp ∑Pjs Qjz=Kq ∑Qjs
Sjz=
)
(22
jz jz Q P +
I=N jz
U s `
3 式中:
∑Pjs ————各种用电设备的有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W ) ∑Qjs ——各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var ) Pjz ————各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W ) Qjz ——各用电设备组的无功计算负荷的总和(Kvar ) Sjz ——各用电设备组的有功、视在计算负荷的总和(KV ·A ) I ——各用电设备组的总计算电流(A )
4、按经验公式计算负荷
根据某些施工现场的经验,一个施工现场的总视在负荷(俗称总用电量)也可按下述简化公式估算,即
S j =1.05~1.1(K 1ϕ
COS P ∑1
+K 2∑S 2+ K 3∑S 3+ K 4∑S 4)
式中:
S j --总视在计算负荷或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 P 1--电动机额定总容量(为全部电动机额定总量之和)(KW ) S 2--电焊机额定总容量(KVA )
S 3——室内照明容量(含电热设备)(KVA ) S 4--室外照明容量(KVA ) COS ϕ--用电设备的平均功率因数
K 1、K 2、K 3、K 4——需要系数,参见表2~1
【式中1.05~1.1为余量系数,施工现场或分干线有冲击性负荷(单台三相鼠笼
式异步电动机容量在30KW 及以上,且拖动全负荷启动),计算时取1.1,否则取1.05。
】
一般来说按经验公式确定计算负荷要比实际值偏大,总负荷要作为施工现场变压器的校核。
5、支路的负荷计算
各支路的负荷可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支路设备的设备容量是经过换算后的设备容量,不能简单看作是设备铭牌上的额定容量。
支路负荷计算后可得出该线路的计算电流,通过计算电流就可选择相应的电线、电缆及电器设备。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组织设计编制过程中,关于支路负荷计算常采
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在需要系数的选择上,应该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即实际的工序、进工期等)进行选择确定,这样才能准确的计算出支路的负荷容量,对电线电缆选型和电器选型做好准备。
5、配电干线、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用电设备按类型分组后的多个用电设备组均连接在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低压母线上,考虑到各个用电设备组并不同时都以最大负荷运行,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应等于各个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求和以后,再乘以一个同时系数,即配电干线或变电所低压母线上的计算负荷为:
有功计算负荷 ∑∑
=∑c P P P K P .
无功计算负荷
∑∑
=∑C q q Q K Q .1 (12-3)
视在计算负荷 22∑
+∑=
∑g P C Q P S
计算电流 U
S
I C
C
3103⨯∑=∑ (12-4)
式中 ∑∑q P K K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同时系数,一般取为
0.8~0.9和0.93~0.97;
C
P
∑---各用电设备组有功计算负荷之和(kW );
C
Q
∑---各用电设备组无功计算负荷之和(kvar );
U ---用电设备额定线电压(V )。
应该注意,因为各用电设备组类型不同,其功率因数也不尽相同。
11 / 11 所以,一般情况下,总的视在计算负荷不能按ϑcos /∑=∑P C P S 来计算,总的视在计算负荷或计算电流也不能取为各组用电设备的现在计算负荷之和或计算电流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