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课程介绍

1课程介绍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对社会 弱者群体的保障实践,大体经历了 思想萌芽时期,制度起源与创建时 期,普遍实践与发展时期,困惑与 改革、探索时期。”
——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 路选择,法律出版社,P9
1 、思想火花和实践活动—政策启蒙
思想萌芽阶段
➢ 公元前19世纪巴比伦国王的救济火灾基金、马 匹死亡补偿金
关于教学大纲
第1讲 课程介绍 社会保障的重要观点和要件形式
第2讲 社会保障的机制选择 第3讲 各国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4讲 各国社会保障的制度模式 第5讲 各国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 第6讲 各国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 第7讲 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第8讲 医疗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第9讲 失业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社会成员出现残疾导致部分或全部 丧失劳动能力与竞争能力而影响了 基本生活
由于各国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 平及人口状况各不相同,社会保障在程 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看:
➢ 农业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受到的保障程度 低些,有的国家还未将其列入保障范围, 或对之不实行强制性保险。
➢ 对于社会保障范围之内的社会成员,不少 国家不一定实行完全统一的制度,有的国 家为各类人员建立不同的制度。如:公务 员专门的养老保险(退休)制度;矿山、 银行、铁路系统的工作人员实行系统内专 门的社会保障制度。
➢ 在经济竞争中失败导致失业、破产以生活 无着者;
➢ 前面两种风险的间接受害者,即落伍和失败 的社会成员的直接赡养者,因其抚养人经济 来源丧失而陷于贫困;
➢ 自然灾害给社会成员造成的贫困
社会保障的范围:何人享有社保法定权利
2 、满足特殊需要的范围:
➢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丧失劳动 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导致收入中断 、减少或丧失而影响基本生活;
2、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与创制——政府介入
1601年英国《济贫法》政府以立 法的形式承认对社会成员的贫困 负有责任
1883—1889年德国俾斯麦政府出 台了《疾病社会保险法》、《工 伤事故保险法》 、 《老年和伤残 保险法》,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到20世纪30年代,制度的探索与 创制阶段基本完成。
3、普遍实践与发展时期——政府干预
老弱病残特殊人群问题在任何社 会状态下都是一个很现实的无奈 问题,只是由于经济、社会和文 化的不同,而选择的解决方式和 方法不同。
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保护,是受 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的,是以一 定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的。
3、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问题: 责任由谁承担?
社会保障的机制选择:
➢家庭机制 ➢互助机制 ➢市场机制 ➢政府机制
英国:公共福利计划,遵循普遍性, 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提高 全体公民的福利。
美国:介于英德之间,将社会保障视 为社会安全网,避免公民生活困难, 并提供保障体系。
日本: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 而制定的综合的措施或制度。——森 井利夫
我国1986年 “七五”计划中定义 为:
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 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 费基金,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 业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 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 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 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社会保障的对象和范围
社会保障的目标应该是为全社会提 供服务,其对象应该包括社会的全体 成员,但现实生活中,是如此吗?
普遍性原则
对象:全体社会居民
特殊性原则
对象:工薪收入者
西欧、北欧国家
美国、日本
社会保障的范围:何人享有社保法定权利
1 、提供基本生活的范围
➢ 社会经济发生较大的变革情况下,劳动者面 对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因其能力和技 能落伍,无法跟上发展和变化而陷入贫困者;
中国的实践探索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录片
2009年2月2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 出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2、社会保障的决定因素
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 道德准则,但这种关注与保护的措施 又是以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 前提的。
文化、价值观取向也是决定一个国家 社会保障模式的重要方面。不同国家 的民族文化、历史习俗、特别是价值 观取向,会导致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 护采取不同的计划和方案,这也解释 了为什么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 区,对老弱病残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 保障,采取不同行动与措施。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 民的最低生活需求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 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待 遇
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 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军 人和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 公务活动而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 其眷属的基本生活待遇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出台。 1944年后,W·H·贝弗里奇的福利
国家计划在英国和西北欧、北美、 大洋洲普遍实施。 到20世纪70年代,社会保障在世界 大多数国家迅速发展。
Thank you !
第10讲 工伤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第11讲 生育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第12讲 社会救助制度国际比较 第13讲 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 第14讲 社会保障改革:反思与再选择
第二部分 课程讲授
Part 1: 社会保障的重要观点
1、社会保障是超社会形态的永恒课题
无论在远古时代,在前工业时期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还是 在进入现代化大生产时代,乃至 今天,社会保障始终作为人类社 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处于不断探 索、不断实践、不断变革解决方 式的过程之中,这一探索与实践 过程至今仍然在进行之中。
人的行为是文化所决定的行为模式, 为的是在食物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保 证整个群体存活下去。……上述习俗 似乎很古怪,甚至很残忍,但是从某 个特定的经济环境来看,它们又是生 活中一个明智的、合理的、可以接受 的选择。”
——M·哈拉兰博斯:《社会学》,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8月版第5页。
研究结论
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各种要素或组成 部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国 家财政收入资助的福利补贴、家庭补 助、储蓄基金以及雇主规定的补充条 款和围绕社会保障而发展的各种补充 方案。
——国际劳工组织1952~1982年的规范化界定
概括地说,社会保障体系一般由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社会优抚 等几个体系构成。
那么,为何中国在社会保障有待 完善的同时,市场机制也同时不 够完善?
2月27日对此进行课堂讨论。
Part 2: 社会保障的要件形式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源于 美国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 表了《费城宣言》,宣言中正式采 纳了“社会保障”这一概念。从此 ,社会保障这一概念被世界各国接 受并广泛使用。
以上机制形成了一定发展脉络,同 时又相互补充。
思考题
政府和市场都是保障的供给主体, 在市场规模一定时,社会保障(政 府机制)和商业保险(市场机制) 应该是互为消长的,例如,西方福 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发达的, 但那些国家的人寿保险却相对不发 达,这很容易理解。
那么,为何美国在社会保障发达 的同时,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 寿保险市场?
➢ 埃及的石匠互助会费、古罗马的士兵抚恤会费 ➢ 柏拉图针对贫困问题,主张“适度人口” ➢ 威廉·配第提出社会供养失业者 ➢ 亚当·斯密主张国家保障劳动者的生活状况,
给予劳动者较充足的劳动报酬 ➢ 卡尔·马克思认为要“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
等设立基金”——即国家社会保障基金
中国的思想萌芽
➢ 2500年前,孔子《礼记·礼运篇》是有文字 可查的最早表达社会保障性质的思想。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 制度、文化背景以及民族传统不 尽相同,所依据的理论体系也存 在一定差异,各国都根据自己的 国情来制定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 社会和经济政策,并逐步建立起 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社会保障内涵 的理解和解释不尽相同。
各国的理解和解释
德国:强调个人责任,遵循特殊性原 则,通过保障使公民重新获得参与竞 争的机会。
三、社会保障的体系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经历了以社会救 助为萌芽形式,社会保险为基本内容 ,社会福利为完成形式,医疗保健服 务普及化等四个阶段后,内容逐渐丰 富起来。
基本组成部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各国结合具体情况,在 这三部分的基础上衍生其他形式,采 取特定社会保障项目,作为这三种形 式的补充。
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保护的道德 准则,归根到底是与一定的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不同的 经济前提决定不同的道德准则与 文化模式。
原始社会有社会保障吗?
原始社会要解决老弱病残的问题 吗?
西蒙斯研究小组的发现
20世纪40年代中期,西方人类学家西 蒙斯研究小组在进行跨文化研究阶段 考察时发现:
➢ 澳大利亚土著人、爱斯基摩人和加勒布印 第安人的某些群体,都在某种情况下实行 过杀婴和杀老人的做法。
➢ 孟子《滕文公》“出入相友,守望相互,疾 病相扶持……”反映了社会互助思想。
历代政府的救荒施政 ➢ 事先预防政策 ➢ 事后救济措施 ➢ 用实物手段救助的制度——以谷赈民 ➢ 用救济金为手段的救助制度——赈银救助 ➢ 以安置就业为手段的救助制度——以工代赈
禮運篇大同章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 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 、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 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 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 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 在澳大利亚的一些比较贫穷的地方,饥荒 时期还用杀害女婴的办法来减少人口,时 而还有食婴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