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对本文的整体感知。
2.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
3.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预设预习过程】一、文学四大样式: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二、小说的定义: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小说三要素1.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概括介绍可以具体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3.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四、小说的分类(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五、要学会从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全面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学习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知识储备和积累(学生自主学习)1.预习金榜上本课的基础知识。
2.曹雪芹其人、其事(知人论世)曹雪芹介绍见于金榜。
3.《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祸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能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
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上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前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
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的“人物表”。
(于教参书上)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
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
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传动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作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通过一个从未到过贾府的人物——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绍,环境描写细致真实,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形象生动。
4.《红楼梦》及其艺术价值《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博大精深,内容丰厚,思想深邃,艺术精妙,是我国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它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5.综合评价(1)毛泽东说:“中国地大物博,还有一部《红楼梦》。
”(2)鲁迅说:“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3)梁启超说:“只立千古。
”我说:“《红楼梦》是一部高度生活化和艺术化的书。
”(4)作者言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六、通读课文,疏通语句,预习金榜上的生字词。
预设课堂练习古代白话小说中部分词义现在已经不用了,或发生了变化,试写出下列成语的古今义。
偏僻便宜(biàn) 态度媳妇形容老婆可怜夸张《林黛玉进贾府》预设教学通案设计(第一课时)【预设学习目标】1.学会有意识地通过对人故事情节和环境去分析人物形象。
2.学会将节选文段同作品联系起来,进一步认识作品主旨。
3.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预设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给字正音敕.造()阜.盛()绾.着()盥.洗()嬷.嬷()宫绦.()瞋.视()商埠.()懵.懂()翠幄.()漱.洗()敛.声()放诞.()作揖.()斟.茶()蹙.()罥.()纨绔..()二、预设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把握情节结构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其实已涵盖了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中心又离不开故事情节。
1.生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脱离教材,言简意赅地复述出故事梗概,学生相互补充。
)2.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
(自主、合作完成)3.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5.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6.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三、预设迁移巩固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贾府的典型环境,试比较贾母、贾赦、贾政等住房的不同之处。
贾母处:轩峻壮丽贾赦处:小巧别致贾政处:轩昂壮丽四、预设合作探究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人的性格特征及形象塑造。
1.王熙凤:以其特殊的出身和身份以及她与众不同的性格,使得她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出场(2)对肖像的描绘(3)见林黛玉时的言行(4)回王夫人话时点拨:(1)铺陈服饰:暗示贪婪与俗气。
(2)描写容貌:美丽外表下隐藏刁钻、狡黠本性。
(3)言行表现:A.贾母戏谑之言:性格泼辣。
B.见黛玉,恭维——试泪——喜:察言观色、机变逢迎。
C.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小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
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2.林黛玉(1)肖像描写①众人眼中的黛玉②宝玉眼中的黛玉(2)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作者笔下哪些地方体现了出来?(行动、心理、语言)点拨:(1)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2)外貌、神情、风韵: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
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
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3.贾宝玉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以下分三个描写重点来分析:(1)出场宝玉的出场与凤姐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行动、心理、语言)。
(2)肖像描写(3)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行动、心理、语言)点拨:(1)写法:王夫人对黛玉的叮嘱、黛玉的猜度是侧面描写;后面的外貌、词两首、动作是正面描写。
(2)性格:封建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善良多情。
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五、预设探究延伸怎样理解这两首《西江月》?A.词中所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和形象。
B.该词作用。
六、预设迁移巩固1.背诵默写描写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外貌的辞句。
2.学以致用,在平时的习作中运用所学到的塑造人物的方法。
3.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赏析文。
七、预设总结本文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
在黛玉的视线里,似乎眼前出现的所有的一切人和物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随着黛玉的行踪,贾府的威严和显赫,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也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节内容是全文的重点。
八、预设课后作业预设探究阅读:认识凤辣子的辣(从几个方面写了她的辣)。
第二课时【预设学习目标】1.探究阅读:宝玉为何“摔玉”。
2.探究阅读:关于人物的哭和笑。
3.探究阅读:赏析课文的对比手法。
【预设学习过程】一、探究阅读:宝玉为何“摔玉”。
学生联系整部《红楼梦》来探究,然后自由发言。
二、探究阅读:关于人物的哭和笑。
思考1:文中共25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思考2:本文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从哭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性格?三、探究阅读:赏析课文的对比手法。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归纳四、预设总结在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现在又学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两篇课文都节选自《红楼梦》的序幕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