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产养殖的现状和趋势
美国的莱思特・R •布朗说:“由于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人类至今为止走过的所有发展道路对中国都不能适用。
要不了多久,中国非得开拓一条全新的航道不可。
这个发明了造纸术与火药的民族,现在面临一个跨越两方发展模式的机会,向世界展示怎样创造一个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
中国若成功了,就能为全世界树立一个光辉的楷模,为人仰慕效法;中国若失败『,所有的人都将为此付出代
价。
”“中国政府己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战略,近年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理念,正足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规划层次的环境彩响评价足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有效措施。
我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也是世界唯一的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而且水产养殖仍在继续快速增长中。
在为满足世界水产品需求做岀巨大贡献的同时,我国的水产养殖正血临着水环境狀况的日益恶化、社会舆论的监替、政策与法规的监控及水产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等方面的压力。
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企业家、环境保护工作者和水产养殖工作者以及广大公众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制定科学、合理并与环境相容的水产养殖规划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水产养殖规划仅属于我国规划体系的三级专项规划,其重要性未受到应有重视。
鉴于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地位和水产养殖与水环境的特殊关系,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包括规划的制定、相关的制度配置及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等)对我国的水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非
常重要的战路意义。
因此,本文选择水产养殖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切入点, 在系统研究水产养殖规划环境影响机理、水产养殖规划环评的关键技术方法、指标体系和系统框架的基础上,形成水产养殖规划环评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构架,为我国水产养殖提供管理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框架和方法。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g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统计,世界渔业保持持续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相对减缰,捕捞产鱼2000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9.6X10%后略有下降,水产养殖向全
球提供的水产品保持着世界水产品总量的增加。
根据FA0统计,水产养殖产星从1970年占渔业总产量的3. 9%增加到2005年的33. 75%⑵.其中,淡水养殖产量约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2/3 (见图1.1,1. 2,表1・1)⑵.这一产业格局将对今后全球的渣业发展产生垂大彩响。
从世界范围内要求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关注.
表1.1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产量和利用量
20002001
2002200320042005
产量
内陆
捕捞& 8 8.9 8.8 9.0 9.2 9.6 水产养殖21. 2 22.5 23.9 25.4 27.2 28. 9 内陆合计30.0 31.4 32.7 34.4 36.4 38.5
海洋
捕捞86. 8 84.2 81.5 81.5 85.8 84.2 水产养殖14・3 15.4 16.5 17. 3 18.3 I& 9
海洋合计
101.1 99.6
101.0
98.8 104. 1 103- 1
捕捞合汁95. 6 93. 1 93.3 90. 5 95.0 92.8
水产养殖合计35.5 37.9 40.4 42. 7 45.5 47.8
世界渔业合计131.1 131.0 133.7 133.2 140. 5 141.6 养殖产联占渔业总产虽的27. 15 28.93 30. 22 32. 06 32. 38 33. 76 比例(%)
续表
二2000丰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xioW
利用毘
人类消费96.9 99.7 100.2 102.7 105.6 107.2
非食用34.2 31.3 33.5 30.5 34.8 34. 4
人口(10亿) 6.1 6.1 6.2 6.3 6.4 6.5
人均食用鱼供应绘16.0 16.2 16. 1 16.3 16.6 16.6 注:不包桔水生植物。
'为初步估计.
数摇来源:世界渔业概况2006.联合国粮农组织
百万再
图1.1世界捕捞和水产养就产量国图1.2水产养殖占渔业总产童的比例⑷JL970年以来世畀水产养殖年平均增长率为8. 8%,大大高丁所有其他动物食品的生产(图1. 3)(陆上饲养肉用动物的增长为2. 8%,同期捕捞业的增K率仅为
1.2%)o全球水产养殖业正呈蓬勃发展之势,且出现了以下基本态势:品种结构以鱼类为主,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为辅;渔业所利用的水域呈现海水、威水、半咸水和淡水并重,养殖方式呈现多样化、集约化和工程化的特点;发达国家以肉食性种类养殖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杂食、草食鱼类或滤食种类养殖为主。
I ■刃林率
图1.3几种产业年均增长率比较
据FAO等机构预测,世界水产品消费量在未来30年内将进一步增加,增长率大约在1.0-2. 9%;水产品的增加将主要来自于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业的增产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水产品的霓要供应地。
所以,中国的水产养殖为满足世界水产品需求已经并仍将做出巨大贡献。
1.1.1.2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世界水产养殖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水产养殖发展的资源限制日益突出
世界上多数国家基本没有新的土地资源发展水产养殖,特别是在水产养殖主要生产地的亚洲。
土地的缺乏目前是、将来可能也是全球水产养殖规模扩大的主要限制因素。
清洁淡水资源的日益稀缺成为另一个限制水产养殖发展的因秦。
淡水资源的综合功能逐渐受到重视。
相对于水产养殖用水,公众更倾向于发挥淡水资源的灌溉、航运、泄洪等功能,因而水产养殖用水将受到限制。
此外,世界范围内的水污染和水环境退化是水产养殖水资源限制的另一个原因。
(2)产品质量要求日益严格
近年来水产品卫生质量受到空前的重视。
主要进口国对水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在质量控制措施上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档案化,实施以预防性的
危害性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为基础的战略;推行危险评估概念。
同时,公众对资源过度开发的普遍关注,和对水产养殖环境的关注,表现为对产品的可追溯性和生物标签的讨论。
欧盟和美国要求所有为其市场加工鱼产品的工厂釆用HACCP制度。
欧盟要求在志愿的基础上,在所有生产环境上实行可追溯的跟踪制度(Tracefish)。
对来自野生或水产养殖产品建立危险评估,安全、绿色的生产和贸易制度成为各国管理部门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日本正在研究利用DNA检测,监测在水产加工成品中是否有濒危鱼种的技术。
质量安全已成为促进或阻止水产品贸易的关键因素。
(3)水产养殖的生态安全受到关注
水产养殖活动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对水质的污染、外来养殖物种的逃逸和潜在的病原生物对所处水域水生生态系统的冲击以及养殖设施如网箱和柵栏对航运及视觉效果的影响等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
水产养殖常被认为是当地水域富营养化如水华的出现的主要原因而受到严格监控。
1. 1. 1.3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和政府支持成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当前形势下,科学的管理己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政策和制度的配置是实现水产养殖科学管理的前提。
水产养殖当前面临的问题己经不是养殖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政策和制度等管理层面的问题。
在许多发达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等,都制定了水产养殖相关的法律和规章;而我国尚没有专门的水产养殖法律。
水产养殖受到法律的多重性管理。
科学的管理要求国家为水产养殖提供一部“水产养殖法”⑵,提供科学的规划并促使其有效的实施。
政府的支持是水产养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政府要以高度清晰的政策、规划和战略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