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阴阳五行学在我们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那么阴阳五行与中医中的养生是怎样的呢?五行和五脏最主要的区别还是什么下面我分享了,一起来了解吧。
木与肝木多指植物,植物最大的特性就是生长、条达,肝脏主要的特性为条达,疏泄气机,受人情绪的影响,情绪好肝脏舒畅,情绪暴躁肝气郁阻,故肝属木。
肝位于胁部,主要的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火与心火最大的特性是温热上升、火苗上长,只要具有温热上升特性的都属火,心脏主管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保持人体体温的必要条件,故心属火。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
土与脾土最大的特性是生化、承载、收纳,意思是说:植物种在土里,从土里吸收一切营养,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万物之母。
脾胃有消化吸收的作用,脾胃把食物的营养吸收进人体各个器官,二者的特性都是供应营养,故脾属土。
脾位于中焦,主要的功能是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金与肺金泛指金属,古代多属兵器,兵器必须保持清洁锋利不能沾染一点尘土,肺为娇脏,非常娇贵不能受到一点影响,故肺属金。
肺位于胸中,上通咽喉,肺主要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
水与肾水的特性是寒凉的,滋润下行,人体的体液都归属与肾,体液对人体有滋润的作用,体液下行入肾,故肾属水。
肾位于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前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大肠相表里。
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
“人分五脏,和于五行”,五脏之间也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关系:相生关系: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之热以温脾土生金脾土的运化水谷精微以充肺金生水肺的清肃以助肾水的下行水生木肾水的滋润以养肝木相克关系:木克土肝的疏泄以克制脾土的壅郁土克水脾的运化以控制肾水的泛滥水克火肾水的下行以控制心火的上炎火克金心火的上炎以控制肺金的清肃太过金克木肺金的清肃以控制肝木的过胜中医五脏五行及养生人体五脏五行属性:人体内共有五脏六腑,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六腑则为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而五脏则是藏精气神。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跳: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五脏在阴阳上都属阴,主藏而不泻;而六腑为阳,主泻而不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
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
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行在五脏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根据五行中相生相克角度,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关系,利用调整五脏间生克乘侮关系来治病。
如:1.肝木盛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一般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
2.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能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可以得到改善。
3.肾助脾火生土,脾的运化功能需要肾阳的帮助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肾阳虚导致脾阳虚,临床上出现脾肾阳虚证,产生腹泻、水肿等证。
治宜温补肾火,资助脾阳温肾健脾的方法。
4.脾益肺土生金,脾气健运,将饮食精微运输给肺,从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虚精微不升,废浊不降,容易产生痰湿,出现痰多,咳嗽等肺的症状,治疗则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的方法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
5.肾济心水火相济,肾主水,心主火,肾藏精。
正常时,心肾互济,心助肾以阳,肾助心以阴,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状态,中医叫“心肾相交”。
如肾水不足,则不能滋润心阳,就会引起心火亢盛的症状,出现“心肾不交证。
”治疗应当滋肾水阴降心火,使病证得以痊愈。
5、肾藏金。
一般骨折的人在断骨生长时吃些补肾的食物或药物,骨骼的生长比较快,比较好。
中医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五行与五脏的关系稍有医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都是有关联的,比如胆囊是由肝脏包裹起来的,胃脏和十二指肠也是连在一起。
不过,一些在人体结构中相去甚远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脏、肺脏和皮肤还有大肠,它们之间有关联吗?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体系很少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
肺脏就是肺脏,皮肤就是皮肤,大肠和前两者也不挨着。
因为三者从解剖学上看,其关联程度并不高。
肺脏属于呼吸系统,大肠属于消化系统,皮肤则自成一个系统。
如果用西医的方法来看,与其关注肺脏和大肠的关联,倒不如去研究大肠和小肠的联系。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情况却并非如此。
我们小时候就应该听说过:“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等等说法。
不光是五脏对应五官,实际上,在中医中,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
比如:“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等。
那么,在这个例子中,中医的说法对吗?我们不妨先看看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结论。
很多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皮肤、大肠都是呼吸器官。
在鱼类中,我们常吃到的黄鳝,其鱼类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经高度退化,它们主要利用皮肤和喉部来呼吸。
还有,甲鱼和乌龟,在水中是利用泄殖腔也可以称之为直肠来呼吸。
在两栖类动物中,蝾螈、青蛙的皮肤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动物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在子宫内都要完成一部从低等动物进化到高等动物的全部历程。
在某个阶段,胎儿就像是一条鱼,有腮裂,还有尾巴。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确实如此。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馆看看胎儿的发育标本。
通过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肺脏、皮肤、大肠,在我们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建立了某种神秘的联系。
同样的例子还有,比如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心开窍于舌”。
从表象上来看,汗水和心脏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它是由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的。
舌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和属于循环系统的心脏也不挨着。
但是,看看家里养的狗,它皮肤上没有汗腺,散热要靠舌头,难道这仅仅是巧合?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尽管生物学和医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人体实在过于复杂和玄妙,我们还不能为每一条中医理论找到足够的生物学和医学证据。
当然,不能拿到足够多的证据,不等于我们就彻底放弃。
如果无视一些客观事实,一味等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来解决问题,无疑将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先怀着谦虚的心态来学习和了解中医的五脏学说。
在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我们或许可以从养肝的角度来防治近视和白内障,或者用养肾的方式来防治耳聋。
考虑到篇幅的缘故,我们不大可能一次就把中医五脏理论给说清楚。
没关系,先易后难,一步步深入,在接下来的稿件中,我们就谈谈五脏和五官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中的哲学道理。
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
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
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两者都很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
巨人症就是生长缺少克制的病例。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平衡与协调。
第 11 页 / 总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