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

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


• • • • •
(三)地下水中的其他成分 1、微量组分——说明地下水形成的环境 2、胶体化合物 来源于有关矿床的风化溶解。 有机胶体,在气候炎热的沼泽地带的地下 水中含量较高 • 3、有机质 • 由生物的排泄物和生物遗骸分解形成。主 要分布于含石油、沥青、煤、泥炭、淤泥 等岩石中。 • 4、微生物——可以指示地下水所处的环境
地下水中CO2增加,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结晶 增加,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解、 地下水中 风化溶解能力愈强! 岩风化溶解能力愈强!
)、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二)、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地下水中含量多的有七种离子,阴离子: 地下水中含量多的有七种离子,阴离子:HCO-3,SO2-4,Cl阳离子: 阳离子: Ca2+, Mg2+, K+, Na+ 低含盐量的地下水——HCO-3、 Ca2+、Mg2+ 低含盐量的地下水 、 中等含盐量的地下水—— Ca2+、SO2-4、Na+ 主要原因:水中盐 中等含盐量的地下水 主要原因: 高含盐量的地下水—— Cl-、Na+ 高含盐量的地下水 类溶解度不同所致 碳酸盐类 < 硫酸盐类 < 氯化物 1、氯离子——最稳定的离子,是地下水含盐量多寡的标志 氯离子——最稳定的离子, ——最稳定的离子 来源: 来源:沉积岩中所含岩盐或其他氯化物溶解 岩浆岩中含氯矿物的风化溶解 海水入侵 火山喷发物的溶滤 人为污染
• 总硬度 = 暂时硬度 + 永久硬度
• (四)地下水的侵蚀性——含侵蚀性CO2的 水、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酸性水对机 械设备的侵蚀
溶滤作用—水岩相互作用时发生, 溶滤作用—水岩相互作用时发生,岩石成分溶解进入地下水 浓缩作用—蒸发排泄时发生,水分蒸发, 浓缩作用—蒸发排泄时发生,水分蒸发,矿化度不断增加 脱碳酸作用—在温度与压力发生变化时发生, 脱碳酸作用—在温度与压力发生变化时发生,溶解性碳酸盐沉淀 析出,硬度降低,pH值增大。 析出,硬度降低,pH值增大。 值增大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下发生: S↑。 脱硫酸作用—在还原环境下发生:SO42-→ H2S↑。脱硫细菌将硫 酸根还原成硫化氢,pH值增大 ——寻找油田的标志 酸根还原成硫化氢,pH值增大 ——寻找油田的标志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水中阳离子与岩土颗粒发生电性吸附,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水中阳离子与岩土颗粒发生电性吸附,吸 附能力强的置换吸附能力弱的 混合作用— 种不同类型地下水混合时发生, 混合作用— 2种不同类型地下水混合时发生,产生新成分 人类活动的作用——影响越来越大 主要发生在: 生产、 人类活动的作用——影响越来越大。主要发生在: 1 )生产 、 生 —— 影响越来越大。 活废水、废渣排放; 施工、采矿、打井等人类活动, 活废水 、废渣排放; 2 ) 施工、 采矿、打井等人类活动,影响地 下水位, 下水位,从而影响水质
(一)、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
)、氮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氧(O2)、氮(N2)、二氧化碳(CO2) 、 硫化 )、甲烷 氢(H2S)、甲烷(CH4) )、甲烷( 地下水中气体成分的意义: 地下水中气体成分的意义: 意义 气体成分——指示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指示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 气体成分
• 矿化度 矿化度(g/L) : 低(<1) 阴 离 子: HCO-3 阳 离 子: Ca2+ 中(1-10) (1SO2-4 Ca2+,Mg2+ 高(10-30) (10ClNa+,K+
• (三)硬度——由钙镁离子的含量构成 • 总硬度: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 • 暂时硬度:将水加热至沸腾后,由于形成 碳酸盐沉淀而从水中析出的那部分钙镁离 子含量 • 永久硬度:水加热沸腾后,仍留在水中的 钙镁离子含量。主要是钙镁离子的硫酸盐 和氯化物
水中存 在的物 质 气味
硫化氢
腐殖质
亚铁离 子 铁腥气 味
Hale Waihona Puke 腐蛋气 味鱼腥气 味
水温越 高,气 味越显 著
• 五、味道——来源于盐分及气体(20-30℃明显)
水中存在的 物质 NaCl Na2SO4 MgCl、 、 MgSO4 大量有机质 FeO
口味 咸味 涩味
水中存在的 物质 Fe2O3 腐殖质
口味 铁锈味 沼泽味 酸味
• 二、颜色 •
水中的物质及颜色
含粘 含悬 腐植 土 浮物 酸 质 取决 暗黄、 于悬 灰黄 浮物 颜色
水中 硬水 低价 高价 硫化 硫细 锰 铁 铁 氢 菌 含有 物质
水的 浅兰 灰蓝 黄褐 翠绿 红色 暗红 无荧 颜色 光的 淡黄 色
• 三、透明度 • 取决于水中固体矿物质、有机物和胶体悬浮物的含量。 • 透明的 微浊的 混浊的 极浊的 • 四、气味
• • • • • • • • • • • •
2、硫酸根离子——总含量仅次于氯离子 来源:含石膏或其他硫酸盐的沉积岩的溶解 天然硫或硫化矿物的氧化 酸雨下渗 3、重碳酸根离子 来源:各种碳酸盐岩类地溶解 岩浆岩与变质岩地区的重碳酸根离子主要来 自铝硅酸盐矿的风化溶解 4、钠离子——分布最广的阳离子 来源:沉积岩中岩盐及其钠盐的溶解 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含钠矿物的风化溶解 海水入侵 地下水中的钙镁离子可将岩土中吸附的钠离 子置换出来
• • • • • • • • •
5、钾离子——易被植物摄取和岩土颗粒吸附 来源:含钾盐类沉积岩的溶解 岩浆岩、变质岩中含钾矿物的风化溶解 6、钙离子——是低含盐量地下水的主要阳离子 来源:碳酸盐类沉积物及含石膏沉积物的溶解 岩浆岩及变质岩中含钙矿物的风化溶解 7、镁离子——易被植物摄取和岩土颗粒吸附 来源:白云岩、泥灰岩等碳酸盐岩的溶解 岩浆岩及变质岩中含镁钙矿物的风化溶解
• 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性质 • (一)酸碱性——判定水中碳酸的存在形式 • 按pH值分为:强酸性水、弱酸性水、中性水、弱碱性 水、强碱性水 • 可以判断水中碳酸的存在形式及其百分含量 • (二)总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 化合物的总量,也称为总溶解固体(TDS) TDS也就是溶解于水中的固体的总量。测量单位mg/L, 它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总固体。水中溶解 物越多,水中的TDS值就越大,水的导电性也越好。
过渡区 矿化度中、 矿化度中、SO4--MgCa
浓缩作用 水流迟缓 矿化度高、 矿化度高、Cl--Na
• 第四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与资料整理 • 一、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的内容 • 1、简分析:项目少、水样多、精度低—— 用于普查 • 2、全分析:项目多、将度高、20项以上— —用于详查 • 3、专项分析:工作任务需要,一项或几项
第二节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不是纯的H ,而是天然溶液 含有各种组分。 天然溶液, 地下水不是纯的 2O,而是天然溶液,含有各种组分。 水是良好的溶剂,在空隙中运移时,可溶解岩石中的成分。 水是良好的溶剂,在空隙中运移时,可溶解岩石中的成分。在 自然界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中 地下水与大气圈、 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与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同时发 生着水量和化学成分的交换 化学成分的交换。 生着水量和化学成分的交换。 一、地下水中常见的化学成分 化学性质:气体成分、离子成分、胶体物质、有机质等。 化学性质:气体成分、离子成分、胶体物质、有机质等。 是岩石中元素迁移、分散与富集的载体 载体。 水是岩石中元素迁移、分散与富集的载体。研究许多地质作用 时都不能不涉及地下水的化学作用。 时都不能不涉及地下水的化学作用。 不同的用水目的在利用地下水时,对水的质量有一定要求 不同的用水目的在利用地下水时, 饮用水、锅炉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 (如:饮用水、锅炉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 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作用必须与地下水的流动条件结合 研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作用必须与地下水的流动条件结合 化学成分与作用必须与地下水的流动条件
苦味( 苦味(引起 H2S-CO2同 呕吐、腹泻) 呕吐、腹泻) 时存在 甜味 墨水味
CO2及适量 可口 Ca(HCO3)2、 Mg(HCO3)2
• 六、导电性 • 取决于各种离子的含量和离子价,离子含 量越高,离子价越高,水的导电性越强 • 七、放射性 • 取决于水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数量,一般 地下水放射性微弱,但埋藏和运动于放射 性矿床及酸性火成岩分布区的地下水,其 放射性显著增强。
二、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 离子当量=离子量/离子价 离子毫克当量数=离子毫克数/离子当量 某离子的毫克当量百分数=某离子毫克当量 数/离子当量总数*100% • 水的类型:毫克当量百分数>25%的离子参 与命名。且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含 量大的在前,含量小的在后。 • • • •
第六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 成分
——反应地下水的形成环境和形成过程,有助 于阐明地下水的起源、形成和分布规律。并且 通过分析其成分有利于不同部门对水质的不同 要求
•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 第二节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 第三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 第四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 • 第五节 地下水按化学成分分类
第三节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
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分布性 由于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受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的影响, 由于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受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条件的影响,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往往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空间上的)。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往往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空间上的)。
丘陵
倾斜平原区
低平原
溶滤作用 水交替迅速 矿化度低、 矿化度低、HCO3--Ca
氧化环境、 氧化环境、 还原环境
气体成分— 气体成分 可以增加水对盐类的溶解能力
促进水→岩的化学反应, 促进水→岩的化学反应,相互作用
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成分 1、氧(oxygen, O2)、氮(nitrogen, N2) 、 )、氮 起源:大气圈随降水入渗进入含水层中,如富含 起源:大气圈随降水入渗进入含水层中,如富含O2与 N2 ——说明地下水是大气起源的 说明地下水是大气起源的 环境:在封闭环境下,氧被耗尽只剩下 环境:在封闭环境下,氧被耗尽只剩下N2,若符合惰性气 体和氮气的比值, 体和氮气的比值,指示水是大气起源且处于封闭环境 2、硫化氢(H2S)、甲烷(methane, CH4) 、硫化氢( )、甲烷 )、甲烷( 这两种气体都是在较封闭环境中, 这两种气体都是在较封闭环境中,在有机质与微生物参与 生物化学过程中形成。还原环境下: 的生物化学过程中形成。还原环境下: 中形成 SO2-4 → H2S,成煤过程,煤田水 ,成煤过程, 成油过程, 成油过程,油田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