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设计论文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设计论文

浅析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设计
摘要:文章结合某一办公楼屋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介绍了预应力梁的工作机理,进行了该梁的截面和材料的选取及配筋计算,采用ansys 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验算,最后验算了简支梁的裂缝,可为设计人员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整体式;ansys;张拉方法
中图分类号:tu528.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一砖混结构的办公楼,因多年的风吹日晒,加长期的漏雨,局部屋顶混凝土楼盖结构被腐蚀的很严重,板中钢筋裸露,为预止造成人员伤亡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经办公楼主管部门的决定,拆除原有损失严重部位的屋顶,重新浇筑,并把楼盖下原来的办公室改变为会议室。

该砖混房屋横向承重,跨度为7.2m,由于是早期建设的房屋,层高仅为3m,改变使用功能后,若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梁高最少为750mm,净高仅为2.25m,作为会议室感觉很压抑,于是为扩大净高决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梁高可取为跨度的
1/18~1/20[1],这里可取450mm,这样不但使梁的刚度和承载力满足要求,而且净高也由原来的2.25m 变为2.55m,达到了令人满意的室内净高。

本文介绍了预应力的工作机理、施加的方法和设计的过程,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工作机理
对于普通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规定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3mm,致使钢筋的应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经计算此时钢筋的应力仅为几十mpa,所以由于裂缝的控制,钢筋的应力得不到提高。

由于裂缝的存在,使构件的刚度会进一步降低,造成构件的挠度又不满足要求,如何减小和延缓裂缝的出现,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人们设想在混凝土构件中预先施加预应力,对在荷载作用下的构件受拉区混凝土施加一定的压应力,使其能够部分或全部抵消有荷载产生的拉应力,这样就可实现裂缝和变形的控制。

3 材料选择与设计
3.1 材料选择
该预应力混凝土梁矩形截面尺寸为250mm×450mm,混凝土采用
c40,弹性模量为3.2×104mpa,泊松比取为0.2;预应力筋采用低松弛钢绞线[3],抗拉强度标准值fptk取为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ptk,锚具采用三孔夹片锚,纵筋采用hrb335 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预应力筋采用直线的布置方式。

3.2 预应力梁设计
经计算采用双排,每排3 根直径为15.2的钢绞线,如图1 所示。

纵筋梁底筋为4ф25,梁顶筋为支座4ф25+1ф20,跨中为4ф25,加密区箍筋间距为ф8@100,其他箍筋间距为ф8@200。

4 预应力的施加
在实际工程中可用先张法和后张法两种方式对混凝土构件施加
预应力。

先张法一般先张拉预应力筋,然后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放张预应力钢筋,预应力筋回缩,通过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传力,从而建立预应力。

先张法一般在工厂预制,所以不符合本工程的应用。

后张法是先浇筑构件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张拉钢筋束至控制拉力后,用多空夹片锚具将钢筋束锚固在混凝土端部,从而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在现场张拉,适合本工程的应用,因此,本文采用后张法施加预应力,形成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5 变形验算
采用ansys 仿真方法[4]计算梁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预应力反拱值。

在ansys 中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建模有两种,即分离式和整体式。

分离式就是将混凝土和预应力束的作用分别考虑,用加等效荷载的形式取代预应力束;等效载荷法没有考虑预应力钢束对混凝土的作用分布和方向,预应力钢束对混凝土的作用显然在各处是不同的,而等效载荷法考虑不了这种情况;整体式则是将混凝土和预应力二者的作用综合考虑,典型的方法有降温法和初始变量法。

本文采用整体降温法模拟。

用link8单元模拟预应力筋,用solid65单元模拟混凝土,打开非线性选项和几何大变形。

建立实体模型,在进行网格划分,加约束求解,经计算变形为19mm,反拱值为5mm,梁的整体变形为
f=19mm-5mm=14mm小于挠度限值[2][7200/300=24mm],满足要求。

6 裂缝验算
裂缝计算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给出的公式计算,经计算裂缝宽度为0.12mm 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2][w]=0.2mm。

7 结论
结合某一办公楼屋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介绍了预应力梁的工作机理,进行了该梁的截面和材料的选取及配筋计算,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验算,最后验算了简支梁的裂缝,可为初级设计人员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薛伟辰.现代预应力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郝文化.ansys 土木工程应用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包陈,王呼佳.ansys 工程分析进阶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