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第8册第一课

小学国学经典教案第8册第一课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1 - 课题第二课性善课型国学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1课人性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四端说。

4、学有所用达到“修养受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

教学难点1、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2、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
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

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关于“性善论”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学生读大屏。

自由读。

说说你读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思想内涵。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二、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2 - “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学生解释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就是发端。

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

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出一两个呢此例由老师讲解“四端”例子由学生自行讨论交流老师给予指导、总结②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最能体现这羞恶之心。

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经是“非人”了。

相反齐人的妻妾抱头痛哭以她们的丈夫为耻。

总结句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的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行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保持着“性善”中“义”的一面。

③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

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
气、节奏、情感。

5、背诵。

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女生比赛背。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

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女生比赛背。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

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女生比赛背。

读后你们的感受。

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范读。

自由读。

读通顺、读流利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3 - 自己留在最后。

坐车不为老人让座。

总结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谦让便是知礼的最基本表现。

④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哥白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总结句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需要我们分辨。

或许分辨它们需要突破重重阻碍或许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也不能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

刚才大家对仁义礼智的发端内涵讨论激烈可见对此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不是。

他们是统一的整体。

第一则中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

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

2、如何使“发端”成熟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全拥有了仁义礼智了吗孟子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够还需要“扩而充之”。

“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的基本素质上不断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

如果“为”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如果“不为”就如最好的五谷种子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成熟的。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感情朗读。

背诵。

学生例举汶川大地震的例子。

说说诗句的含义。

先听老师讲在小组里说然后再全班说。

作业设计1、背诵《人性善》。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4 - 2、收集孟子、告子、荀子有关人性之善的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

3、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情。

板书设计第一课性善人性善教学反思教学准备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5 - 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

他认为人性皆具有善端人生一切善行国家一切善政都是此四善端扩而充之的结果。

若善端尽失则无礼无义无礼无义其与禽兽何异人性的完成道德的完备在于后天不断的存养扩充。

所以善端虽小如能推扩充实之以仁善之心行仁善之政那么看到人民遭冻馁、罹灾患必然怜恤之、拯救之、保爱之这就是不忍人之政。

世间一切有益人类的伟大功业其起源常不外是由于心中的一点善端只要能扩而充之则世人并受其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成河。

这里孟子以泉、火为喻极写扩充之后不但足以事父母更可以保有四海。

1、师生共背故事引导以激发兴趣。

每次背诵我都是跟着学生一起背。

有时候让班长主持我作为一名学生在下面参与。

要是班长找我背诵的时候我故意装得不熟练的样子然后多背几遍直到会了为止。

以此告诉孩子们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多读几遍就牢固了。

我还给他们讲《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情康熙小时候每天5点就起来读书每篇文章要读120遍滚瓜烂熟为止。

引导孩子以名人为榜样牢固记忆。

2、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有些易懂的章节或句子我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然后引导他们用“引---议---联---结”的形式写读后感。

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力。

经典背诵不只是背诵而已它辐射到很多地方它对学生其他功课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