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聋人语言

聋人语言

.tw/front/bin/home.phtml台湾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viewthread.php?tid=26729&extra=&page=2 2003-10-17根据叶斐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在人类种种交际工具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

因此聋哑人的手势,是所谓的“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实际上便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

而且在该书的第一章第二节第四部分“关于聋哑人的思维”中论述到,聋哑人是能够思维的,既然得不到语言的交际工具,就发展非语言的交际工具,从视觉、触觉等去接收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

因为聋哑人视觉很灵敏,通常用手势表达意思。

所以,聋人手语是交际工具,但不是语言。

聋人的手语是一种语言吗?这要看是什么样的手语系统了。

如果一种手语具有自己的词集和语法,那就是一种语言,比如ASL(American Sign Language)或FSL(French Sign Language)。

如果一种手语只是把某一种有声语言的词语逐个转化成手势,而使用原有声语言的词集和语法,那就只是那种有声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就象用国际音标转写下来的汉语一样。

Signed English就属于后一种,不过实际使用中由于完整第表达同样的时间要花ASL或有声英语的两倍时间,使用者常常省略一些虚词。

举例:ASL:q--------------------ME BORROW BOOK翻译成英语就是:Can I borrow the book? 其中"ME" "BORROW" “BOOK”分别是和这几个英语词表示相同意思的手势词汇,而 q 表示在这句话期间“说”话人的面部表情词汇是代表疑问句的。

而用Signed English一般表达为:Can I borrow book?另外,不知道中国手语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是ASL那类的还是Signed English (Siglish)类的?两种都有:Chinese Sign Language 和 Signed Chinese 。

/viewthread.php?tid=64962003-2-11手势和手语的区别,季佩玉老师的《浅谈聋人手势语的研究》中提到过,我今天刚在手语栏目贴了季老师的这篇文章,在第五页的第二部分“二、不要将手势语统称为“手语”,以免引起手势语和手指语的混淆“。

不知道她说得对不对?大家可以讨论。

第一,手语应该包括手指语(尽管数量很少)和手势语,简而言之,就是,用手“说”出来的语言。

第二,即使是聋人用嘴巴讲出来的那种无论在音质和音准上都和健听人有明显差异的话,也应该归于口头语言而非手语。

第三,我在本科毕业论文中提出语言的四分法,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手语,网络语言是人类语言的四种基本形式。

不能因为使用人数少而将手语排斥在外。

第四,手语存在自己的文法,但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都不同。

不能以一方的标准来评价另一方。

第五,聋人使用手语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算作手语的元素,但口型却不是必须的,因为也有聋人习惯不动嘴唇打手语。

/user2/minnhe/archives/2007/2006910.sht ml荷叶岩发表于 2007-12-22杨军辉:北京第四聋人学校的中学语文教师,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留学博士生主持人说:杨老师,请解释"聋键交流--手语搭桥"的主题吧。

杨军辉说:聋人和正常人的交往是很重要的,聋人要取得社会的理解和尊重靠聋人自己还不够,需要正常人来和我们平等合作。

我与别人面对面交流的经验是先了解对方会不会手语,如果会,手语交流是我的第一选择。

如果对方不会手语,我就目不转睛地看对方的口形。

遇到重要的却看得不太清楚的地方,我主动让对方写出来,可能写在纸上也可以用手指在空中或者手心写。

网友说:聋人的语言本来有限,但我工作5年跟正常人用笔本交流至今。

本人体会最大的是(我的)语言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笔谈最大的好处!网友说:美国聋人与健听人交流怎样?杨军辉说:我在美国看到聋人大学有很好的交流环境,老师们上课都直接用手语,健听的教授和同学也用手语,聋人很受尊重,有很多平等的机会参与。

主持人说:请问,手语和哑语有什么区别?杨军辉说:我认为的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用手和面部表情来交流的工具,哑语是一种俗称,过去很多人不了解聋人,认为聋人就不会说话,所以称手语为哑语,其实是不正确的。

杨军辉说:有些人不愿意用哑语来表示聋人的语言,手语才是比较合理的。

网友说:正常人说哑巴!我不服他!正常人说哑巴表示不会说话和听不见,我反对这件事!应该说聋人或聋哑人!说明要尊重残疾人!主持人说:如果父母是聋,孩子是健,孩子要学手语吗?网友说:我认识很多聋人夫妇,他们的孩子大都如此。

杨军辉说:美国聋人对自己的耳聋和会手语感到自豪,认为是一种文化现象。

网友说:如果重听人不会手语,在聋哑人圈子内会被聋人瞧不起得。

网友说:你和健听人交流中最困难的是什么?杨军辉说:如果对方不会手语又没耐心跟我笔谈,我只好请翻译了。

杨军辉说:口语训练是双语教学的一部分,我相信老师们会因才施教,区别对待的。

杨军辉说:对,还是要有人教手语,最好让聋人来教,最好让好多人请聋人手语家教。

杨军辉说:如果这样学习手语,是很快的。

网友说:这个我同意,应该由聋人来教手语。

杨军辉说:有机会的话先争取,然后告诉你的同事,你的领导应该怎样了解聋人,帮助聋人同学解决实际困难。

如果同事和同学会一些手语的话交流更方便。

杨军辉说:如果以后有电脑摄像机,可以用手语来代替打字,现在有健听人用麦克风在网上对话,那就不用打字了。

主持人说:杨老师,耳聋父母怎样和健听子女交流?杨军辉说:耳聋父母先正教他们的健听孩子手语,然后孩子慢慢学会说话,从小就自然地掌握两种语言很聪明。

网友说:美国聋人手势用英文还是词语?杨军辉说:美国聋人用手势语多,偶尔用指语拼打英语单词。

主持人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聋学生学习手语有什么好处?杨军辉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聋人同学学会手语心情开阔,也可以教别的同学手语,能讲悄悄话,参加聋人活动也方便,还有参加残疾人代表大会能看得懂翻译。

主持人说:但会说话的聋童就难有学习手语的环境。

杨军辉说:那可以请手语家教,到聋校学习参观认识聋人朋友。

网友说:你没有考虑到正常孩子怎样对待聋孩的吗?杨军辉说:那些正常孩子学习手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聋人学生,当小翻译,与聋孩子交流更方便。

网友说:在国内如何推广手语?你有这方面的计划吗?我所说的推广,是对聋人,也是对健听人。

杨军辉说:全国各地残联和聋协举办手语培训班,聋校教师向社会各行各业人员传授手语,拍摄手语录像教学片,到电视台担任手语翻译,等等。

网友说:目前手语似乎不是唯一的途径杨军辉说:对,不是唯一的,但是它是最好的,最快捷,最亲切,形象的。

杨军辉说:有笔谈还有手语翻译,手语翻译是一种职业。

网友说:为了方便聋健交流,建立翻译制度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途径。

网友说:你对建立翻译制度,培养翻译团体有什么想法吗?杨军辉说:那先培养家里人做手语翻译。

杨军辉`说:有的时候孩子的父母没有意识到需要让孩子学手语,小孩子自己也不会主动要求学,那需要大人做示范,小孩可以模仿,模仿学习手语和模仿学习说话一样。

主持人说:要推广手语,先从商店、公共场所等推广,认为有效。

杨军辉说:可以请聋人家教,可以到聋校去参观。

网友说:翻译制度最适合中国网友说:手语翻译是职业,我让我老婆教手语算了杨军辉说:现在有很多学习中国手语的书,光盘,录像,正常人光靠这个学不了多少,都靠我们聋人亲自去教,效果更好。

主持人说:比如商店、公共场所等服务用语,用手语把服务用语表示出来网友说:聋人太分散,而且经济条件不好,购买力不强,商店等没有动机的。

网友说:但有的家长只注意让孩子学说话,没想到手语上去,杨军辉说:是的,因为他们还不知道手语对聋人的孩子成长有好处。

主持人说: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讨论就到此结束。

今后各位网友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我们的网上地址,及时发到我们的邮箱里(chhai@)谢谢!Thank you very much !可以说手语是一种符号系统,形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但绝对不是语言。

我们不能对语言的概念无限泛化,语言就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不要再突破这个定义了。

否则会很麻凡的,body language算不算语言?文字算不算语言?旗语算不算语言?一旦突破这个概念很多问题就会出来的了。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听觉缺陷而造成的语言障碍,是聋生将来参与社会生活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因此,形成和发展聋生的语言,是聋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正如台湾著名特教专家林宝贵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要解决听障者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为他们解决语言沟通问题。

语言沟通问题解决了,其他的教育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就业问题等自然迎刃而解。

”这是由聋生语言形成的困难性、复杂性和聋生语言基础极其薄弱、语言实践机会极其缺乏等因素所决定的。

然而,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多数聋生家庭对发展聋生语言重视不足,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生活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脱节,严重影响着聋生语言的发展。

二、开展家校合作实验,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1、实验目标(1)形成家校合作模式。

聋生家长的教育意识有明显增强,能自觉配合学校主动肩负起在家庭环境下发展聋童语言的责任;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掌握在家庭环境下发展聋童语言的方法,比较有效地发展孩子的语言。

(2)形成家庭语言学习教材和家庭手语训练教材。

2、实验对象:选取刚入校的一年级聋生及其家长为实验对象,进行连续性实验。

3、实验操作过程(1)调查聋生家庭教育状况,确定实验对象。

我们编制了聋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从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家长对实验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性依据。

在此基础上,组织家长报名,把关心孩子语言发展、参与实验积极性高的家长作为实验对象。

(2)规划语言学习目标。

我们依据聋校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聋校语言教学的目标尽量与家庭语言训练目标一致、强化语言积累和语言交际的原则,确立了聋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期的具体训练目标。

(3)编写家庭语言训练教材。

根据聋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家长的实际,我们主要编写了两类教材:一是汉语语言训练教材,二是手语交际训练教材。

教材的编写力求突出五个方面:一是把聋校语文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在家庭中加以巩固(如对照实物、动作演示或用手语帮孩子巩固词语);二是积累词语、词组的扩展训练(如根据聋校语文第三册第六课中的“挂着”一词,实验教材中设计了“挂着表”、“挂着衣服”、“挂着毛巾”、“挂着书包”、“挂着篮子”等,让家长结合情景帮聋生积累);三是利用学校学习的新句式在家庭中创设情景,帮助聋生学习积累句子(如聋生在一年级学习了“这是什么”的句式后,要求家长结合家中实际,带领聋生学习“这是圆桌”、“这是沙发”、“这是毛巾”等等);四是在生活中学习词语、句子,要求家长随时把聋生在家庭中见到的新的语言现象,运用制作卡片的方法帮聋生学习语言;五是交际训练,设计安排一定数量的适合聋生和家长运用手语或书面语交流的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