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教案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教案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教案上学期我班幼儿对数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用小棒、圆点表示5以内物品的数量。

下学期开学后,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们找数,但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经常会发生错误。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写信给洋洋【设计意图】上学期我班幼儿对数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用小棒、圆点表示5以内物品的数量。

开学后,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们找数,但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经常会发生错误。

昨天,在给洋洋妈妈打电话后知道,这个月洋洋不来了,孩子们知道后,都想知道他不来的原因,从中我看到了孩子们有多么想念洋洋,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考虑到孩子们刚接触5以上的数,且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我在材料的投放上注重了生活化、多样化、层次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也成功。

【活动目标】1、能不受物体的影响,正确感知5~8的数。

2、能理解数的意义,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并积极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数卡、实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贴有动物头像和数字5~8)、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正确的操作。

【活动难点】能按照信封上的数字画上相应数量的礼物。

【活动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师:昨天,老师打电话给洋洋的妈妈,知道他这个月不能来了,你们听了以后都不停地问为什么他不来?我知道你们很想洋洋了。

有什么办法告诉他我们很想他?幼儿自由讲述:打电话,写信。

师:洋洋有一段时间没来幼儿园了,他很想知道我们最近学了什么本领,你们愿意写信告诉他吗?师:你们想到了写信给洋洋,老师也想到了,我呀已经给他写了三封信。

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与实物的配对(利用课件)1、这个信封上有几个三角形?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信封上是几个三角形就放数卡几)请一幼儿到前面来操作。

2、我们在来看这个信封,上面是数字,里面放了许多实物,它要我们做什么呢?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幼儿相互讨论。

(数字是几就放几个实物)3、哟、这个信封上有数字,里面放了笔和纸,要我们做什么呢?(要我们看数在纸上画上相应数量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1、介绍做法及要求:幼儿每人拿三封信,先看清信封上分别是什么?2、第一封信的信封上有几个图形就放几个的数卡。

3、第二封信的信封上是数字几就放几个实物卡,有的信封里的事物卡是多的,你应该拿出来,有的少了,那你就到篮子里找相同的事物卡补上。

4、还有一封信需要你们看着信封上的数字自己画礼物,礼物的数量和信封的数字一样。

5、教师个别辅导。

(教师可用抽卡片形式帮助幼儿将数与实物配对)6、幼儿互相交流、检查。

(说说信封上数字几或是几个实物卡,里面就放几个实物卡片或数字几)7、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测。

(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讲讲为什么这样放,其他幼儿帮助检测操作得对不对,如不对帮助纠正。

)四、游戏:送信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

2、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可以说是预设和生成的整和,在活动前一天,我因班中的洋洋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来了,所以给他妈妈打了个电话询问一下情况,没想到这个电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都想到了要写信给洋洋,无意中孩子们的想法契合了我的预设活动,就将原本的活动做了一下调整。

调整后的活动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中,第一部分幼儿对于多媒体课件非常感兴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也能让幼儿有一个较清晰的思路。

第二部分,老师的要求交代地还不够清楚,导致幼儿在一开始的操作中有些无从下手,有些幼儿在操作中有了一些困难,在老师的反复强调和帮助下,能完成操作。

最后的一部分,让幼儿根据信封上的数字或图形数量送信,幼儿基本都能送对,在共同检查中发现只有一封信送错了。

篇二《小猪家的房顶》【教材分析】《小猪家的房顶》,活动来自《弯弯绕绕》这个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从引领幼儿进入生活环境中的弯绕世界开始,让他们面对各种物体,饶有兴趣地去发掘和体验与之相关的造型、作用和乐趣,然后用他们熟悉的材料和方式去创造一片弯弯绕绕的天地。

本活动以"小猪的新房子"为情景,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房顶是梯形的从而导入活动,让幼儿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梯形图形。

活动中,让幼儿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调动各种感官,插上想象的翅膀,主动学习、不断成长。

【活动目标】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2、图片:由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以拆分。

3、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4、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活动过程】(一)找梯形1.引导幼儿关注"小猪的新房子":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

2.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数一数各有几个。

3.剩下的形状就是小猪家的房顶,这个形状叫什么?(梯形)摸一摸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4.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5.出示直角梯形图片。

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6.出示等腰梯形图片。

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二)变梯形1.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房顶,请你们一起来帮忙!2.出示长方形、三角形纸。

请你们用折纸的方法把长方形(三角形)变成梯形,谁来试试?3.幼儿尝试用折的方法来变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贴在白纸上原来画的正方形房子上,作为"小猪家的房顶"。

(三)梯形大聚会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

篇三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游戏。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把原本由两个幼儿玩的游戏变为由一群幼儿两两结对轮流玩的游戏,并以雪花片为游戏"筹码",提高活动的挑战性。

随着游戏输赢结果的产生,幼儿手上的雪花片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于是,这个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与"数运算"核心经验的学习结合起来了。

该活动的重点是每轮游戏后的推理过程,即让幼儿推理"输完了"和"赢得最多"两种极端情况形成的过程,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这个推理过程涉及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即游戏前的雪花片数量、游戏输赢规则、游戏后的雪花片数量。

例如,幼儿原本拥有3片雪花片,每输一次失去一片,每赢一次得到一片。

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所剩雪花片数量为0,那么他应该是连输了三次。

如果某幼儿三次游戏后雪花片数量为6片,那么就要先去掉他原先拥有的3片雪花片,其余的3片雪花片就是他赢得的,根据每次赢1片的游戏规则就能推断出他赢了3次。

该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是介绍玩法和规则,并试玩一次,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其次是开展两轮游戏,每轮游戏后引导幼儿进行判断推理和表述,并用磁性黑板上的磁铁块表征雪花片数量的变化过程,帮助幼儿直接感知和验证。

对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推理过程中会自然运用"分解与组合"这一数学核心经验,但对"三个方面关系"的思考需要幼儿先在头脑中表征出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再用语言加以表述,这对大班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有利于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目标:1.在游戏中感知雪花片数量变化的过程,尝试根据雪花片数量结果,推导出雪花片数量与游戏输赢结果以及游戏规则之间的关系。

2.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准备:雪花片三筐(数量多于幼儿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块,磁铁块12~15个,粘纸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数倍)。

过程:一、回忆熟悉的游戏,了解新的游戏规则1.回忆熟悉的游戏。

(1)回忆游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和规则。

提问:"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规则?(说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梳理"玩法",强调"规则",比如,要同时出手势,一旦出了手势就不能更换,如果出了同样的手势要重新来一次,等等。

)(2)介绍新的游戏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要把原来的两人游戏变为集体游戏。

每个小朋友边念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边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个朋友和他面对面,一起念"石头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时出手势,比出胜负。

每一对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戏、比出一次输赢,然后更换一个朋友再游戏。

2.试玩新的集体游戏。

(1)请幼儿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两两找朋友轮流玩游戏,引导幼儿一起念儿歌、一起说"石头剪刀布"的指令。

(2)提问:谁赢了?谁输了?出了一样的手势该怎么办?比出一次输赢后就要怎么样了?(3)待游戏比出输赢后,请幼儿回座位坐下。

(4)帮助幼儿理解新规则:一轮游戏中,每个人要换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头剪刀布"。

(说明: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念儿歌、说指令以及提问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

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幼儿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戏规则,是否已做到一对朋友在一次游戏中只有一次输赢,从而为幼儿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输赢关系做好铺垫。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

(1)讲解新的玩法和规则:游戏前每个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游戏中每一次输的小朋友要给赢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

游戏中每人要想办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丢失。

(2)在活动室中间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请每位幼儿上来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与旁边的同伴互相验证有否拿对。

二、第一轮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并进行推理1.尝试游戏,体验3片雪花片的变化过程。

(1)请幼儿进行第一次游戏。

游戏中教师提问:现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两(一)片雪花片了,他还能玩几次游戏?(2)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3)请幼儿进行第二次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提问:你赢了吗?你现在手上有几片雪花片了?你输了吗?你现在手上剩几片雪花片了?(说明:一轮游戏进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会有幼儿输完3片雪花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