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彭进军
【期刊名称】《公民导刊》
【年(卷),期】2013(000)005
【总页数】1页(P36)
【作者】彭进军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人大常委会
【正文语种】中文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其作用发挥最重要的基础是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深入开展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关系到代表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代表地位的认同。
人大代表保持与选民和选举单位的密切联系,是《代表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党的十八大对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体现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做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有三大意义:一是体现履职为民的崇高境界。
人大代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民所想,为民服务,为民代言,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胸怀宽广,境界崇高。
二是体现人大制度的本质特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权利,而作为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通过联系群众,听民声、解民愿、排民忧、为民代言,督促“一府两院”改进工作,督促“一府两院”解决问题,有效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用行动诠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
三是体现人大工作成效。
人大代表来自不同战线,各自围绕相关领
域,联系群众的方式各异,提出建议的方式多样,跟踪督办的效果实在,创造了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成果,展示了人大代表的风采,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机和价值。
从实践和调查的情况看,兼职特点的人大代表在联系群众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联系活动不经常开展、认识不到位。
个别代表对人大代表的地位作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还有“名誉代表”和“会议代表”心理,还有嫌麻烦、怕招事心态,限于参加组织上安排的各种活动,主动与群众联系沟通不够,平时较少深入到群众中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
联系范围不普遍、质量不够高。
有的代表囿于自己固定群众的联系,如本单位或本村的群众,与其他群众联系较少,不能最大范围地倾听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有的代表满足于“见见面,说说话”,有完成任务想法,不能真正沉下去,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缺少跟踪问效的韧性,联系质量不够高。
代表工作力量不足、精力不够。
人大代表都是兼职,本单位工作忙、任务重,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去联系群众,特别是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代表和实业型代表,联系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有限;各镇人大办基本未配备专职人大工作人员,实际形成人大主席唱“独角戏”的局面。
代表依法履职能力不够高。
部分代表虽然也参加了人大组织的学习培训和有关活动,但由于文化素质、政策理论水平、法律法规知识、分析研究问题能力等比较欠缺,在联系选民中,对群众的疑问不能讲清政策,依据法规解疑释惑。
看到问题抓不住关键,拿不出对策,提不出有份量的建议。
代表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县镇人大组织代表联系群众机制有待完善,活动有待丰富,措施有待加强。
(作者系陕西省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