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压接质量管控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压接质量管控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压接质量管控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的压接质量管控进行分析,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出了各环节质量管控的关键控制点。

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严格把关,可有效保证电缆组件的压接可靠性,对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的设计、工艺、装配、检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压接质量管控
1 引言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舰船、兵器等领域。

电缆组件作为传输电流、信号的神经中枢,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若其质量不可靠,会引起开路、短路、电阻不良等失效模式,进而直接影响到整机系统的工作正常。

压接质量的电性能检测有效性通常较低,因为部分金属丝的漏出或断裂,在前期的电性能检测中往往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

因此,为了保证压接质量的可靠性,对压接过程质量的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2 过程质量管控
为保证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压接过程质量的可靠性,需要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采取全面管控措施,以下对每个环节进行逐一阐述。

2.1 人员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的压接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需要经过公司企业文化、6S知识、安全知识、质量知识、岗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且经过上岗考试合格。

压接操作人员需熟悉压接原理、压接组合(导线、接触件、压接工具)关系,并熟练掌握压接工具的使用方法。

压接检测人员需掌握压接检测项目的进行时机、检验数量、检验项目、合格判定标准等。

所有操作及检验人员均需取得了相应岗位的上岗资质,按公司相关岗位资质管理办法的规定持证上岗,满足质量体系的要求。

同时,公司还应定期开展质量文化活动,组织专题答题并对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使得每位员工将公司的质量文化根植于心。

2.2 工具设备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常用的压接设备主要有压接钳、(半)自动压接设备,检验设备有金相检测仪、显微镜、拉力检测设备等。

压接涉及到的工具设备等需按以下要求进行管控:
1.
压接及压接检测用设备、仪器仪表等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范围内。

2.
压接及压接检测涉及的工具设备每天必须进行点检,有异常及时反设备管理人员,禁止擅自调试设备。

3.
压接及压接检测设备应配备稳压电源,以保证输入电压的允差应控制在±10%之内。

4.
压接及压接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检测工具设备必须进行标识,没有标识的严禁使用。

5.
压接及压接检测工具设备每月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2.3 来料
1.
1.
1.
导线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压接所使用导线的剥线长度应进行严格的控制,连接器的装配工艺中一般会规定导线的剥线长度。

该剥线长度应能保证在穿线、压接后,整个压接区域均有导线线芯。

若剥线长度不符合要求,以至于部分压接区域内无导线线芯,则会造成导线线芯和压线筒的接触面积减小,影响导通的可靠性。

导线外观在压接前也应进行检查,芯线不允许出现断丝、线芯表面氧化等现象。

芯线断丝会导线芯线在压接部位的空隙率变大,降低压接部位芯线与接触件的接触可靠性,此问题可以从剥线工具、剥线人员技能、剥线档位等方面进行管控。

芯线氧化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管控,一是导线剥线后及时进行压接,因为导线线芯一般为镀银、镀锡、镀镍、裸铜等。

此类金属暴露在空气中时,其表面会快速生成氧化层。

氧化层在常温情况下为绝缘体,会影响导通的可靠性。

二是操作人员穿线时避免手汗沾染到芯线上,可以采取勤洗手、戴手套等方式来避免。

2.3.2 接触件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压接所使用接触件需控制其尺寸、镀层厚度、外观等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接触件压线筒内壁的重点管控点为镀层厚度以及多余物管控。

当出现压线筒内壁电镀不良(压线筒为盲孔时,此情况更为突出),压接处无镀金层或出现多余物时,会极大地降低压接部位的接触可靠性,因为接触件表面的镀金层相对于其他物质有着极其优异的导通可靠性。

2.4 设计、工艺文件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的压接的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设计的可靠性。

例如出现盲孔类的压线筒接触件时,建议在压线筒底部增加工艺孔,以提高电镀的质量。

不同直径的压线筒也有其适配的导线直径范围,需在设计文件中进行明确。

压接工序需编制专门的压接工艺文件,明确压接工序所涉及的操作检验工具设备选用原则(包含调档方法)、检验项目的时机(首件、中间检、末检等)及数量、检验方法、检验标准等。

2.5 环境
压接场地的工作环境应整洁,生产场地划分待装零件区、转工序区、待检验区等不同区域,进入生产场地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6s管理等方面进行多余物控制。

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一工序先对前一工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清除多余物。

作业场地的温湿度控制要求应符合GJB 5020-2001《压接连接技术要求》的规定,温度范围为25±5℃,相对湿度应小于等于75%。

指定专人每天对场地的温湿度进行记录管控并记录。

2.6 检测
压接检测项目包括:压接电阻、耐拉力、压接截面金相。

以上检验项目的检测方法及规格值的制定需参考GJB 5020-2001《压接连接技术要求》中的有关要求。

其中耐拉力测试除包括耐拉力值外,还需关注芯线的断裂形式。

两个检验项目均要合格才可判断测试合格,芯线断裂形式见图1~图3。

拉力实验的破坏形式判定标准如下:
1.
当测试结果中出现的破坏形式均为右图中的a、b型式,判定为最优;
2.
当测试结果中出现a、b破坏型式的数量多于出现c、d破坏型式,判定为合格;
3.
当测试结果中出现c、d破坏型式的数量多于出现a、b破坏型式,判定为不合格;
图1导线线芯从中间断裂(出丝)图2导线线芯从压痕处断裂图3导线线芯从压线筒中脱出
压接截面金相检查则要求压接部位不可有杂质、压线筒变形均匀、空隙率不大于10%、所有芯线截面均要发生变形等,示意图见下图4及图5。

有缝隙
芯线未变形
图4金相示意图(合格)图5金相示意图(不合格)
3 结论
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压接质量在前期的检测环节中有很多潜在的隐患存在不易检测性。

因此,对压接过程的管控就显得极其重要。

通过在人员、工具设备、来料、设计(工艺)文件、环境、检测六个方面重要管控措施地认真落实,可以有效提升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的压接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GJB 5020-2001《压接连接技术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