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农业》梯级评价(第1课时)(教师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农业》梯级评价(第1课时)(教师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农业
一农业的含义及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定义: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2.主要部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3.发展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如:光、热、水、土等。

(2)经济社会状况如:劳动力、技术、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

中国农业的发展
1.农产品产量大: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

2.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1)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2)新型农业蓬勃发展。

城郊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

3.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1)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

(2)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储存、保鲜技术等。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种类: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为主。

2.分布:
【读图指导】
·描画秦岭—淮河一线。

发现: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1)东北平原小麦类型为春小麦。

(2)华北平原主要小麦类型为冬小麦。

(3)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知识回顾】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生产活动
耕地——种植庄稼;
草地——放牧牲畜;
林地——植树造林。

【质疑判断】
1.农业生产一定离不开土地。

(×)
2.创汇农业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
3.冬小麦是在冬季播种,春小麦是在春季播种。

(×)
4.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主要是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无关。

(×)
5.小麦种植区不种植水稻,水稻种植区不能种植小麦。

(×)
【漫画思考】
我国四大创汇农业基地是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南和珠江三角洲,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答:都濒临海洋,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如山东半岛与韩国、日本相望;闽南、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消费市场广阔),海陆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探究主题:自然因素对农业地区分布的影响
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植的品种,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

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农民张大年收麦团队打算分别到甲、乙、丙三地收割小麦。

冬小麦的生长习性;甲、乙、丙三地收割;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图、太行山脉、纬度。

1.说出甲、乙、丙分别所处的地形区。

答:华北平原、江淮地区、黄土高原
2.图中甲、乙、丙所处的温度带、气候类型分别是什么?
答:暖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3.你给张大年收麦团队设计的最佳收麦顺序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了你的顺序设计?
答:乙→甲→丙。

气候和地形。

影响农业地区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地形和气候。

【发现地理·素养提升】
根据图中黄河、宁夏平原位置信息,请你设计一个探究问题,探究影响农业分布的其他因素。

宁夏平原地处半干旱区;黄河水可提供水源。

黄河对宁夏平原发展农业有何影响?
答:提供灌溉水源。

水源也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

(2020·娄底学业考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航拍中国》解说词: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把陕西一分为三……早春时节,自北向南,黄土高原大雪飘飞,关中平原小麦滴翠,陕南山地鲜花怒放。

“关中平原小麦滴翠……”试简述关中平原种植小麦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

②位置:纬度较低。

③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水源:渭河、泾河流经,水源充足。

【思路破解】
(1)先看设问:明白所考查内容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2)从图文资源中提取有效信息:陕西自北向南,三个区域,纬度不同,景观不同:地图中找出关中平原所处的位置。

(3)调取储备知识:影响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耕地类型、气候、河
流、灾害、交通等方面。

【得分破解】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

②位置:纬度较低。

③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水源:渭河、泾河流经,水源充足。

【命题延伸】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分布的影响,如市场、生态人口、城市分布、交通等。

(2)不同区域农业布局案例比较分析,例如:埃及与新疆长绒棉的分布。

【触类旁通】
读江西省有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南昌气候资料,南昌近郊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从图文材料中可以看出,南昌近郊种植该粮食作物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暖湿)。

1.【时事链接题】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为“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
于下面的哪个部门(D)
A.渔业
B.畜牧业
C.林业
D.种植业
2. 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C)
A.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
B.大量进口农作物,满足人们的需求
C.实行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之路”
D.增加粮食产量
3.(2021•百色质检)阅读我国某地气候资料表,关于该地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D)
①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②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③农作物一年一熟
④农作物两年三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0•昆明学业考)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科技兴农手段说法错误的是(D)
A.利用无土栽培、生物育种、节水灌溉,发展生态农业
B.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的可视化远程诊断、控制、预警等智能管理
C.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5.(2021•厦门质检)中国是水稻的故乡,如图示意我国水稻分布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稻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以东,秦岭(山脉)——淮河(河流)以南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2)新疆稻作区和宁夏稻作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受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宁夏稻作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地区,便于引水灌溉。

新疆稻作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来自附近高山的冰雪融水是其主要的水源。

(3)东北地区是我国水稻分布最北的地区,原因是夏季气候高温多雨。

6.下图为我国某一种典型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气候资料图,请依据图判断该农作物及其生长地区(D)
A.柑橘四川盆地
B.春小麦东北平原
C.水稻长江中下游
D.冬小麦华北平原
【生活情境题】近几年,我们冬季的餐桌上也能吃到夏季的蔬菜。

山东、河北两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为京津地区提供大量蔬菜。

结合示意图回答7、8题。

7.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B)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8.影响山东、河北两省大力发展冬季蔬菜大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B)
A.交通便利
B.市场需求
C.气候条件好
D.土壤肥沃
9.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示意图”。

该地区位于(A)
A.南部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
10.(2021·青岛市质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地区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逐渐趋同,过去北面南米的饮食差异也越来越小,大米饭
已经成为北方年轻一代的主食,此外,优质水稻也备受人们的青睐。

读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图及有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表: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
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谷物单位面积产量
5 377 7 06
6 5 929 6 929 6 366 6 42
7 5 322 (千克/公顷)
(1)我国水稻种植广泛,其中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呈片状分布,而北方地区水稻产区分散,呈点状分布。

(2)甲地自古享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分布区,该地发展水稻生产的主要水源来自黄河。

(3)图中信息显示,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中属于双季稻区的是
珠江三角洲,导致上述地区水稻熟制不同的主导因素是纬度(热量)。

(4)与南方稻产区相比,东北地区谷物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低,但商品率较高,分析原因人少地多,消耗粮食少,商品率高。

(5)五常稻花香大米成饭食味清淡略甜,棉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油光艳丽,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

据材料信息,分析东北地区出产优质水稻的原因。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生长;气温较低、生产期较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