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角度的选择
摘要: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是切削刀具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中国有句谚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刀具正是切削
加工的直接作用工具,它的完善程度对切削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
由于刀具结构和几何参数的改进,刀具使用寿命每隔十
年几乎提高二倍。
刀具的合理几何参数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基本内容:
1.刃形,
2.切削刃刃区的剖面型式及参数,
3.刀面型式及参数,
4.刀具角度。
所以在此我从刀具四个几何参数中选取刀具角度做专题报
告,探讨如何正确的选取刀具的角度。
正文:刀具切削部分有6个基本角度,它们是前角γO、后角αo、副后角αoˊ、主偏角κr、副偏角κr ˊ和刃倾角λs。
如图所示。
主偏角κr: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速度v f方向之间的夹角。
副偏角κr ˊ :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前角γO :主切削刃上任意一点的前角,是在主剖面内,该点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后角αo : 主切削刃上任意一点的后角,是在主剖面内,该点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副后角αoˊ :在副剖面内,该点副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刃倾角λs : 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一、前角、后角的选择
1、前角和后角的作用
车刀是否锋利主要取决于前角的大小,它直接影响切削能否顺利地切下来。
增大前角可以减小切削变形,并减少切屑与车刀前面的摩擦,从而使切削力减少,切削热降低,所以前角应尽可能选择大一些。
但前角不能过大,否则会降低道具的强固性。
后角的作用主要是减少刀具的后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减少刀具后面的摩擦,提高刀的耐用度,但后角过大也会削弱刀具的强度。
2、前角、后角选择的原则
(1)加工硬度高、强度大以及脆性材料时,应选择较小的前角和后角,加工硬度低,强度小及较软的材料时,应选较大的前角和后角。
(2)粗加工时,一般工件表面不规则且工余量大,选取较小的前角、后角一便增加刀头的强度。
精加工时,选取较大的前角和后角,使刀具锋利并减少后刀面与工件的摩擦,以利于工件的精度和光洁度。
(3)刀具材料韧性差时(例如硬质合金刀具),为了防止崩刀,前角
应取小,刀具材料韧性好时(例如高速钢刀具)前角可取大一些。
(4)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系统刚性较差时,前角取大些,以减小切削力,后角取小些,用来增大后刀面与工件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减少震动。
二、主偏角κr,与副偏角κr ˊ的选择
1、主偏角的作用
(1)在相同的走刀量的切削深度加工下,减少主偏角可使切屑变薄,刀刃参加切削的长度增加,刀刃的散热面积增大,散热情况得
到改善。
而且刀尖角增大,相应的提高了刀具的强度,若以减
小主偏角对延长刀具寿命有利,
(2)主偏角影响切削力的分布配,当减小主偏角时,径向力增大,轴向力减小;当增大主偏角时,径向力减小,轴向力增大。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主偏角45-75度,而当加工细长轴时,常用75度、90度或大于90度的主偏角,为了减小径向力,使工件不至于弯曲,切削平稳。
2、副偏角的作用
主要是减小车刀与已加工表面的摩擦,同时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已加工表面的光洁度,一般用3-10度。
二、刃倾角λs的选择
刃倾角对刀刃的强度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能控制切削的流出方向,当刃倾角为正值时,刀头强度好,切削流向工作已加工表面,所以适合粗加工。
在精加工时,我们希望切削部划伤加工表面,所以刃倾角采用负值较为合适。
四、总结
最后我们以北京通用机械厂总结的选择角度的经验,做小结。
将加工材料可以分为脆性材料(灰口铸铁、可锻铸铁、黄铜等),塑性材料(普通钢材、合金钢、紫铜等)和特硬材料(淬火钢、高锰钢等),刀具主要角度变化规律如下:
为了适应粗、精加工的不同特点,刀具角度应作如下变化:
1、一般情况下,前角和后角的变化规律是粗加工前、后角都小,
而精加工前后角都大。
2、粗加工时,也可选用较大的前角,但应加负倒棱,并取正刃倾
角。
3、精加工时,可增大刀尖圆弧半径或增大修光刀。
参考文献:
【1】《金属切削技术加工问答》郑文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2】《金属切削技术》华中工学院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