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电偶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

热电偶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

热电偶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热电阻和热电偶价格具体要看什么型号了,你要把你的型号,长度,相关规格,数量,具体说出来比方说pt100 230的350长的铂电阻价格出厂价60元左右如果是快速热电偶的话ks kb的热电偶价格一般在4--5元一支,kw的价格2元左右一米长的普通k型热电偶价格130 的80元左右,如果带防暴的热电偶价格要200元左右,一体化电偶价格差不多200元左右一米长的耐磨热电偶,耐磨头300长的价格热电偶价格400元左右一米长铂铑热电偶,目前热电偶价格大概在2000--2500元左右,由于原材料价格变动,上面的热电偶价格也要随行就市,热电阻测-100---550 度左右,热电偶测0--1300,一般500度以下用热电阻,大于500度的用正确使用热电偶不但可以准确得到温度的数值,保证产品合格,而且还可节省热电偶的材料消耗,既节省资金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如果安装不正确,会产生热导率和时间滞后等误差,它们是热电偶在使用中的主要误差。

1.安装不当引入的误差热电偶不应装在太靠近门和加热的地方,插入的深度至少应为保护管直径的8~10倍,安装的位置及插入深度不能反映炉膛的真实温度。

热电偶的保护套管与壁间的间隔未填绝热物质,致使炉内热溢出或冷空气侵入,因此热电偶保护管和炉壁孔之间的空隙应用耐火泥或石棉绳等绝热物质堵塞,以免冷热空气对流而影响测温的准确性。

热电偶的安装应尽可能避开强磁场和强电场,不应把热电偶和动力电缆线装在同一根导管内以免引入干扰造成误差。

热电偶不能安装在被测介质很少流动的区域内,当用热电偶测量管内气体温度时,必须使热电偶逆着流速方向安装,而且充分与气体接触。

2.绝缘变差而引入的误差如热电偶保护管和拉线板污垢或盐渣过多致使热电偶极间与炉壁间绝缘不良,在高温下更为严重,这不仅会引起热电势的损耗而且还会引入干扰,由此引起的误差有时可达上百度。

3.热惰性引入的误差由于热电偶的热惰性使仪表的指示值落后于被测温度的变化,在进行快速测量时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所以应尽可能采用热电极较细、保护管直径较小的热电偶。

测温环境许可时,甚至可将保护管取去。

由于存在测量滞后,用热电偶检测出的温度波动的振幅较炉温波动的振幅小。

测量滞后越大,热电偶波动的振幅就越小,与实际炉温的差别也就越大。

当用时间常数大的热电偶测温或控温时,仪表显示的温度虽然波动很小,但实际炉温的波动可能很大。

为了准确地测量温度,应当选择时间常数小的热电偶。

时间常数与传热系数成反比,与热电偶热端的直径、材料的密度及比热成正比,如要减小时间常数,除增加传热系数以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尽量减小热端的尺寸。

使用中,通常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管壁薄、内径小的保护套管。

在较精密的温度测量中,使用无保护套管的裸丝热电偶,但热电偶容易损坏,应及时校正及更换。

4.热阻误差高温时,如保护管上有一层煤灰,尘埃附在上面,则热阻增加,阻碍热的传导,这时温度示值比被测温度的真值低。

因此,应保持热电偶保护管外部的清洁,以减小误差。

一前言在现有的测温系统中,最常用的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因其结构简单,往往被误认为“热电偶两根线,接上就完事”,其实并非如此。

热电偶结构虽然简单,但在使用中仍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安装或使用方法不当,将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甚至检定合格的热电偶也会因操作不当,在使用时不合格,在渗碳等还原性气氛中,如果不注意,K型热电偶也会因选择性氧化而超差。

为提高测量精确度,减少测量误差,延长热电偶使用寿命,要求使用者不仅应具备仪表操作技能,还应具有物理、化学及材料等多方面知识。

作者根据多年实践,并参阅有关资料,在这里较详细地介绍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及其注意事项。

二测量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1. 插入深度的影响(1)测温点的选择热电偶安装位置,即测温点的选择是最重要的。

测温点的位置,对于生产工艺过程而言,一定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否则将失去测量与控制的意义。

(2)插入深度热电偶插入被测场所时,沿着传感器的长度方向将产生热流。

当环境温度低时就会有热损失,致使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的温度不一致而产生测温误差。

总之,由热传导而引起的误差,与插入深度有关。

而插入深度又与保护管材质有关。

金属保护管因其导热性能好,其插入深度应深一些(约为直径的15~20倍),陶瓷材料绝热性能好,可插入浅一些(约为直径的10~15倍)。

对于工程测温,其插入深度还与测量对象是静止或流动等状态有关,如流动的液体或高速气流温度的测量,将不受上述限制,插入可浅一些,具体数值应由实验确定。

2. 响应时间的影响接触法测温的基本原理是测温元件要与被测对象达到热平衡。

因此,在测温时需保持一定时间,才能使两者达到热平衡。

而保持时间的长短,同测温元件的热响应时间有关。

而热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结构及测量条件,差别极大。

对于气体介质,尤其是静止气体,至少应保持30min以上才能达到平衡;对于液体而言,最快也要在5min以上。

对于温度不断变化的被测场所,尤其是瞬间变化过程,全过程仅1s,则要求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在毫秒级。

因此,普通的温度传感器不仅跟不上被测对象的温度变化速度出现滞后,而且也会因达不到热平衡而产生测量误差。

最好选择响应快的传感器。

对热电偶而言除保护管影响外,热电偶的测量端直径也是其主要因素,即偶丝越细,测量端直径越小,其热响应时间越短。

测温元件热响应误差可通过下式确定。

Δθ=Δθ0exp(-t/t) (1)式中Δθ——在t时刻,测温元件引起的误差,K或℃Δθ0——“t=0”时刻,测温元件引起的误差,K或℃t——测量时间,sτ——时间常数,sε——自然对数的底(2.718)因此,当t=τ时,则Δθ=Δθ0/e即为0.368,如果当t=2τ时,则Δθ=Δθ0/e2即为0.135。

当被测对象温度以一定速度α(k/s或℃/s)上升或下降时,经过足够时间后,所产生的响应误差可用下式表示:Δθ∞=-ατ(2)式中Δθ∞—经过足够时间后,测温元件引起的误差由式(2)可以看出,响应误差与时间常数(τ)成正比。

为了提高检定效率许多企业采用自动检定装置,对入厂热电偶进行检定,但是,该装置也并非十分完善。

二汽变速箱厂热处理车间就发现如果在400℃点的恒温时间不够,达不到热平衡,就容易发生误判。

3. 热辐射的影响插入炉内用于测温的热电偶,将被高温物体发出的热辐射加热。

假定炉内气体是透明的,而且,热电偶与炉壁的温差较大时,将因能量交换而产生测温误差。

在单位时间内,两者交换的辐射能为P,可用下式表示:P=σε(Tw4-Tt4) (3)式中σ——斯忒藩—波尔兹常数ε——发射率Tt——热电偶的温度,KTw——炉壁的温度,K在单位时间内,热电偶同周围的气体(温度为T),通过对流及热传导也将发生热量交换的能量为P'P'=αA(T-Tt) (4)式中α——热导率A——热电偶的表面积在正常状态下,P=P',其误差为:Tt-T=σε(Tt4-Tw4)/ αA(5)对于单位面积而言其误差为Tt-T=σε(Tt4-Tw4)/ α (6)因此,为减少热辐射误差,应增大热传导,并使炉壁温度Tw尽可能接近热电偶温度Tt。

另外,在安装时还应注意:热电偶安装位置应尽可能避开从固体发出的热辐射,使其不能辐射到热电偶表面;热电偶最好带有热辐射遮蔽套。

4. 热阻抗增加的影响在高温下使用的热电偶,如果被测介质为气态,那么保护管表面沉积的灰尘等将烧熔在表面上,使保护管的热阻抗增大;如果被测介质是熔体,在使用过程中将有炉渣沉积,不仅增加了热电偶的响应时间,而且还使指示温度偏低。

因此,除了定期检定外,为了减少误差,经常抽检也是必要的。

例如,进口铜熔炼炉,不仅安装有连续测温热电偶,还配备消耗型热电偶测温装置,用于及时校准连续测温用热电偶的准确度。

三热电偶测温应注意的事项1. 热电偶丝不均质影响(1)热电偶材质本身不均质热电偶在计量室检定时,按规程要求,插入检定炉内的深度只有300mm。

因此每支热电偶的检定结果,确切地说只能体现或主要体现出从测量端开始300mm长偶丝的热电行为,然而当热电偶较长时,则大部分偶丝处于高温区,如果热电偶丝是均质的,那么依据均质回路定则,测量结果与长度无关。

然而,热电偶丝并非均质,尤其是廉金属热电偶丝其均质性较差,又处于具有温度梯度的场合,那么其局部将产生热电动势,该电动势称为寄生电势。

由寄生电势引起的误差称为不均质误差。

在现有贵金属、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中,对热电偶的不均质尚未作出规定,只有在热电偶丝材标准中,对热电偶丝的不均匀性有一定要求。

对廉金属热电偶采用首尾检定法求出不均匀热电动势。

正规热电偶丝材生产厂,均按国家标准要求,生产出不均匀热电动势符合要求的产品。

(2)热电偶丝经使用后产生的不均质对于新制热电偶,即使是不均匀热电动势能满足要求,但是,反复加工、弯曲致使热电偶产生加工畸变,也将失去均质性;且使用中热电偶长期处于高温下也会因偶丝的劣化而引起热电动势变化,如插入工业炉中的热电偶,将沿偶丝长度方向发生劣化,并随温度增高,劣化增强,当劣化的部分处于具有温度梯度的场所,也将产生寄生电动势叠加在总热电动势中而出现测量误差。

作者在实践中发现有的热电偶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的产品(多为廉金属热电偶)到现场使用时却不合格,再返回到计量部门检定仍然合格,其中主要原因是偶丝不均质引起的。

生产热电偶的技术人员都切身体会到,热电偶的不合格率也随其长度的增加而增加,皆是受热电偶丝材不均质的影响。

总之,由不均质即寄生电动势引起的误差,取决于热电偶丝自身的不均质程度及温度梯度的大小,对其定量极其困难。

2. 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1)分流误差瓦轴集团渗碳炉用铠装热电偶,仅使用一周就不准了。

为探讨原因,作者曾到现场考察,并未发现异常,且从炉子上取下来经计量室检定结果合格。

那么问题何在呢?最后,根据该支热电偶的现场安装特点,经研究发现,上述问题是铠装热电偶的分流误差造成的。

所谓分流误差即用铠装热电偶测量炉温时,当热电偶中间部位有超过800℃的温度分布存在时,因其绝缘电阻下降,热电偶示值出现异常现象。

依据均质回路定则,用热电偶测温只与测量端与参考端两端温度有关,与中间温度分布无关。

但因铠装热电偶绝缘物是粉末状MgO,温度每升高100℃,其绝缘电阻下降一个数量级,当中间部位温度较高时,必定有漏电流产生,使在热电偶输出电势中有分流误差出现。

(2)分流误差产生的条件将铠装热电偶水平插入炉内,其规格及实验条件为:直径Φ4.8mm,长度为25m,中间部位加热带的长度为20m,温度为1000℃。

本次实验中,热电偶的测量端与中间部位温差为200℃。

如果测量端温度高于中间部位,则产生负误差;相反,则产生正误差。

如果两者的温差为200℃,那么,分流误差约为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