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培训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培训

1、直埋线路宜采用有外护层的铠装电缆,其表面距地不宜小于0.7米,并铺设不少 于100mm厚的软土或砂土 2、保证绝缘良好,不得有接头
18
六、照明介绍
1、隧道、人防工程、高温、有导电灰尘、比较潮湿或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5M等场所的 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 2、行灯电源电压不大于36V,手柄绝缘良好且灯泡外部有金属保护网。 3、照明系统宜使三相负荷平衡,其中每一单向回路上,灯具数量不宜超过25个,负荷电 流不宜超过15A。 4、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3M,室内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2.5M。 5、普通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少于300mm;聚光灯、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 宜小于500m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达不到规定安全距离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6、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相连接,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装设隔离开关、短路与过 载保护电器和漏电保护器。
某浴池工地,工人们正在进行二层水泥圈梁浇灌。突然,搅拌机附近有人喊:“有人触电了”。只见在搅 拌机进料斗旁边的一辆铁制手推车上,趴着一个人,地上还躺着一个人。当人们把搅拌机附近的电源开关断 开后,看到趴在铁车上的那个人手心和脚心穿孔出血,并已经死亡。死者年仅17岁。与此同时,人们对躺在 地上的那个人进行人工呼吸,他神志才渐渐恢复。
年小伙子站在脚手架上,给阳台穿钢筋,当他双手 拿着一根(18mm的钢筋向脚手架外伸出(作分布钢 筋穿设)时,钢筋顶部搭在了10kV架空线路的相 线上。只听一声惨叫,人摔倒在脚手架上。他的双 手和一只脚都被烧掉,小腹部严重烧伤,并已死去 ,惨不忍睹,死者年仅19岁。
4
二、施工机具漏电导致触电事故
(1)事故经过
人的不安全行为 未佩戴绝缘防护用品 违章接线、使用用电设备
疏忽大意 缺少基本急救常识
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漏洞
使用不符合要求的设备、线路 相关用电管理制度缺失,未落实
防护和隔离
安全用电技术交底不到位
用电布置、间距设置不合理 环境因素
用电设备验收不到位 电工巡查不到位
4
二、 临时用电介绍
一、临时用电技术档案资料
27
四、临时用电常见违章识别
28
五、临时用电常见违章识别
29
六、临时用电常见违章识别
30
七、临时用电常见违章识别
31
八、临时用电常见违章识别
32
九、临时用电常见违章识别
33
五、 优秀做法推荐
一、电缆电线架空
35
二、地下室、楼梯间等部位LED照明
36
三、楼层内主电缆转接
37
四、防止私自接线和进出电缆的防护措施
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
可指定电工代管,每周由项目经理审核认可
11
二、配电箱的配置和内部构造
12
二.一、总、分配电箱
13
二.二、开关箱
14
三、配电箱漏电保护器介绍
15
三、配电箱漏电保护器介绍
16
四、接地与接零系统介绍
17
1.必须TN-S保护系统 2.重复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 ,不得少于3处 3.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二根以上导体,接地体埋 设位置及连接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4.保护零线应接至每一台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包括 配电箱) 5.保护零线采用黄绿相间双色线,截面应不小于工作 零线的截面 6.用电设备的保护导体(PE)不应串联连接,应采用 焊接、压接、螺栓连接或其他可靠方法连接 7.配电装置和电动机械相连接的PE线应为截面不小于 2.5mm²的绝缘多股铜线;手持式电动工具的PE线应 为截面不小于1.5mm²的绝缘多股铜线 8.同一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不得一部分保护接零、一 部分保护接地
人员资质和教育交底
1、检查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取得特种作业证 2、检查人员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否进行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协议
检查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是否签订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协议,签 字盖章是否齐全
临电布置
1、检查配电箱与配电箱之间的间距或与设备之间的间距是否满 足方案和规范要求,人员检修通道等距离是否预留 2、检查配电箱/柜中元器件以及供电线路的电缆电线的型号是 否满足方案等要求 3、检查架空或埋地敷设的电线电缆是否满足要求
(2)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马上对事故现场进行了检查,从事故现象看,显然是搅拌机带电引起的。当合上搅 拌机的电源开关时,用电笔测试搅拌机外壳不带电,当按下搅拌机上的起动按钮,再用测电笔测试设备外壳 ,氖泡很高,表明设备外壳带电,用万用表交流档测得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为195V(实测相电压为225V)。 经细致检查,发现电磁起动器出线孔的橡胶圈变形移位,一根绝缘导线的橡皮被磨破,露出铜线,铜线与铁 板相碰。检查中又发现,搅拌机外壳没有接地保护线,其4个橡胶轮离地约300mm,4个调整支承腿下的铁 盘,是在橡皮垫和方木上边,进料斗落地处垫有一些竹制脚手板,整个搅拌机对地几乎是绝缘的。死者穿布 底鞋,双手未戴手套,两手各握两个铁把;因夏季天热,又是重体力劳动,死者双手有汗,人体电阻大大降 低。估计电阻约为500~700欧姆,估算流经人体的电流已大于250mA。如此大的电流通过人体,死者无法摆 脱带电体,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导致死亡。另一触电者因单手推车,脚穿的是半新胶鞋,所以尚能摆脱 电源,经及时的人工呼吸,得以苏醒。这起事故充分说明,临时用电决不能马虎。
过载或接触不良:因导线负荷较大,造成电气元器件、电 缆电线过热烧坏,导致引燃周围易燃可燃材料。
照明烘烤:碘钨灯等大功率照明距离可燃易燃物较近,导 致引燃周围易燃可燃材料。
其他衍生事故
线路断电后,用电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所引发后续安全 事故隐患。(如基坑降排水等)
4
六、临时用电易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38
引进国际先进体系 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打造卓越的工程咨询平台 成为可信的项目管理伙伴
THANK YOU! 感谢聆听!
39
五、配电线路介绍
类型 路径选择 电缆选型
架空要求 敷设要求
注意事项
1、应结合施工现场规划及布局,合理设置 2、应避开过热、腐蚀以及储存易燃、易爆物的仓库等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区域 3、不应跨越在建工程、脚手架、临时建筑物 4、线路末端电压偏移不大于其额定电压的5%
1、应根据敷设方式、施工现场环境条件、用电设备负荷功率及距离等因素进行选择 2、导线中的计算负荷电流不大于其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 3、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平方毫米,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16平方毫米 4、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
22
二、施工时临时用电过程管控
管控内容
日常巡查
恶劣气候和节假日专项检查 分包单位管理 资料收集
管控要点
1、用电设备、配电箱巡查 2、供电线路排查 3、电工履职情况 4、特别注意基坑阶段、地下室施工、焊接作业、受限空间作业、 潮湿环境和精装修阶段临电安全
1、测试漏电保护器、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是否合格 2、检查配电箱和其中各元器件
潮湿场所或金属构件上 操作时使用;开关箱中 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 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 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
大于0.1s
狭窄场所/受限空间使用;
采用安全电压供电防止触电
使用安全隔离变压器供 电,自带电池
20
图例
三、 临时用电的过程管控
一、开工前临时用电过程管控
管控内容
管控要点
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档案的内容
备注
用电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
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 以上者,应编制
修改用电组织设计的资料
现场变化较大的,需按原程序编制并报审
用电技术交底资料
应按施工部位和分部分项进行
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
每次安装完毕,使用前验收
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
4
五、临时用电易发生事故的主要事故类型
触电 火灾
电 击:电流通过内部,影响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 ,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而导致死亡
电 伤:是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弧 烧伤等。电击和电伤也可以同时发生,这在高压触电事 故中是常见的,但绝大多数触电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
短路打火:因导线绝缘层破坏或接头包装不到位相与相之 间或相与地(或中性线)之间发生非正常连接(即短路)时而 流过非常大的电流,导致打火引燃周围易燃可燃材料。
4
三、电缆线路漏电导致触电事故
(1)事故经过 2005年7月19日下午16点40分,北京市大兴区鑫东华腾体育器械有限公司进行锅炉维护保养时,工人王 磊(男,23岁,山东省滕州市人,杂工)在挪动铁质梯子时压坏临时照明电源绝缘层,致使其触电死亡。 (2)事故原因 1)工人作业时未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 2)使用铁质梯子,梯角未加垫块保护。 3)施工线路保护不到位。
1、检查临电方案是否符合且满足现场施工 2、检查临电方案编制和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接地电阻、绝缘电阻的检测资料、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 参数资料和电工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是否齐全 4、检查人员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是否开展 5、检查配电箱/柜、电线电缆等用电设备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性 标准,合格证等质量证明资料是否齐全,是否进行进场报验 6、安装后是否按规定进行验收
4
四、生活区用电不慎造成火灾事故
(1)事故经过 2015年4月份左右,沈阳华润置地橡树湾3.1期建筑工地生活区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事发当日上午9时许, 维修电工检修生活区电路,维修完毕后,拉闸送电进行试验,由于平日生活区白天实行限电制度,工人上班 时电热毯和手机充电等插头未从插座上拔下,加之工人电热毯质量不好,在送电的时候电热毯过热引燃被褥 造成火灾,火势在极短时间已经失控,在短短15分钟就将一栋双层活动板房完全烧毁,所幸无人伤亡。出事 后,施工单位南通三建项目经理、安全主管和电工立即被警方控制。 (2)事故原因 1)工人上班时未将用电设备插头从插座上拔下。 2)未在火灾初期有效灭火,造成火势失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