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障碍及对策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障碍及对策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障碍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前提下,美国能否撼住美元的霸主地位,人民币能否借机走向国际化呢?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形势,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良好的国内与国外条件,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汇率与利率尚未市场化、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健全等障碍,并探究人民币最终实现国际化须积极实施的对策。

标签:人民币;国际化;条件;障碍;对策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8903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和人民币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很多国内外经济学家预测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之后新的世界货币。

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国内外要求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更高。

2009 年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的两篇关于全球货币的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与《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更是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引起很强烈的反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费达翰表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有利于降低高额外汇储备风险。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对美元和人民币地位问题发表言论时表示,如果美国不能很好地处理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问题,美元就有可能丧失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而人民币有可能在未来15 年内成为替代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人民币是否具有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呢?文章将就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障碍以及对策进行一一探究。

1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货币国际化形成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从主要国际货币发展史来看,一国货币能否被广泛作用域国际间的计价、结算、支付和储备手段,其基本条件是:(1)一国货币国际化首先决定的是该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规模。

(2)货币发行国的发达的金融市场。

未来实现货币国际化,发行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必须是高度发达的,并且是开放的,不受管制。

而对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常用外汇交易额来度量,但是亦有采用市场资本化率、股市交易额与GDP比例等指标来衡量。

(3)让其他国家对其货币价值有信心。

一种货币作为世界货币使用,一个必要的条件是其价值不剧烈波动。

因此对货币价值稳定,尤其是在未来不会贬值的信心是关键。

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1.1 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应以中国经济崛起为前提,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进入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阶段。

2011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预计到2020年,如果中国的GDP能保持平均7%的增长速度,发达国家保持平均2.5%的增长速度,则中国的GDP可上升到美国的41.5%,日本的1.3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也努力承担大国强国的国际责任,赢得世界各国的信任。

例如中国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行为为中国赢得良好的声誉,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将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图1 200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1.2 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以及外汇储备充足近年来央行实行的货币政策都较为稳定,因而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尤其2009年到2012年国内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但央行实行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成效显著。

人民币保持了汇价相对稳定,防止了金融危机的扩大和加深,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达3.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居各国之首。

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支撑了人民币的稳定,使我国经受了金融危机的考验,在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人民币的持有信心,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3 进出口贸易的规模逐渐扩大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虽然当前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等外部影响,但我国实施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为着力点的外贸措施使外贸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2011年贸易顺差额为1551.3亿美元,同比收窄14.5%。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1年全年我国进出口额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增幅较上年回落12.3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进口17434.7亿美元,分别增长20.3%和24.9%,较上年分别回落11%和13.9%。

在保证对外贸易平稳发展的同时,一方面继续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并使出口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逐步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积极扩大进口,以扭转我国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出口的局面,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

进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调整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4 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币的广泛流通如今人民币国际化处于区域化向国际化转化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稳健前行,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以及老挝、缅甸、越南等西南边境国家,还有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等西北地区国家,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等东北地区国家。

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

2010年6月中国六大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

在我国香港、我国澳门、泰国、越南、缅甸、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甚至可以全境或局部通用。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的主导地位需从亚洲区域转化成全球区域。

但值得肯定的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国贸易依存度逐渐加深,其他各国对人民币的储备要求也将进一步加深,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

2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2.1 资本项目管制与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1996年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但是在资本项目下仍然存在诸多限制。

在中国如今的现实情况下,汇率与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金融市场体系尚未完全成熟,资本项目的管制是中国政府防范金融风险的有力武器。

如果中国政府盲目开放资本账户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那么大量的热钱便会溢入中国资本市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然而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化可降低交易成本,有效的建立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机制,从而也是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如果资本项目没有完全自由化,那么人民币就不能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间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举步维艰。

2.2 金融市场体系与监管体系不健全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人民币国际化必然增加了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拥有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去防范以及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虽然我国金融市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但相比国外的成熟金融市场体系来说,无论从规模还是国际影响力都远远落后于国外。

主要表现为:(1)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模小,市场的避险机制尚未建立成熟。

(2)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创新力不足。

(3)金融市场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造成结构性失衡等问题。

(4)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管理控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成熟。

(5)中国银行业的跨国经营能力远不能满足国际范围内的金融服务,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远不能应对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主要表现为:(1)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

(2)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3)分业监管体制下三大金融监管机构的相互协调性不足。

(4)国外金融机构的入驻增加监管难度。

因此,金融市场体系与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总是制约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3 利率、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利率和汇率从本质来说都是货币的使用价格,因而须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倘若比较如存在的世界货币,便可发现利率市场化和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是货币国际化的必经途径。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自1996 年起实行到如今效果并不明显,中国人民银行对一般存款利率一直严格管制。

而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即银行结售汇制及对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外汇银行实行额度管理,说明了我国外汇市场是供求关系不对称,中央银行对汇率的生成具有很大程度的控制权,由此形成的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反过来,过度低估本币汇率,又会阻碍进口,影响必需品的合理进口,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利率和汇率若不市场化便不能真实反映其市场供求关系,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不利的因素。

2.4 政治阻碍自古以来,经济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罗比特-蒙代尔说过:“最强的货币是由最强的政治实力提供的,这是一个具有历史传统的事实”。

人民币的国际化暗示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再次飞跃,对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必定有有所冲击,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反应强烈。

站在亚洲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必定对日元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有相当大的冲击,而日元为维护自身在亚洲经济区的利益必定与中国产生冲突,从而演化成中日的政治博弈。

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客观上加速了全球的去美元化,而美国必定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其中不乏政治措施。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政治阻碍的确是不容小觑的。

3 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3.1 完善金融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制度保障完善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也是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必然条件。

人民币的国际化会对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银行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例如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业务,人民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期货产品将会逐渐发展至成熟。

而如今中国金融的业务仍主要以传统型业务为主,与人民币资产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相当缺乏,这使中国境外的人民币持有者保值相对困难。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后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面对人民币国际化之前,金融体系的完善尤为重要。

中国政府应当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的业务,尤其是人民币资产衍生品的金融衍生品。

其次,开办人民币出口买方信贷业务,允许境外机构和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等。

同时,完善的金融体系与严格的金融监管是相辅相依的。

美国的次贷危机提醒我们应该建立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对金融资本的运作进行监控,避免金融风险产生无法控制的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