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3980/ki .xdjykx .gjyj .2010.03.010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MODERN EDUCAT ION SCIENCE2010 年第 2 期改革开放30年来教师教育政策法规浅析徐维忠[ 摘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国有关部门颁发的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法规, 而后分析了这些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对教师教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刻反思,以使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得到进一步完善。
[ 关键词] 30 年教师教育政策法规[ 中图分类号] G 64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5 —5843 (2010)02 -0023-04[ 作者简介] 徐维忠, 深圳大学高教所研究生(广东深圳51806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局面,2007年5月9日,国务院讨论并通过《教育风,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艳阳天” ,教师教育更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 是一扫“文革”的阴霾,积极发挥着各项教育事业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工作母机” 的作用, 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使教师教育的地位得到巩固。
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既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宏观改(二)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革开放政策,也得益于教育领域颁发的一系列教师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师范教育政策法规。
3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些教师教教育规划的意见》(1986)提出:“综合性大学和有育政策法规,总结其中的经验和不足,对进一步探条件的其他高等院校应把为中等教育培养师资作为寻教师教育的发展规律,引导教师教育的发展方一项重要任务” , “非师范院校也应该根据需要承担向,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某些专业课师资的任务。
”这是我国建立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的政策萌芽。
《教师法》第十八条一、30年来所颁布的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及其第二款规定:“非师范院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主要内容小学教师的任务”。
在1996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五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名目各异,按其内容的不同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可分类如下: 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以独立设置的(一)恢复并巩固教师教育地位各级师范院校为主体,充分发挥非师范院校培养培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教师教育开始进入了拨训师资的协同作用。
”199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乱反正的新局面。
198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办会议提出允许综合大学建立教育学院,培养师资。
好中等师范学校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高等师范学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关于大力办好高等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师范专科学校的意见》等文件,这几个文件对于稳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1999)、《国定和发展我国师范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后,《中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义务教《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育法》(1986)、《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意见》(2002)、《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2003) 和《教师法》(1993)等,都提出要采取措施加强和等都提出鼓励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加快了建发展师范教育。
这样,到90年代初我国教师教育不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步伐。
但从“文革”的满目疮痍中完全恢复过来,而且取(三)提升教师教育的培养规格得了巨大的进步。
2003年开始对师范生实行全额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费后,教师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为了改变这种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 23 —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而后,《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2)提出要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地推进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布局、层次和类型等方面的结构调整,使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由“三级”向“二级”适时过渡,提高新师资的学历层次。
另外,国家有关部门陆续颁发了一些政策法规,强调要以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来实现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的提高,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1996)、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为农村高中培养教育硕士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成立“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通知》等都有所体现。
(四)加强职后培训工作1993 年颁布的《教师法》以及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的意见》、《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接受进修教师工作的暂行办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对中小学和高等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
1999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新世纪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
2002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提出,要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各年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前都要接受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五)建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制度和教师资格制度教育部下发的《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见》(1983)以及1986年原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试行办法》都规定,要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试制度,这既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为教师资格制度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 年《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提出:“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教师法》不仅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及保障权益、保障教师待遇的具体措施,而且对取得教师资格的对象及其条件、标准等事宜作了相应规定。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再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995年12月12日,教育部颁发了细化《教师法》有关教师资格条款的《教师资格条例》,提出了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具体规则,对教— 24师资格的分类与使用、申报教师资格的条件、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定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1995年12月28日,原国家教委又颁发了《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的通知,依照《过渡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在职在岗教师资格进行认定。
2000年9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以上这些政策法规构成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完整体系,自2001年 4 月开始, 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全面铺开。
二、30年来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对教师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一)培养主体由“一元化” 转向“多元化”新中国成立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沿用了以往封闭独立的教师教育模式。
师范院校“一家独大” ,独揽教师教育的大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种培养途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求。
在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建立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
从培养院校类型来看,2007年我国共有341所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师范生,其中师范院校96所,仅占培养本科师范生院校总数的28.2%;有409所院校培养专科师范生,其中师范院校139所,仅占培养专科师范生院校总数的34.0%;有2 198所学校和机构培养中师生,其中中等师范学校196所,仅占培养中师生学校的8.9%①。
这说明各类非师范院校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重要生力军。
(二)培养模式由“单一化” 转向“多样化”为了提高教师教育培养规格,教师培养模式必然也要发生改变,原师范教育四年(专科为三年或两年)一贯制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教师教育的发展形势。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如下一些主流培养模式:“4 +x”模式、“3+x”(主要是“3+1”)模式、“2+2”模式。
概括来说就是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阶段性教师专业化模式,强调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分阶段培养,学生在第一阶段着重提高学科教育水准,在第二阶段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实践能力,“4 +x”模式即属于此类。
第二种是模块式教师专业化模式,力求改变“学术性”与“师范性”双重滞后的局面。
具体通过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压缩学科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相应增加教育科学的内容和教学时数,同时注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师的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 “3+l”、“2+2”等模式均属此类②。
—(三)培养规格由“旧三级” 转向“新三级”师职务及教师资格有名无实。
建立教师专业技术职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教师教育打破了原来务制度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之后,教师终于有了合“中师———大专———本科”的培养层次, 建立了法身份。
这一转变的意义不仅在于给教师“正名”,“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培养层级, 这大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我国提高了我国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
从1999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截至年到2007年,我国高师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2007 年底 , 全国共有1 963 .63 万人取得教师资格。
97 所, 进行教育硕士培养的院校由 29 所增加到 57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里所,师范专科学校由140所减少到45所, 中等师程碑,对于形成教师准入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提范学校由815所减少到196所。
与此同时,本科师高教师整体素质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⑦。
范毕业生总数由6.1万增加到27.9万人,增幅达三、对30年来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反思357 .4%;专科师范毕业生由 13 .2 万增加到 26 .6万人,增幅达100%;中师毕业生数由30.9万减30 年来, 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法少到21.2万,减少了31.4%。
到2007年, 全国教规对教师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育硕士累计招生约6.5万人,近3万人获教育硕士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但冷静思考,其中的不足也非专业学位, 目前在校生规模为3.5万人③。
截至常明显,还有很多工作有待我们去完善。
2007 年底, 全国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1 052万,其(一)要增加教育利益相关人参与立法的机会中农村教师491.7万。
在学历构成方面,中小学教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涉及众多的利益群体, 师队伍中拥有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占66%,拥有每一项政策法规的规划、审定、出台、执行都应该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占47%④。
听取这些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唯有这样,政策法规(四)职后培训由“定点化” 转向“网络化”才能顺利推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前,我国教师教育职后培训通常由县教师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往往由行政部门说级的教师进修学校和地、省级的教育学院等固定培了算,对教育教学问题了如指掌的教育教学第一线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