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网上陷阱》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让学生能识别网络陷阱的常见形式,并采取对应的防范策略。
2、帮助学生正确在互联网上获取有益的信息。
3、通过对案例现象的观察,能正确判断辨别并及时采取措施。
4、树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什么是网络色情、网络成瘾、网络诈骗等网络陷阱?掌握预防网络陷阱的方法及对策。
活动难点:认识各类网络陷阱的危害,正确辨别网络陷阱及预防措施。
学生准备: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各类网络陷阱案例。
教师准备:视频案例、多媒体课件一:谈话导入1.大家都喜欢上网吗?你喜欢上网做什么?2.根据你上网的经历,你想对“网络”说点什么?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我们设下了陷阱,让我们放松了警惕,这节课就让我们敲响网络陷阱的警钟——《如何远离网上陷阱》。
二.真实再现,认清陷阱1.分析案例,引起思考小组讨论:你有什么感想?你对网络有什么新的认识?班级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2.图片展示,认清陷阱。
学生交流,畅谈感受。
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实际进行反思。
4.展示图片,总结网络陷阱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给自己支招:加强意识,预防陷阱。
1.小组讨论:结合前面的图片展示,谈谈你在预防陷阱方面有怎样的妙招?2.小结:展示图片(预防网络陷阱的图片),总结方法。
四:制定网络公约1. 教师引导:为什么我国有关部门要规定“国内游戏厅禁止中小学生进入?为了坚决执行这一规定,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请你献计献策。
2.全班讨论,制定《网络文明公约》。
3.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健康上网守则》,全班齐读并交流。
你拍一,我拍一,在网上与朋友交谈或写电子邮件的时候,要有礼貌。
你拍二,我拍二,要请爸爸、妈妈一起去上网,把网上好玩的事告诉他们。
你拍三,我拍三,上网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
时间过长会影响学习和视力。
你拍四,我拍四,不要与从未见过面的网友约会,见面地点选在公共场所。
你拍五,我拍五,不要把自己的地址、电话、学校班级情况告诉网友。
你拍六,我拍六,未经网站人员许可,不能使用网站上的图片、文字,你拍七,我拍七,受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不要回信,尽快删除。
你拍八,我拍八,看到可疑的站点或邮件内容,马上离开。
你拍九,我拍九,不要不网上使用的密码、名称告诉朋友,以免别有用心的人冒用你的名字。
你拍十,我拍十,在公共场所上网时,如学校等,离开后一定将浏览器关闭,以免别人使用你留下的个人资料。
五.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根据本堂课的探究,学生谈谈学到了什么。
《泥石流的危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洪水灾害2、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预防泥石流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如何机智预防和自救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学校如何预防洪水灾害对于易受洪水灾害影响的学校,要做好洪水灾害的预防、宣传教育和相应物资准备。
(1)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条件,选择最佳撤离路线,做好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2)加强预防洪水灾害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熟悉学校和上学路线周边地理情况,了解洪水发生规律和逃生知识,减少洪水危害。
(3)在得到可能发生洪水的预警后,学校要及时调整学生上课日程,同时发动在校师生做好应急准备:备足几天用的方便速食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有条件的学校可扎制木排、竹排等适合漂浮救生工具,以备急需。
二、如何应对洪涝灾害(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科学、有序逃生。
(2)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师生,要就近迅速向楼房的高层、附近的山坡高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暂避。
由于洪水温度低、夹杂一些漂浮物,轻易不要选择游泳逃生或上泥坯房房顶求生。
(3)如洪水继续上涨,暂时躲避的地方将出现险情,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漂浮物逃生。
(4)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外界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6)发现高压线铁塔、电线杆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三、如何预防和处理泥石流1.泥石流的预防泥石流虽然流域面积小,但是暴发突然、运行速度快、危害严重,人一旦裹进泥石流后,逃生机会非常渺茫。
(1)校舍选址:学校校舍要建在没有泥石流威胁的安全地带。
(2)安全警示:学生上下学的路上如果经过可能有泥石流发生的区域,当地政府和学校要设置警示牌,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在雨季提高警惕。
(3)普及预防知识: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容易暴发山洪和泥石流。
如果听到异常响声,看到有石头、泥块频频飞落,向某一方向冲来,表示附近可能有泥石流袭来。
如果响声越来越大,已经可以看见泥块、石头等,说明泥石流就要发生,要尽快逃生。
(4)技能训练:要学会根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的发生,并立即逃开,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
2.泥石流的处理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各级各类学校首先组织好学校内部的自救、互救,并协助安排救灾人员在校内的抢险救灾和受伤师生的救治、转移、运送工作,做好受灾师生安置及心理疏导,稳定师生情绪,防止衍生灾害的发生。
同时,了解灾害情况,及时向当地教育部门和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和工作情况。
《运动会时不要在场地里乱跑》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明确作为学生在校时的一些安全作法。
3、学习一些紧急事帮的处理办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场地,也是学生出现安全隐患最多的地方。
尤其是像我们这种条件比较有限的学校——学生的活动空间极其窄,可以说安全隐患处处皆是。
那么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该如何让孩子安全快乐地学习与生活呢?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新课内容贴心小提示:在运动赛场上跑完比赛的同学切勿“急刹车”。
因为在赛跑时,下肢肌肉收缩挤压血管放松,失去挤压能力,重心的作用使回心血量减少导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晕倒甚至丧命。
因此,赛跑结束后不要马上停下来休息,要先由冲刺转为慢跑,在逐渐停下来,做些放松运动是心脏逐渐恢复平静。
另外,立刻停下来受惯性的影响因容易扭伤脚。
脱险金钥匙:1.当你靠近跑道的时候,一不小心会被运动员撞倒,不但会影响比赛的进程,还可能造成运动员及自身的伤害。
2.运动会上有许多特殊的比赛项目,例如标枪和铅球比赛,如果你在场地上随便乱跑,很容易被砸伤或扎伤。
3.运动赛场上,听从指挥不乱走。
三、内容小结《发生了踩踏事故怎么办》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2、明确作为学生在校时的一些安全作法。
3、学习一些紧急事帮的处理办法。
一:导入新课1、出示校园踩踏事件的案例。
2、学生根据案例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先讨论“如果出现了踩踏事件应该怎么办?” 进行小结:(一)贴心小提示:1.上学、放学、课间,学生人数较多,如不守秩序,容易发生危险。
2.要有秩序的进出教室,不要相互推搡和拥挤。
为减少突然遭遇意外的慌乱,同学们要清楚的了解在遭遇突发事件必须撤离教室时所应遵循的秩序和路线。
(二)脱险金钥匙:1.若自己已经陷入人流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要设法原理玻璃窗等易碎。
不牢固的物体,最好能面对墙壁。
有可能的话最好抓住一个坚固的东西。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又无法躲避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
如果有老师指导,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
3.当发现自己前面突然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防止被前面的人绊倒。
4.如果出现拥挤踩踏现象,因可以及时联系外援,赶快拨打110 或120 等电话。
5.如果被推倒,要想方设法是身体靠近墙壁,把身体蜷成球状,把手放在颈后扣紧,双腿向胸部弯曲,保护身体最容易受伤的部位6.在拥挤的人流中,不要俯身捡拾东西或、系鞋带等,防止被挤倒在地上而踩伤。
《发现同学触电了》教学目的:1、了解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2、了解电学初步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情景片《触电》。
思考: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该如何处理?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1、学生自由说自己的观点。
2、小组讨论遇到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
3、全班交流、总结:三、脱险金钥匙:1.见到断开的电线,千万别碰,要绕开行走,并迅速告诉大人。
2.发现有人触电时,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这样不仅会使救助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会使触电者再次充当导体而增加电流对他的损伤。
3.如果触电者倒在潮湿的地方,救助者应穿上胶鞋或站在干木板或凳子上,橡胶和木头都是不良导体,电流不容易形成回路。
4.如果发现触电者已经失去知觉,应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四、课堂小结(一)如何应对陌生人教育目的:1、小学生缺乏辨析善恶是非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懂得陌生人多数是好的,但也有极少数坏人,学习分辨好人与坏人。
2、学会一些防范坏人,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帮助小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
2、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1、知道从陌生人的话语中辨析好人坏人的方法。
2、懂得运用防范坏人,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请一名学生讲课本中的故事,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生活中的故事引导学生讲生活中与陌生人接触的故事,并从中发现陌生主动搭讪的目的。
三、总结应对陌生人的方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全班交流应对陌生人的方法:1、不要以表面来判断陌生人的好坏,好人与坏人是不会写在脸上的。
2、近可能不与陌生人接触。
3、不要告诉陌生人这些情况:家庭状况、家庭住址、父母电话号码、父母工作单位等。
4、不要为陌生人带路,如果有陌生人问路,你可以把他引领到警察那里或是找成人来帮忙带路。
5、不要接受陌生人的任何物品。
四、课堂小结(二)远离毒品教育目的:1、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教学过程:1、出示题目。
(远离毒品)2、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 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常见和最主要的毒品有: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摇头丸、可卡因、止咳水、大麻等。
这些毒品长期吸食都会成瘾,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易感染疾病。
如果服用过量,则可导致死亡。
3、介绍毒品的危害。
(1)毒品有那些危害呢?①.毒品毁人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