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构造方式的课堂练习成语运用的课堂练习

成语构造方式的课堂练习成语运用的课堂练习

第七节熟语
【学习目标】
一、掌握成语的基本特征、来源、结构以及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二、掌握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的特点。

三、了解成语与其他熟语之间的区别。

【训练目标】
积累熟语,丰富语言词汇,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学习指导】
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

一、熟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结构定型。

在语言运用中,熟语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定型的结构形式出现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固性。

第二,意义完整。

这些固定结构所表示的意义,一般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绝大部分都是抽象概括化了的,总是以一种特定的整体的意义出现的。

第三,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

在语言运用中,这些固定结构都是组句的备用材料,它们的作用相当于词。

二、熟语的类型
熟语类型的主要有:
1、成语
2、惯用语
3、歇后语
4、谚语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特点
(1)意义的完整性。

成语的意义常常不等于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含有比喻、引申等意义,成语具有整体的意义,如“瓜田李下”、“九牛一毛”。

(2)结构的定型性。

成语相沿习用,约定俗成,其结构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加、减少或改变某个成分。

成语一般体现为四字格的形式。

2、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是历史继承的。

寓言神话: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画龙点睛杯弓蛇影守株待兔
历史故事:望梅止渴滥竽充数毛遂自荐洛阳纸贵江郎才尽
典籍诗文:尔虞我诈一鼓作气梦笔生花门可罗雀每况愈下古往今
来勾心斗角卷土重来人心不足蛇吞象
口头流传:恭敬不如从命三天两头狼子野心能工巧匠
(2)二是当代创造的例如:
艰苦朴素优胜劣汰全心全意万家灯火百花齐放
(3)三是外来借用的例如:
一尘不染三生有幸大千世界五体投地(佛教用语)
火中取栗(出自法国寓言)
3、成语的构造
*并列
眉飞色舞天高地厚春花秋实德高望重
*偏正
近水楼台世外桃源庞然大物一丘之貉
*动宾
重整旗鼓初露锋芒饱经风霜光复旧物
*主谓
塞翁失马夜郎自大毛遂自荐枯木逢春
*补充重于泰山持之以恒掉以轻心牢不可破
*连动打草惊蛇饮水思源借花献佛闻鸡起舞见利忘义
*兼语调虎离山引狼入室点铁成金认贼作父令人发指
*紧缩不破不立一触即发一尘不染一蹴而就华而不实穷则思变
也有些不好分析:“乱七八糟慢条斯理”
4、作用
(1)语言经济、概括力强
许多作品标题利用这特点:《南征北战》《好事多磨》《暴风骤雨》《逐鹿中原》
(2)生动形象、感染力强
(3)深刻精辟、说服力强
(4)协调句式,节奏感强
5、运用
(1)必须真正把握成语的含义
①成语的比喻义。

“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事落得一场空。

②成语的古词义.例:不速之客赴汤蹈火亡羊补牢克勤克俭(能够) 不刊之论
③成语的色彩义。

例:光明磊落、明火执仗;百折不挠、负隅顽抗;无与伦比、无以复加
④近义成语。

例:“唇齿相依,唇亡齿寒”都以唇齿打比方,一是关系密切,一是利害关系区别;“一笔勾销,一笔抹杀”都否定,前指完全取消,后轻率否定。

(2)注意发展中的成语义
例一:“东山再起”的发展义:
历史故事:《晋书谢安传》 b.扩大:再次做官 c.缩小:坏人重新掌权,贬义 d.恢复:中性词 e.扩大:从指个体到指集体;且不再单指任职:崛起 f.扩大:从指人到指事物,如工厂、企业如此经历:褒义
例二:“呆若木鸡” a.寓言故事《庄子达生》,鸡好 b.扩大:人发愣,中性 c.缩小:人反应迟钝,贬义
(3)注意成语的读音和书写形式
余勇可贾图穷匕见一曝十寒参差不齐博闻强识如火如荼病入膏肓炙手可热惴惴不安相形见绌
(4)沿用原形与灵活运用问题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是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内容、带有口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结构:
从形式上来说,最常见的惯用语是三字的,结构以动宾结构和偏正结构为多,也有一些是其他结构形式。

动宾式:钻空子卖关子唱反调炒鱿鱼和稀泥
偏正式:闷葫芦白眼狼擦边球醋坛子
并列式:求爷爷告奶奶缺胳膊少腿小打小闹
主谓式:耳朵软狗咬狗风头紧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2、特点
与成语不同的是,有些惯用语,特别是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常常可以拆开,加入其他成分。

如,“钻空子”可以说“钻了法律的空子”、“钻了一次空子”,“跑龙套”可以说“跑了一辈子的龙套”,“炒鱿鱼”可以说“炒了他的鱿鱼”。

从意义上来说,惯用语的意义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意义,“泼冷水”不是说“把冷水泼出去”,而是指“挫伤人的积极性或让人清醒”;“醋坛子”不是指“装醋用的坛子”,而是指“在男女关系上嫉妒心极强的人”。

惯用语含义单纯,形象生动、通俗贴切,口语色彩浓厚,具有鲜明的修辞效果。

3、惯用语和成语的区别:
(1)惯用语一般是三个字的,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

(2)惯用语具有口语色彩,成语具有书面语色彩。

(3)惯用语灵活多变,成语结构定型。

(三)歇后语
歇后语由近似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1、歇后语分为两种类型:
(1)喻义的歇后语。

前面是一个比喻或故事,后面部分对前面部分做出解释,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真正意义是“有去无回”,“就好像用肉包子打狗一样”
(2)谐音的歇后语。

利用同音词构成,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2、歇后语具有口语色彩,能够使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但一般不用于庄重的场合。

(四)谚语
谚语是一种大众口头流传的、具有特定意义内容和固定结构形式的句子,也称俗语。

如:不打不成交
枪打出头鸟
得饶人处且饶人
好马不吃回头草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在结构形式方面,谚语的结构长短不一,但大多是用固定的句子形式表现出来的,有的是单句的形式,有的是复句的形式,所以,谚语一般可以单独成句。

在意义方面,谚语表达的多是经验之谈,含义深刻,对人有劝戒和警示作用,且通俗易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自测练习】
练习七
【思考与探究】
一、广告语中常常利用改造成语的方法,例如“随心所浴”(热水器)“油备无患”(清凉
油)“一见钟琴”(钢琴)“百文不如一键”(电脑),你认为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二、试比较外国的成语或谚语,谈谈汉语熟语的文化特色和修辞特色。

三、理论上应该如何区分成语,惯用语和谚语?为什么有一些熟语,如“兵贵神速”“马
不停蹄”的归属,各家会存在不同的看法?
四、歇后语可以怎样分类?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阅文献】
1、现代汉语参考资料(词汇部分),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词汇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3、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