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年整理)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与进展.ppt
(2020年整理)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与进展.ppt
• 引起荧光淬灭的因素:有如紫外线照射、高温、某些硝基化合物、 重氮化合物等。
• 免疫层析技术以固定有检测线和控制线的条状纤维 层析材料为固定相,测试液为流动相,通过毛细作 用使待测物在层析条上移动。
• 待测物在T线处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 游离物在C线处发生免疫反应。
待
层析方向
免疫反应
测
物
T
C
免疫层析技术基本原理示意图
荧光效率
定义:荧光物质分子将光能转变成荧光的百分率
计算公式: 荧光效率=
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荧光强度) 吸收光的光量子数(激 发光强度)
荧光寿命
➢定义: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产生的荧光衰减到一定程 度时所用的时间。 ➢各种荧光物质的荧光寿命不同。
荧光淬灭
• 定义:荧光物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发射荧光减弱甚至消退 称为荧光淬灭。
免疫反应
测
物
T
C
免疫层析技术基本原理示意图
荧光(fluorescence)
• 荧光物质吸收激发光的能量后,电子从基态跃迁 到激发态,当其回复至基态时,以发射光形式释放 出能量,称为荧光。
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
➢ 发射光谱是指固定激发波长,在不同波长下 记录的样品发射荧光的强度。
➢ 激发光谱是指固定检测发射波长,用不同波 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记录的相应的荧光发射 强度。
• 固定相是固体物质或固定于固体物质上的成分。 • 流动相是可以流动的物质,如水或各种溶剂。
• 层析过程:当待分离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各 组分的理化性质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弱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 时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的速度快;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强的组 分向前移动的速度慢。从而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
•两种不同镧系元素离子( 分别作为光吸 收子和发射子) 掺杂入亚微米尺寸的陶 瓷颗粒( 作为主基质) 中,会构成一类 能上转发光产生荧光的特殊材料。— — UCP( up-converting phosphor, UCP) 颗粒。
• UCP 颗粒主物
(Y2O2S,GdO2S)、氟
• ③结果判断只需普通光学仪器或直接肉眼观察。
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的应用
试孕纸
应用(定量)
• 08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 光电子工程学院与天津 市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合 作开发研发一种便携式 仪器。 • 竞争法原理 • 用于农药残留定量检测
2 镧系元素
• 镧系元素又称为稀土金属元素,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 57~71 的所有元素。
UCP应用举例
• 中科院报道了一种用于 免疫活性检测的UCP试 纸条读数计,采用半导 体激光器作为光源, CCD作为光电接收器, 步进电机带动控制试纸 条移动的装置
•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出一种 UPT十通道免疫层析试纸盘, 同时检测多种抗体以确证是否 感染鼠疫菌
化物(YF3,GdF3)、硅 S2
A2
酸盐(YSi2O5,YSi3O7)...
• 吸收子Yb3+ Er3+ Sm3+
• 发射子Er3+ Ho3+ Tm3+
S1
A1
UCP独特的优势
• ①高敏感性,有报道 UCP 的灵敏度可达胶体金 的 100 倍。 • ②高稳定性,UCP 的发光信号不受检测环境或 样品腐蚀或标志物自身衰变等的影响,可长期存 放和可重复。 • ③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可适用于定量分析与多 重分析,在一般的实验室或野外现场都可轻松应 用.
常用荧光免疫层析法
夹心法
竞争法
•双抗原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待测物中的某种抗原与T(检测线)线处同种抗原竞争性地与标 记抗体相结合的过程。
竞争法
结合垫
含抗原 A
免疫层析法检测的实物 图
Y1:A的单抗与标记物的偶联体 Y2:抗原A Y3:羊抗鼠二抗
夹心法
• 待测物中某种抗体(抗原)与T线处抗原A(抗原A)以及荧光标记 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相结合的过程,在T线处形成抗体A+抗原+抗 体B形式的夹心结构。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与进展
介绍人:罗敏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层析法(chromatography)的原理是利用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之差(如吸附力、 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分子亲和力、 分配系数等)而建立来的一种分离技术。 层析系统是由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和 流动(Mobile Phase)相组成。
结合垫
免疫层析法检测的实物 图
双抗原夹心法
双抗原夹心反应模式阳性检测(左)与阴性检测(右)
• 利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可以实现对待测物的定性或者定量检测.
其他 碳纳米管
胶体金 标记物
量子点 镧系元素
纳米磁性材料
有机纳米粒子
胶体金
• 金颗粒之间存在的静电斥力使其在水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形成稳定的 水溶性胶体,即称为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
•免疫层析技术是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 一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一项新 兴免疫检测技术。
• 免疫层析技术以固定有检测线和控制线的条状纤维 层析材料为固定相,测试液为流动相,通过毛细作 用使待测物在层析条上移动。
• 待测物在T线处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 游离物在C线处发生免疫反应。
待
层析方向
• 胶体金既有明亮的色彩, 又有高电子密度,可以吸 附生物大分子,且不影响 生物分子的活性,故可作 为生物分子的标志物,用 于免疫反应中抗原或抗体 的标记定位,定性甚至定 量研究。层析试纸标记用 金颗粒的直径大多在 20~ 40 nm,呈深红色。
• 胶体金标记蛋白质的过程是蛋白被动吸附到金颗 粒表面的过程。
• 由于蛋白分子牢固地结合在金颗粒表面,形成一 个蛋白层,阻止了胶体金颗粒的相互接触,而使 胶体金处于稳定状态。
• 胶体金作为标志物有以下优势:
• ①几乎可标记所有的蛋白分子,过程简单,效率高,用量少,便宜, 基本不改变被标记蛋白的活性。且稳定,无毒,使用方便,保质期 长。
• ②不同直径的纳米金可以用于多重标记。
结合垫
免疫层析法检测的实物 图
双抗体夹心法
待测液含抗原Ag
(k)Ab1-Ag
(k)Ab1-Ag-Ab2
Ab3-(k)Ab1
(k)Ab1
阳性结果T,C均有颜
Ab2
色
T
C
待测液,不含抗原 Ag
(k)Ab1 (k)Ab1
双抗体加心法检测原理图
(k)Ab1
Ab2
T
C
K代表某一标记物
Ab3-(k)Ab1
阴性结果T无颜色, C有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