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农业》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注: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设施作物生产、管理、经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设施作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面向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及示范、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和推广等岗位(群)“会生产、能经营、懂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观光农业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也是旅游学、园艺学、农学等学科交叉的新领域,观光农业是以发展绿色农业为起点,以生产新、奇、特、优农产品为特色,依托旅游业的架构和运作模式,形成农旅结合的产业。
《观光农业》可以说是站在了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沿,对当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课程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
《观光农业》是农学类大专院校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观光农业的概念内涵、内涵、国内外发展概况、观光农业整体产品、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资源开发、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园区管理、相关产业、支持系统、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知识、技能等。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对《观光农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
生对于观光农业这一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的新型产业的兴趣热情,并提高学生对于观光农业园的基本规划设计与管理能力。
知识目标
观光农业的概念内涵、内涵、国内外发展概况、观光农业整体产品、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资源开发、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园区管理、相关产业、支持系统、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知识、技能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观光农业这一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的新型产业的兴趣热情,并提高学生对于观光农业园的基本规划设计与管理能力。
素养目标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强烈的食品品质与安全意识,良好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观光农业课程为我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其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紧紧把握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实用、够用”原则。
在统筹考虑和选取内容过程中,始终围绕“懂原理、会设计、会经营、会管理”的“三会一懂”课程教学目标,突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用性与应用性。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长三角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特点为基础,从理论、应用、实践等各个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
】
五、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2、教学内容与作业设计
3、职业能力与实训项目
六、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考试成绩包含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二大块,其中,理论占60%,实践占40%。
理论成绩包括:平时布置的作业30分,出勤30分,随堂考试40分;实践成绩包括:出勤10分实训态度10分,实训报告50分,技能操作30分。
七、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2、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光农业课程提供的媒体有:主教材、多媒体教材。
教科书是主媒体,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
多媒体教材是结合图片、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观光农业的内容。
同时穿插视频教学,实践教学,使同学们从枯燥的理论学习走向实用、趣味的实践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八、教学条件与资源
1、师资条件要求
观光农业课程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等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边缘性学科课程。
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观光农业相关概念,观光农业类型及其运行模式,观光农业资源开发,设施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相关知识,又要掌握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区管理、观光农业产品的营销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实现培养学生观光农业园区综合开发管理能力打下基础。
因此,可以说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对教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密切配合与互动。
2、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我们鼓励学生去观光农业园去实习锻炼。
当然,我们也与当地的一些观光农业企业进行了合作,走“工学结合”道路,为学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除此之外,我们定期组织学生赴外各类型观光农业园参观学习,开括学生视野,为学生以后就业开辟一条新路。
3、教材与教学资源开发
课堂参考教材
潘贤丽. 观光农业概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教材
贺东升,刘军萍.2001.观光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浙江省农业厅.2006.浙江休闲观光农业一百例[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九、学生学习建议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建议
1、学生学习建议
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教材中,观光农业教材只有潘贤丽教授主编的“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观光农业概论》。
该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章节的设置,主要是面向旅游管理专业而编写的,并没有立足于农类高职院校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特点,因此,对于农类高职院校而言,该教材只能用于教学参考。
要真正实现观光农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立足本校特色、高职学生特点及产业发展形势,编写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
观光农业从一方面可以说是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产业,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旅游业业的一个分支,只是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元素为主。
因此,观光农业课程本身就具有旅游相关课程相似的特点,需通过实际参观考察来强化书本理论知识。
例如:对观光农业类型的认别;对观光农业景观设原则、园区道路设计原则的理解;对观光农业营销策略的理解与应用等,这些知识的透彻理解与应用必须通参观考察与实例点评等手段才能使用权学生得到更深的理解与体会,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学生可持续发展建议
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与以后就业相关的方面,学习劲头很足;与就业相关,但联系没有那么密切的,觉的学了也白学,还浪费时间与精力,学习就没有动力。
因此,如何将就业形势分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教改课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长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