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秸秆腐熟剂和根瘤菌产品的选择与应用(2010年3月).-.201049164253

秸秆腐熟剂和根瘤菌产品的选择与应用(2010年3月).-.201049164253


量,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秸秆腐熟的效果。 2 公斤以上的腐熟菌剂中所含的
菌数量、酶活量(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是密不可分的,其载
体有利于功能微生物适应环境,在秸秆中快速定殖。
同时,要求产品标签、标识完好、齐熟菌剂推荐使用的菌种:见产生“三素 酶”的微生物种/属一览表
(一)应用腐熟菌剂加速秸秆腐解 (二)秸秆腐解菌剂的组成要求 (三)选择秸秆腐熟菌剂的 4 个原则 (四)秸秆腐熟菌剂应用条件
我国年产约7亿吨农作物秸秆 ---如何处理、资源利用? --是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应用腐熟(解)菌剂加速秸秆腐解
秸秆结构的稳定,是自然条件下分解腐熟慢的原因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秸秆结构的稳定,分解腐熟的速度相 当慢,在水田、旱地和林地中秸秆一年的腐解残留率分别 只有57.74 %、47.83 %和52.38 %; 大量秸秆直接还田,后会影响作物的生根和成活,并造成 生产管理上的不便。因此在传统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只能 少量秸秆直接还田。 若将大量的秸秆先堆制腐熟后施入农田,因需要较多的劳 力和较繁琐的过程,又难以推广。 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必须加速秸秆腐熟。
秸秆腐熟菌剂和豆科绿肥根瘤菌菌剂的 选择与应用
李 俊(jli@ 010-82106208) 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2010,3
提 纲
秸秆腐熟菌剂的选择与应用 豆科绿肥根瘤菌剂的选择与应用
一、秸秆腐熟菌剂的选择与应用
真菌:白腐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rium)、褐腐菌(Lentinus edodes)、
黄孢厚毛平革菌(Phanerochete chrysosporium)、彩绒草盖 (Coridusversicolor)、变色栓菌(Thametes versicolor)、射脉菌 (Phlebiaradiata)等。
放线菌:链霉菌(Streptomyces)、诺卡氏菌(Nocardia)、节杆菌
(Arthrobacter)、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等。
目前登记腐熟剂产品43个、使用的菌种有40余种
有机物料腐熟菌剂登记产品所使用的菌种:40个种
细 菌(13):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黄褐假单胞菌、嗜热脂肪地芽
(三) 选择秸秆腐熟菌剂的 4 个原则 (1)
第一是合法性原则:
取得农业部登记证的有机腐熟菌剂,是进入市场的唯一合法通行
证;由于在产品登记过程中进行了菌种的安全性试验、产品毒理学试验
和效果试验,只有当安全指标达到标准要求的,产品才能通过登记;获 得农业部登记证的产品具有菌种安全和产品质量保证。
(三) 选择秸秆腐熟菌剂的 4 个原则 (2)
秸秆的组成---决定了其分解腐熟相当复杂和困难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糖类大分子物质 )、半纤维素、木质 素(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蜡质物质,这些物质形成坚固的组 织,非常稳定,分解困难。 秸秆的分解腐熟:在适宜的营养(特别是氮素)、温度、湿度、通气量 和pH值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繁衍,使秸秆分解,把碳、氮、 磷、钾和硫等分解矿化或形成为简单的有机物和腐殖质的过程。
孢杆菌、多食鞘氨醇杆菌、戊糖片球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 乳杆菌、施氏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
放线菌(12):白色链霉菌、天青链霉菌、白浅灰链霉菌、热紫链霉菌、唐
德链霉菌、细黄链霉菌、嗜热灰色链霉菌、灰肉红链霉菌、除虫链霉菌、泾阳 链霉菌、微白黄链霉菌、灰螺链霉菌; 霉菌(10):里氏木霉、绿色木霉、黑曲霉、米曲霉、温特曲霉、帚状曲 霉、杂色曲霉、嗜热性侧孢霉、米根霉、卷枝毛霉; 酵母菌(5):粉状毕赤酵母、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扣囊拟内孢霉、 乳酸可鲁维酵母。
第二是菌种组合和产品用量要求原则:
要求秸秆腐熟菌剂产品的菌种组合配比科学合理,含有腐解功能的多个微
生物菌种组成,质量指标符合或超过国家标准要求,优先选择多菌种的腐熟
菌剂产品;一定要查看登记证上标注的腐熟菌剂适用范围(下一步将细分秸秆
腐熟剂、畜禽粪便腐熟剂);
在施用量上,应确保每亩的腐熟菌剂用量在 2 公斤以上,并尽可能增加用
我国秸秆腐熟菌剂产品现状:行业数字
微生物有机物料腐熟菌剂的生产企业总数:43家,为中小型 企业; ◆ 登记的腐熟菌剂产品: 43个; ◆ 适用范围: 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多数产品针对畜禽粪 便研发; ◆ 总产能:25,000~30,000 吨/年,生产企业分布18个省市 具体信息可登录相关网站查询: 一是中国农业信息网(); 二是 登录“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网” (/biotestlab)
秸秆腐熟菌剂:能加速各种农作物秸秆腐熟的微生物活 体制剂。 秸秆腐熟菌剂是有机物料(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腐熟菌剂之中一种,产品的技术指标符合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或农业部行业标准NY609-2002《有 机物料腐熟剂》。 产品的剂型有:液体、粉剂。 下一步应将秸秆腐熟剂按腐熟对象范围分:小麦秸秆、 玉米秸秆、 水稻秸秆、其它类型秸秆的腐熟专用制剂。
a 以农作物秸秆类为腐熟对象测定纤维素酶活。 b 以畜禽粪便类为腐熟对象测定蛋白酶活。 c 此项仅在监督部门或仲裁双方认为有必要时检测。
(二)秸秆腐解菌剂的组成要求:
秸秆腐解需要产“三素酶”的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完成:要使秸 秆腐解需要能够产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的多种微生物共 同参与,进行逐步有序的接力分解过程,才能完成秸秆“三素”的腐 解。
秸秆堆置的方式:秸秆平铺还田优先选用中低温菌组成的腐熟菌剂产 品;对沟埋或堆腐方式,就应选用由中高温微生物组成的腐熟菌剂产 品。
(四)腐熟菌剂应用条件 (1)
---- C/N(碳氮比)值的调整
秸秆的碳氮比较大(大于30:1),如稻草是80:1 ,必须通过 施用尿素、碳氨等氮肥的方法调整C/N比 ,调整后的适宜C/N 比为:16:1~24:1 调整C/N比 的原因:一是促进微生物生长活动,加速秸秆腐 解;二是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不致影响作物生长
产纤维素酶的菌种: 细菌:① 厌氧微生物:芽孢梭菌属(Clostridium)、食纤维梭菌(Clostridium
ellulovora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uccinogenes)、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热纤梭菌(Clostridium hermocellum)、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 ② 好氧微生物:粪碱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imi)、纤维单胞菌属 (Cellulomonas)、纤维弧菌属(Cellvibrio)、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 混合纤维弧菌(Cellvibrio mixtus)、噬胞菌属(Cytophaga)等;
cellulolyticum)、溶纤维丁酸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梭状芽孢杆菌 (Clostridium sp.)等。
真菌:曲霉(Aspergillus)、木霉(Trichoderma)、黑曲霉(Aspergillus
Cellulose (纤维素) Hemicellulose (半纤维素)
lignin (木质素)
微生物是秸秆腐解的主导者:利用腐解菌来加速腐解进程
真菌菌落
生产菌种
B. subtilis
Enterobacter.spp
真菌霉菌形态
应用含有秸秆腐解功能菌的制剂,即腐熟菌剂, 可以加速秸秆腐熟,实现秸秆直接还田的目的
Micromonospora)、Streptomyces tendae(唐德链霉菌)、Actinomyces melanocyclus (黑色旋 丝放线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等。
秸秆腐熟菌剂推荐使用的菌种:见产生“三素 酶”的微生物种/属一览表
产半纤维素酶的菌种: 细菌:热纤梭菌(Clostridium thermocellum)、解纤维梭菌(Clostridium
(三) 选择秸秆腐熟菌剂的 4 个原则 (3)
第三是环境适应原则:
要求腐熟菌剂中的功能微生物能在施用田间能够较快生长繁殖,
数量上能够迅速增加,这样才能起到快速腐解秸秆的效果; 水田条件下,选用以细菌、真菌(或放线菌)复合的腐熟菌剂产
品;旱地条件下选用含有真菌或放线菌的菌剂产品; 选用在使用地经过效果试验,证明对所处理秸秆有效果的产品; 还应根据秸秆种类、应用区域和使用方式选择适宜的腐熟剂产
品。
(三) 选择秸秆腐熟菌剂的 4 个原则 (4)
第四是因秸秆种类和腐熟方式选用的原则:
不同的秸秆种类(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选用不同微生物 组成的腐熟菌剂产品 ; 选用兼性厌氧的微生物(细菌、真菌或放线菌)组成的腐熟菌剂产
就地直接平铺式还田: 在有水的条件下,如水稻秸秆的平铺还田,应
品;在旱地条件下, 选择好氧微生物(真菌)为主要成分的腐熟菌剂。
执行标准: GB 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或 NY609-2002《有机物料腐熟剂》
项 目 液体 有效活菌数(cfu), 亿/g(mL) 纤维素酶活a,U/g(mL) 蛋白酶活b,U/g(mL) 水 分,% 细 度,% pH值 保质期c,月 ≥ ≥ ≥ ≥ ≤ ≥ 1.0 30.0 15.0 5.0~8.5 3 6 剂 型 粉剂 0.50 30.0 15.0 35.0 70 5.5~8.5 颗粒 0.50 30.0 15.0 20.0 70 5.5~8.5
加速腐熟:通过增加腐解微生物的数量和秸秆腐解的各种酶 类,加速腐解的进程,缩短腐熟时间;使大量秸秆直接还田 后,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尤其是前期生长)。 提升土壤有机质:秸秆等有机物通过归还土壤,经微生物的 分解、腐熟,成为土壤中的重要有机质。 解决秸秆资源利用:可以大规模消化利用秸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