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类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超过7亿t。
秸秆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可大面积以地养地,是低耗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质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农作物增产的潜力、防止耕地土壤沙化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1-4]。
同时,通过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从而促进循环农业的快速发展。
经积极向上级争取,2010年天台县获得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主要承担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研究。
提升土壤肥力的关键取决于土壤中腐殖质及腐殖酸的数量。
腐殖质越多,调配土壤水、肥、气、热的能力越强。
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或腐殖酸为核心,致力于通过有益微生物的补充与秸秆还田相结合达到提升土壤中腐殖质或腐殖酸含量的目的,并采取适应南北地区种植业的耕作制度(少耕、免耕)与气候特点、选择和合理搭配适合于南北农耕区的微生物种群,即呼吸类型为兼型中温区微生物,针对作物秸秆的成分特点,主要选择枯草芽孢杆菌、乳糖红酵母、扣囊复膜孢酵母、异常汉逊酵母、汉逊德巴利酵母、粘性丝孢酵母等菌落。
现对秸秆还田及腐熟剂的应用作一探讨。
1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其实就是有机物的微生物分解代谢原理。
秸秆腐熟剂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霉菌、细菌和芽孢杆菌等。
其大量繁殖能有效地将作物秸秆分解成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锰、钼等中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气和保肥保水功能,并且能产生热量和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并促进秸秆循环的有效利用。
腐熟剂施于秸秆上经过5~7d适应期,开始无序自由地繁殖、生长。
先是土壤与秸秆交接处出现大量菌丝菌落,接触耕地面的秸秆出现水浸状,此时期为定植期。
定植完成后,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其种群数量迅速扩大,开始依赖于处理秸秆韧皮部,蜡质层脱落,纤维素表面积增大,使水解充分,利于微纤维分解,胞外酶甘键进行攻击,此时期为繁殖生长期。
此后进入了生长繁殖期,主要以微生物个体细胞生长为主、繁殖为辅,纤维素分解菌大量生长,表现为秸秆纤维素松软,经机械搓揉秸秆可碎裂成小块,即营养源大量消耗,转变成代谢产物,此期的维系时间相对较长。
随着营养源物质充分性和完整性的破坏,代谢产物的堆积,碳氮比下降,微生物的生长进入死亡或衰退期,微生物的繁殖基本停止,秸秆基本处理完毕。
2小麦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方法及表现在小麦收获后,将小麦秸秆均匀地平铺在田块表面,施肥、施药、除草水平按常规进行,灌深水泡田。
用秸秆腐熟剂30kg/hm2与尿素75kg/hm2、过磷酸钙45kg/hm2混合后,均匀地撒施在秸秆上。
在白鹤镇井塘村一农户责任田进行秸秆腐熟试验,腐熟剂产品为武汉太阳雨三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家农微生物腐熟剂,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
在基本相同的农艺措施条件下,小麦秸秆还田后不使用腐熟剂的水稻田表现为前期无杂草,后期杂草、病害发生轻,水稻长势较好;无秸秆还田的普通水稻田块,田间杂草发生早,发生量大,水稻长势一般,穗型较小;小麦秸秆还田且使用了腐熟剂的水稻田表现为前期无杂草,后期杂草、病害发生轻,秸秆腐烂速度较快,提前约20d,田间孔隙度大、透气性好,水稻长势较旺,穗型较大,水稻后期熟相好。
3效益分析3.1经济效益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改土作用,能提升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效磷、有效钾等养分的含量,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集成免耕栽培配套技术,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可节约劳动力、化肥、除草剂等的投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节本增收效果显著。
试验证明,使用腐熟剂秸秆还田后,纯氮、五氧化二磷、氯化钾含量分别增加1.8%、0.9%、2.2%,相当于施尿素58.1kg/hm2、过磷酸钙104kg/hm2、硫酸钾67.4kg/hm2,同时土壤孔隙度提高1.7%~7.0%,可节约成本1000元/hm2。
3.2生态效益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可避免长期以来农民在田间地头直接焚烧秸秆,既保护环境又可减少森林火灾隐患。
农作物秸秆还田能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田间水分蒸发,使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10%以上,从而使土壤抗旱能力提高7~10d。
此外,可以减少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有效提高和改善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通过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提高了耕地质量,从而促进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
(下转第279页)秸秆腐熟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许卫剑庞娇霞严菊敏陈燕妮(浙江省天台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浙江天台317200)摘要介绍了腐熟剂在秸秆还田中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小麦秸秆腐熟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并对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秸秆还田及腐熟剂的推广应用,为提升土壤有机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秸秆还田;腐熟剂;作用机理;使用方法;效益中图分类号S1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5-0277-01作者简介许卫剑(1978-),男,浙江天台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1-01-27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5期资源与环境科学!!!!!!!!!!!!!!!!!!!!!!!!!!!!!!!!!!!!!!!!!!!!!!!!!!!!!!!!!!!!!!!!!!!!!!!!!!!!!!!!!!!!!!!!!!!!!!!!!!!!!!!!!!!!!!!!!!!!!!!!!!!!!!!!!!!!!!!!!!!!!(上接第271页)体和与开发商签约的主体,在特许经营初期的5年内,政府酌情减免有关营业税、所得税费。
三是保障城投公司的合理收益,在特许经营期间,价格主管部门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价格,若低于城投公司合理收益的部分,由政府给予相应补贴。
3.3建立有效的管理与监控体系在承投公司取得合理利益的同时,确保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城镇管网安全运行。
一是投资公司对新建地下管网提供有偿及日常维护管理服务,其日常维护管理的价格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同时由于关涉基本民生,应由政府通过财政应急补助、资产注入等,维护投资公司的合理收益。
二是投资公司应当将特许经营项目的质量、技术标准、建设成本、利润率以及其他关系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信息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告,接受政府及社会监督。
三是新建、改扩建的道路地下管网建设项目由投资公司统一制定建设方案,报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审批后,由投资公司组织统一建设。
四是城镇管网建设工程要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环保和成本评估等标准。
建设过程中授权部门可委托第三方对项目建设质量、成本等进行监督审计,并允许将其费用纳入成本计算等,推行城镇污水管网的市场化运营模式的开展。
4参考文献[1]杨承志.污水管网的维护及科学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125.[2]桑源.城市污水管网系统优化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79.[3]纪鸿超,李清彬.污染治理的市场化可能:一个污水处理市场模型[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3):59-65.[4]赵家华.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的探讨[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10(6):109-111.(上接第276页)肥,科学施用生物肥,这样才能初步完成土壤肥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跃上一个新台阶。
在发展低碳农业这个时代任务面前,本着平衡生产关系的原则,探索进取太阳能的生产方式,既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也要提供足够的阳光,前者是运作多年的事实,后者是待开发的创新理念。
根据试验结果的总结,其明显效应符合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创新理念,有必要进一步研制。
5参考文献[1]王援.应关注物理肥料[J].致富天地,2005(11):8.[2]刘志逑.物理肥料[J].物理教学,2005,27(3):46-47.[3]马铁山,郝改莲.物理肥料在生产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04,21(6):62-63.[4]李保刚.新奇的物理肥料[J].甘肃农业,2003(9):59.(上接第277页)3.3社会效益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改变农民长期单纯依赖化肥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改变落后习惯,逐步建立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
此外,秸秆还田对基本农田保护和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永存,秸秆亦永存。
腐熟剂的应用实现了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梦想,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腐熟剂的普及推广,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农民进行补贴,实施秸秆还田等技术,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深受农民欢迎。
4参考文献[1]林华.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0(9):76-78.[2]于建光,常志州,黄红英,等.秸秆腐熟剂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3):563-570.[3]曾金寿,刘国华,潘冬平,等.不同秸秆腐熟剂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5):25-26.[4]阎国敏,霍光军.小麦秸秆还田利用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5(7):9.水60%左右,且能省工、省地,并能起到保肥、保水、改善田间小气候的作用。
3.2种植方式种植方式主要包括密度、行距与行向等。
在水分充足时,高粱、玉米适当密植与缩小行距有利,而土壤缺水时,窄行距利用水分比较经济,宽行距可能因为农田中粗糙度大,有较大的湍流,使宽行用水多于窄行。
行向对水分有效利用率也有影响,有人研究相同密度下,东西行向玉米的水分需求明显比南北向多,水分有效利用率最低,但东西行向与南北行向总产量无明显差异;因为东西行向收入较多的净辐射,导致丧失更多的水分。
3.3风障与人工影响天气在一般情况下,风障不改变作物水分的有效利用率;而在有大风时,风障可以减少湍流交换,明显减少障内水分消耗,从而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
此外,在适宜条件下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增加降水量,对提高土壤墒情起到一定的作用。
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的方法很多,如作物种类的选择、覆盖、合理施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4结语春季土壤墒情的变化是根据上年秋季和冬季的降水、当年春季的降水、冻结日、解冻日的早晚、温度、风力等因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的。
各有关部门应参考此规律,提前做好冬季人工增雪和春、秋季人工增雨工作,提高土壤墒情,科学播种,确保春季牧草返青和作物出苗不受影响。
特别是封冻前的人工增雨尤其重要,它对春季土壤墒情起着主导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