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9T00:04:08.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高彩虹[导读] 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高彩虹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028-02【摘要】目的探索新药利培酮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
同时运用三种量表BPRS及其因子测定(《简明精神病测定量表》)、PANSS (《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及TESS(《不良反应量表》)来观察利培酮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相比,前者特点是见效快、用量少、不良反应少,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更好。
【关键词】利培酮氯氮平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组
利培酮是较强的5-HT2A相对弱的D2受体拮抗剂[1],是80年代末由比利时杨森研制的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我院于2003年开始应用此药。
我们对40例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照治疗,以观察利培酮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40例均符合CCMD—Ⅲ诊断为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1.1.2 从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BPRS大于40.无严重躯体疾病。
1.1.3 年龄 18-40岁。
性别:女18例,男22例。
1.2 研究方法
1.2.1 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年龄性别均相仿。
1.2.2 给药方式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1mg片剂,开始剂量为1mg/d,两周增至2-6mg/d,从开始治疗至结束时间为8周,氯氮平组,采用25mg的氯氮平片剂。
开始剂量为50mg/d.两周增至200-250mg/d,开始治疗至治疗结束时间为8周。
1.3 疗效评定方法
1.3.1 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其各因子测定)和PANSS(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2],以BPRS前后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
即BPRS减分率评定疗效,大于80%为临床痊愈;60%-79%为显著好转;30%-50%为好转;小于30%为无效。
1.3.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等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8周后疗效
2.2 由BPRS测定在第1周和第2周利培酮组因子1.2减幅度显著优于氯氮平组,SANS评定利培酮组明显低于氯氮平组。
SAPS无明显差异。
由此提示了利培酮对改善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
在显效时间上,利培酮组为13-19天,氯氮平组为14-21天。
不良副反应:
利培酮组:困倦5例;头晕,乏力2例;僵直1例,实验室检查心、肝等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
氯氮平组:流涎4例;抽搐1例;粒细胞减少1例;心率减慢1例。
3 讨论
本文通过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对照分析,体现出利培酮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比其特点为见效快用量小,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
特别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更好,而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效应及锥体外系反应比病程长并已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更敏感。
因此,建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氯氮平治疗之前,不妨先给以剂量低,安全性较好的利培酮治疗。
参考文献:
[1]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54.
[2]张明园主编.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89.94-111.19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