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篇一:听钱志亮教授讲座心得体会】听钱志亮教授讲座心得体会钱志亮,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
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
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曾任北师大实验小学书记,兼任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会秘书长、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专家委员。
有专著8部。
“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的分层递进……这就是我对你的讲座的描述”。
做为一个老师,做为一个学者,做为一个专家,钱志亮同志都是合格的超级人才。
于是,钱教授的讲座像一剂强心药,急促我立足本职、只争朝夕、急起直追之心,做一个同样出色的人而自强不息!所以,静心,寻找与大师的差距,用于自勉,用于共勉,教师们团结一心、百花齐放,为我们的教育辉煌出力。
此为文旨。
一、做一个始终充满热情的人。
钱教授始终热情饱满,整个“中心”成了一个大课堂。
这热情不只是表现在声音高亢上,而上表现在自信而幽默上。
一开始,就赢得一片掌声:钱教授就玩笑地对照相记者说,“谢谢,拍两张就得了”。
虽有所不妥,但大家一下就共鸣了,给以热烈的掌声。
大家情绪一下高涨起来。
在后来的三个多小时的授课中,粗略统计一下,鼓掌达13次之多。
充满热情,所以,才意气风发,不偏激,不沉沦,成为一个演讲家;充满热情,所以,好好准备讲座,走下讲坛,能与千人互动,构筑成一个超级大课堂;充满热情,所以,才表现出天下是一家的氛围,让大家知道什么叫人才。
钱教授没有催眠之嫌,没有邪教之惑,没有居心叵测之疑。
自自然然,让人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大才:把问题轻松说明白,让大家都受启发,并跃跃欲试,并且长久不忘记,应用于实践中。
就是在我们学校内部,也有充满热情不知疲倦的教师,虽然不能像钱教授那样幽默广博大气磅礴,但同样令学生爱戴,终生敬重。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第一要有这种对事业的热爱之情,终生不灭。
细想一想,孩子毕竟是孩子;就是成人,也不过是孩子;老人,有时也不过是老小孩。
我们不必恨铁不成钢。
他们始终都需要我们教师在做人与处事上将他们热情地托起,轻轻地放飞……长成一个灵魂圆熟的人。
始终充满热情,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而我们很多教师,顶多就是三分钟热血,——还真是个孩子。
而教师,人格要坚定,不能只是孩子。
二、做一个会沟通的幽默的人。
1、讲话别讨人厌。
钱教授一开始讲课,声音就很温和,语调就很动听,如一般大地方的人一样,温文尔雅。
整个讲2、要学会适当幽默。
幽默是项能力,用好了如虎添翼。
当然,虎想添翼也不是容易的事。
三、学会做一个有条理的人。
一堂课是否好,在于让听者听完之后,继续扬起学海奋斗的无限勇气。
钱教授的课无疑是这样的。
看钱教授网上博客的评论,没有打趣的,更不用说贬损了,全是溢美敬佩深受启发感恩之言。
但钱教授那讲义是干巴的,甚至是令人生厌烦的。
有的人就想看那视频,一如想看中国闻名的邹越老师的演讲《让世界充满爱》,或者魏书生的视频一样,钱教授却没有。
首先要有条理。
讲课时,环节清晰是必要的。
有的让学生怎么清楚都行,比如这节课学什么?有的环节,学生可以不清楚,但老师也要十分清楚的。
在老师心里环节越清楚,也就是说,教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越是清楚,越能明白地讲清楚,从而高效完成这节课的任务。
其次要把一切要素有效调动起来,为我所用,让一切外物都成为课堂的道具,世界成了一个整体。
说的很玄,但听了钱教授的课,我们就理解了。
我不是说钱教授做得天衣无缝,我是说我们从此看到了优秀的讲演者所造出来的场,很神奇。
邹越老师的学演讲也能这样。
不同的是,他用情感动了孩子们和部分家长。
而钱教授,把抽象的理论演绎得如此精彩,虽然差点儿就绝伦或者造极了。
四、钱教授讲课之所以生动感人,还有一个极大特点就是能用那么多典型的故事很清楚很有力地论证解释他的观点。
我们没有留心我们专业有关的世界上的典型故事。
好的导课,很多不就是好的故事么?好的例子,很多不就是好的故事么?好的讲解,不就可以通过一个好的比喻么?我们没有好的故事吗?聆听钱教授讲课已经过去很多天了,但当时情景历历在目。
我们渴望成为人才,想也能够达到:只要充满热情,心无旁骛,智慧为人,为国为人,就一定会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篇二:大学里听教授的讲座心得体会范文】听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讲座的心得陈学军今天听了清华大学张学政教授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学术讲座,张学政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翔实的内容、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20多年的从教经历及教师在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讲述了职业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听张教授的讲座不仅在教学方法方面给了我深刻的启发,更让人感动的是张教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深厚的人文素养,使我敬仰和折服。
张教授的讲座让我感触颇多,现就其中的两个方面写出我聆听这次讲座的心得和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学政教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技能,使学生能好好做人、认真做事;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在教学方法上,要以艺术对待,精益求精,不能误人子弟。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上好第一节课,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心收拢到课堂上来,然后,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用知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的心,用教师为人师表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上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概括为“四点四性一注意”,即“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插兴趣点”“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注意课堂语言表达艺术”;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坚持采用“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模型+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课件一定要详略得当,最好图文并茂,忌讳长篇大论,教材搬家,做到“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有听头”;另外,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过好三关,即“理论关、实践关和科研教研关”。
二、热爱教学为人师表有学生用这样四句话评价选张教授课的感受:“为人师表,以己正人——敬佩;工作严谨,态度和蔼——难得;讲课清楚,生动活泼——不易;以您为师,共处半年——甚幸!”他从没摆出清华大学教授的姿态,盛气凌人这个词从来就无法跟张教授联系起来。
张学政教授始终坚持将育人放在教学工作首要位置,坚持自觉、自然地把品德教育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
在他任教研室主管教学的领导以后,他对教研室每位教师提出了“教金工之书,育有德之人”的要求。
而他自己正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履行实践了这个要求。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篇二:听汪志广教授讲座后的心得体会听汪志广教授讲座后的心得体会草楼学校:龚先奎听了汪志广教授《新时代学生管理的方向与方法》的讲座之后,感触很深。
汪教授的言语幽默、风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使我听后受益匪浅。
我深深体会到管理的真谛是得人心,那么我们靠什么感动学生,赢得学生的心呢?问问孩子喜欢自己吗?也许有的学生会回答喜欢但并非发自真心,而有的学生干脆就会说不喜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怎样来赢得学生的喜欢呢?怎样实现师爱的超越——走向民主与科学。
听完讲座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
1、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教师,对待教书育人的工作,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持有怎样的职业态度?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对待工作不能做到真心投入,全身心的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我们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动的。
2、切身心的走近学生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大凡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都是那些在课外时间能经常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聊天,没有很大架子的老师。
所以,走近学生是让学生感动的前提,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3、以言动人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最主要方式,用语言去感动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为了让自己所讲的让学生感动,一方面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训练讲的能力、技巧;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讲之前,要对讲的内容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要知道,空洞的说教不可能感动学生的,一般都是要借助一些真实的事例作为引子,才能真正把道理讲的生动、深刻,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感动。
4、学会惩罚批评、惩罚学生可以说是每位老师教育学生所采取的手段之一,但效果如何呢?这不由得让我陷入了沉思。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效,可是到了高年级就不会轻而易举了。
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汪教授的讲座中谈到:惩罚要有理智,要用文化来罚,罚学生在乎的事情。
比如说,老师带学生旅游,有学生调皮捣蛋,就发他一直在你身边不能离开。
所以说,在班级管理上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管理好学生。
汪教授这次讲座很精彩,讲的很多,我收获很大,上面是我对这次讲座一点浅薄的反思。
最后,让我们从学习中汲取精神力量,提醒幸福,快乐地经营我们的职业人生吧!篇三:讲座心得感想范文今天下午,在2-103教室举行了一场以“今生无悔?和谐人生——关于生命、爱与性的真相”为主题的知识讲座。
本次讲座分四个方面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一个部分是关于生命、爱和性的真相。
第二个部分是与他人有健康的关系。
肯定对方。
人类普遍存在着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尊心极强,因而在交往中首先就必须肯定对方,尊重对方,这是成功交往的一半。
真诚热情。
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
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
这样,自然会得到对方的接纳,为成功交往架起了一道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