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花卉应用设计》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相关概念及本课程内容一、相关概念1. 花卉狭义:草本的观花和观叶植物。
广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2. 观赏植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布置、美化环境并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
3. 园林植物:一切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
二、本课程内容广义的花卉,即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的基本素材。
广义的花卉设计,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以草本花卉应用设计为主体,同时包括规模较小的以草本花卉为主体的综合植物景观设计,如专类园及室内植物景观设计。
第二节花卉中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作用一、对环境的改善和防护作用园林植物是唯一可以对环境具有综合生态意义的造园要素。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吸收某些有害气体或释放杀菌素净化空气;可以滞尘,减少地面扬尘;固持土壤,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减少阳光反射,减弱城市眩光,改善环境质量……二、对环境的美化作用园林花卉种类繁多,观赏性状丰富,生态类型多样;花卉是色彩的来源,也是最具季节变化的标志;草本花卉生长期短,布置方便,更换容易,应用灵活,而且花期便于调控;对环境装饰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三、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作用不仅其姿、色、香、韵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性情的陶冶、品格的升华具有重要作用。
四、园林花卉的经济效益花卉作为商品,本身就具有经济价值;许多花卉除观赏外,还具有药用、食用、香料等实用价值;花卉业的发展还会带动基质、肥料、农药、容器、塑料、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节园林花卉应用简史一、西方园林花卉应用简述1. 古代:(1)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园林特点:尊崇树木;引尼罗河水浇灌花草树木;;实用园是园林的雏形;游乐性园林是法老们的奢侈品;大致分宅园,圣苑,墓园三种。
(2)古代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新月沃地),即两河流域。
古代苏美尔人最古老的名城之一Ur城(乌尔城),曾建造了雄伟的亚述古庙塔,或称“大庙塔”,被后人称为屋顶花园的发源地。
真正的屋顶花园:继亚述古庙塔1500余年以后在巴比伦出现的“空中花园”。
(3)古希腊:希腊半岛、克里特岛及小亚细亚西海岸希腊文化构成: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
(4)古罗马:罗马征服希腊后(前182年左右),文化希腊化倾向增强,人们效仿希腊的生活方式,同时继承了古希腊园林艺术。
2. 中世纪园林中世纪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多居住于城堡。
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园林主要以实用性为主,后期出现了游乐性园林,花卉的应用形式以低矮的绿篱组成图案式的花坛为主,被称为“结园(knot garden)”。
3. 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初期代表园林:卡斯特洛别墅园中期代表园林:兰特庄园末期代表园林: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园(巴洛克时期,Baroque,奇异古怪)4. 17世纪以后欧洲大量引进国外花卉,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花卉品种极大丰富,植物景观也越来越多样化。
尤其到19世纪以后,花卉的应用成为园林景观的重要内容,并且出现了专门欣赏花卉的花园及各类专类园。
二、中国园林花卉应用简述我国花卉栽培历史非常悠久,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出现“园、圃”,说明那时有了园林的雏形。
在河南出土的5000年前的陶制品上,绘有由五个花瓣组成的花朵图案;距今4000多年以前,古人们已制造出陶制花瓶。
到了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已懂得如何去欣赏花,如何借花寓情。
这在《诗经》、《楚辞》、《离骚》都中有记载。
前491年,吴王夫差在吴县建梧桐园,广植花木。
始建于公元前212年的秦朝阿房宫,广罗各地奇果佳树,名花异卉。
到了汉代,花卉的品种更加丰富。
隋唐时,牡丹、菊花和盆景的栽培盛行,并有了许多花卉专著,如王芳庆的《园林草木疏》,李德裕的《平泉山居草木记》。
私家园林中,园林植物的配置也非常丰富: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杜审言)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
(李颀)文人的别墅从布局到花卉种植都追求朴素无华,富于村野意味的情调。
如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
竹径绕荷池,萦回百余步。
门对青山近,汀牵绿草长;寒深抱晚橘,风紧落垂杨。
新昌小院松当户,履道幽居竹绕池。
宋代,园林花卉景观更为丰富,花卉在生活中的装饰作用也越发被重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
唐宋时代,花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范村梅谱》中“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
”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道出了高尚的赏花情趣和花卉审美的文化涵义。
这些对中国园林花卉的应用和欣赏具有重要影响。
自明代以后,花卉的观赏及应用深入民间。
文震亨的《长物志》对室内花卉装饰的形式、布局及艺术性均有精辟的论述。
袁宏道的《瓶史》,详细论述了插花之道,并且根据不同地点设计不同的插花式样,主要包括“堂中插花”和“书斋插花”两类。
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园林建设和花卉应用极为有限。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近20多年来,园林事业得到蓬勃的发展,花卉应用日趋增多。
借鉴西方园林花卉的配置形式如花坛、花带等,与我国传统的造园理论相结合,创造出五彩缤纷、形式多样的花卉景观。
第四节本课程内容1.熟悉园林花卉的生态习性、生物学特征及观赏特征2.掌握花卉应用设计的基本理论3.学会基本的园林植物设计第二章园林花卉的分类第一节按生长习性及形态特征分类第二节按园林用途分类1. 花坛花卉:园林中可以用来布置各类花坛的花卉2. 花境花卉:园林中可以用来布置花境的花卉。
3. 水生和湿生花卉:用于美化园林水体及布置于水景园的水边、岸边及潮湿地带的花卉。
4. 岩生花卉:用于布置岩石园的花卉称为岩生花卉。
5. 藤蔓类花卉:草质藤本及藤木类花卉,主要用于篱缘棚架及垂直绿化。
6. 草坪草:用于建植草坪的植物。
7. 地被植物:用于覆盖园林地面的植物。
8. 室内花卉:用于装饰和美化室内环境的植物。
9. 切花花卉:剪切枝、叶、花或果用以插花或花艺设计的花卉的总称。
世界四大鲜切花:菊花、月季、香石竹、唐菖蒲。
10. 专类花卉:指具有相似的观赏特性、植物学上同科或同属,园艺学上同一栽培品种群,或者具有相似的生态习性,需要相似的栽培生境,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常组合在一起集中展示的花卉。
第三章 花卉应用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科学性原理一、充分了解花卉的生物学特性 ➢ 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花卉因形态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观赏特征; ➢ 因生命周期和年生长发育周期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生命阶段及一年中不同季节的观赏特点; ➢ 因种类不同而叶、花、果期各异,才使得园林中不仅花开次第,而且四季景观各具特色。
二、掌握环境因子对花卉生长发育及外貌景观的作用和花卉对环境的适应性 ➢ 遵循花卉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即生态学原理,是花卉设计最基本的原则 ➢ 适地适花,适地适树,适地适草 ➢ 了解环境因子对花卉生长发育的作用及花卉适应于各个环境因子而形成的生态类型 温度:影响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使不同的区域形成特定的植物生态景观;在四季分明的地区,自然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造成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
适应于不同的温度条件导致花卉耐寒力不同; 同类花卉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也有差异。
光照: 光照强度:喜光、喜荫、耐半荫 日照长度:长日照、短日照、日中性 光质:株高、花色 水分: 水分 植物的分布、个体的生长发育 植物 旱生、中生、湿生、水生 土壤: 质地:砂土、壤土、粘土 酸碱性:影响生长发育、花色 有机质 矿质营养 大气: 污染:对特定污染有较强抗性的花卉 风:选择适宜的花卉 三、了解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合理进行人工植物群落的配置 ➢ 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一定的植物成分形成的有规律的组合即为植物群落。
➢ 师法自然,创造出丰富的人工植物景观。
第二节 艺术性原理一、园林花卉配置的形式美原理形式美原则:和谐的统一性、比例的协调性、均衡的稳定性与动感、节奏与韵律二、园林花卉配置的色彩原理色彩的艺术原理:色彩三要素、色彩与心理、花卉应用中色彩的设计(统一配色、对比配色、层次配色、多色配置)三、园林花卉配置的意境美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园林意境是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王维)以园林植物营造园林意境的三种方式:植物本身文化内涵营造意境:梅、兰、竹、菊四君子;雪中四友:梅花、山茶、水仙、迎春;风月三昆:菊、兰、莲;岁寒三友:松、竹、梅……植物与周围其他景观元素结合营造意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峭壁奇峰,藤萝掩映。
植物与自然气象结合营造意境: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留得残荷听雨声。
雨打芭蕉淅沥沥。
第三节 园林花卉种植设计的构图形式一、平面构图规则式、自然式、半自然式(混合式) 二、立面构图三、空间造型第五章 花丛的应用与设计一、概念及特点1. 花丛(Flower clumps ):根据花卉植株高矮及冠幅大小的不同,将数目不等的植株组合成丛配置阶旁、墙基、路旁、林下及林缘、草地、岩隙、水畔的自然式花卉种植形式。
花丛重在表现植株开花时华丽的色彩或彩叶植物美丽的叶色。
2. 特点: • 可大可小,小者为丛,集丛成群,大小组合,聚散相宜,位置灵活,极富自然之趣。
• 最宜布置自然式园林环境,也可点缀建筑周围或广场一角,对过于生硬的线条和规整的人工环境起到软化和调和的作用。
二、花丛对植物材料的选择适应性强,管理简单,能露地越冬的宿根和球根花卉为主。
观花、观叶或花叶兼备。
栽培管理简单的一、二年生花卉或野生花卉也可用作花丛。
三、花丛的设计原则1. 平面轮廓和立面构图都是自然式的,边缘不用镶边,与周围草地、树木等没有明显界限,常呈现一种参差交错的自然状影响 发育景观 适应 土壤理化性质 营养 状况态。
2. 既可单种植物构成大小不等、聚散有致的花丛,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花卉组合成丛。
3. 花卉种类不能太多,要有主有次;不同种类要高矮有别,疏密有致,富有层次,达到既有变化又有统一。
注意避免:(1)花丛大小相等,等距排列;(2)种类太多,配置无序。
第六章花坛的应用与设计第一节花坛概述一、花坛发展历程花坛是一种古老的花卉应用形式,源于古罗马时代的文人园林,16世纪在意大利园林中广泛应用,17世纪在法国凡尔赛宫中达到了高潮,那时大量使用的是彩结式模纹花坛群。
近代中国,沿海一些城市园林由于受西方文化的渗入,逐渐出现了各种花坛的形式,尤其是几何图形的纹样花坛,并有了首部花坛专著——夏诒彬的《花坛》(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