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作文训练教案 布局与谋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作文训练教案 布局与谋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训练教案布局与谋篇【训练目标】1.结合所学课文,初步了解常见的布局和谋篇的方法。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

3.引导学生在作文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领悟作文布局和谋篇的技巧。

【训练重点】运用恰当的结构形式进行写作。

【训练过程方法】采用知识导引法、例文思路启迪法开展训练,通过讨论、赏析、练习、模仿、展示、评价、借鉴、修改等途径掌握作文如何谋篇布局的方法。

【话题探讨】人们常说“为文如造屋”,造好一座屋子,最关键的是要将屋子的框架立好。

同样,写好一篇文章,也要先架设好文章的结构。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同样,结构井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因此,在动笔之前,作者需要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做到全局在胸。

这样就不会写到哪里算哪里,文章也不容易松散、混乱。

那么,怎样布局谋篇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知识导引】一、何为布局谋篇布局谋篇是指在写作时,紧扣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作出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怎么过渡,怎么呼应,从而有条不紊地将文章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二、作文中在结构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1.撇开中心,横生枝节。

常常是在围绕一个中心写的,中途岔出别的话题。

2.恣意妄为,逻辑混乱。

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哪,思路缺乏条理性。

3.层次不清,分段失当。

三段式,还有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4.缺乏过渡,忽视照应。

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

5.剪裁不当,头重脚轻。

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

三、布局谋篇的方法技巧1.一线贯穿面对复杂的事情,繁多的内容,最有效的莫过于用一条线索把有关材料串起来,使之浑然一体。

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是人,例如《孔乙己》中的“我”即小伙计。

可以是物(衬衫、木雕、人物的背影、脸、手、脚、眼神,花书包,照片等),例如《羚羊木雕》里的羚羊木雕。

或者是人物的一句“口头语”,例如《明天就是中考》的作文。

还可以是自己的见闻感受,例如《故乡》中人物的感情变化或性格变化。

还有时间或空间的转移等。

2.总分相映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等方式,它们的最大好处是总体明确,分述到位,各得其所。

这种结构方法,纲目清楚,中心突出。

如以《阅读身边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就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法,先总说引出要写的人物,接着分别描写身边的人,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具体作文提纲如下:阅读身边的人开头:总说引出要写的人物有人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本可读的书。

”初听之下只觉得这话颇有意思。

仔细想一想我的一家,我才发觉这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

主体:分别描写身边的人爷爷是一本充满青春活力的书。

爷爷在公园跳舞。

奶奶是一本写满慈爱的书。

我考试得了满分,她给我做好吃的。

不用说,爸爸是一本电脑书了。

单位里的电脑管理员,谈起电脑,滔滔不绝。

妈妈呢?是一本故事书。

不,应该是一本思想教科书。

小时听她讲的故事长大;现在她教育我成长……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位名人说的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3.抑扬转换欲说其美,先写其不美,再写其美,这种以退为进的结构方式,叫做抑扬转换。

运用得当,情节因此跌宕起伏,人物因此形象丰满,主题因此深刻突出。

如作文《一袋大米》和《我尝到了内向的苦头》。

4.镜头组合“镜头组合法”是将生活中不同的镜头、场景,在同一个中心的统率下组合起来,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常用小标题的形式,去掉过渡性的语言,材料和材料之间有明显的跳跃性,使得文章更加简明,结构更加紧凑,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白。

同学们在作文时,由于字数的限制,一般适合组合三个镜头,不宜过多,如作文《我的故事》。

当然,也可以组合多个镜头,使文章妙趣横生,如作文《当考试来临时》。

5.一波三折写人叙事时有张有弛,有起有伏,一波三折,以吸引读者。

或是悬念设疑法,误会兴波法,从而激发读者“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阅读快感,如作文《爱,也是一种体验》。

6.巧用过渡与呼应巧用过度、呼应,能使文章一气贯通。

过渡,是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文章的各部分是靠过渡来连缀的。

常见的过渡方法有三种:一是用段过渡。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是用句子过渡。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藤野先生》)是场景的转换时的过渡。

“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爸爸的花儿落了》)是顺叙插叙交接时的过渡。

三是用关联词语过渡,往往是在段落的开头,用“因此”“总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或“但是”“然而”“相反地”等关联词表示上下段间的逻辑关系,这种过度多半用于议论文。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创作时曾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

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在那儿。

”这是说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交代,这就是所谓的呼应。

常见的呼应包括首尾呼应,如《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与结尾“在这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前后呼应,文章结构完整,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呼应还包括照应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一段“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点出了文章的中心,又照应了题目,是文章浑然一体。

更多的是文章内部的勾连呼应,《智取生辰纲》中的藤条、椰瓢,刚出现时看似是无关紧要的道具,其实在后面的情节中皆有重要作用,藤条让军士们与杨志愈发离心离德,椰瓢则帮助吴用等人巧妙地下了迷药。

7.首尾圆合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

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开门见山法,一开头就将话题或中心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其次还有曲径通幽法,引人入胜。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羚羊木雕》)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设置了悬念,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可以首尾呼应,凸显中心;可以引用佳句,多姿多彩;可以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可以抒情议论,气势不凡;可以环境烘托,情景合一等。

不管采用何种结尾方式,都要注意“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叶圣陶),要尽量做到有余韵、有回味,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为文章配上一个“豹尾”。

范例:我在读书中成长开头:“当你需要帮助时,书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你感到痛苦时,书会为你抚平伤口;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时,书犹如一座灯塔,为你指明航程……”这是我写在自己读书笔记上的一段话,因为我深深地爱读书。

结尾:哦,我的挚友——《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在我心中永远流着你滚烫的血液,耳畔总萦绕着你发烫的声音。

不论何时何地,我都永远为你祝福,祝你永远美丽、一如初始……校园生活偶记开篇: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初中生活马上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小生我在这个校园已奋斗三载,难免有些恋恋不舍,便大笔一挥,记下了这有滋有味的校园生活。

结尾:小生我三年来在这里哭过、笑过、激动过、失败过、开心过,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谨以此文记录我这段校园生活。

【例文借鉴】我发现枕头里面有个世界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

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市场上卖的枕头不合适,母亲决定自己动手做。

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挑过去,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

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妈妈的这只棉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

把头放上去,棉花枕头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发出霉味。

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

结果自然是我又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只好托人从外地带来一大包绿豆壳,母亲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

这只枕头比棉花枕头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

后来才知道,这些绿豆壳花了父亲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绿豆枕头了,我连做作业都会捧着它。

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上初中了,离家那天,母亲塞给我一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意给我买的。

在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听枕头中药材的嗦嗦声,那简直似在欣赏人间最美妙的音乐,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

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评语:文章以枕头为线索,表现了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

这篇文章以小见大。

从文题看,“小”枕头和“大”世界颇有意趣,小小的枕头也成为情感的出发点和凝聚点。

三个小枕头,融注了父母的爱子情,真是枕头小小,亲情浓浓。

明天就是中考昨天,夏至日,太阳黄经为90度。

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我最为感动的一天,只因为我今天参加中考。

清晨,车上,人很多。

爸爸站着,我坐着,我让爸爸坐。

爸爸不肯,爸爸说明天就是中考,你千万不能累着。

太阳很大,很圆。

而且刚刚开始燃烧。

像入场式上给运动员领路的火把,在车窗前方移动着耀眼的光。

空气中浮了些来不及散去的薄雾,一眼望去灰茫茫,早晨的天空是望不透的。

太阳升起的那片天际,涂满厚蜡似的云层,芒果红的光线从云层的皱褶间跌宕翻卷出来,似乎正被深处的暗流汹涌地推动着。

爸爸小心的翻开帆布袋,从里面掏出妈妈起早煮好的红皮鸡蛋,非让我再吃一个,在我再三推辞的时候,爸爸已经用粗壮的手指剥开了鸡蛋,莹白的蛋白被爸爸的手染成微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