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方法一、核查内容(一)核查主要指标工业总产值及其同期数,主营业务收入。

(二)核查内容1.核查企业报出的底表数据与相关财务账表、凭证数据是否一致。

2.核查企业报出的底表数据与省局数据库数据是否一致。

二、核查需准备的相关材料核查企业需准备的相关材料:(1)上述报表底表;(2)企业营业执照;(3)销售收入明细账及总账;(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5)产品生产、销售记录(产量、销量、销售价格、入库单、出库单);(6)销售凭证;(7)若被检查企业上报数据包含了下属单位或子公司的数据,则需提供能够证明下属单位或子公司实际存在的证明资料,包括:营业执照、销售收入账、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三、核查具体情况的处理(一)数据核实有困难的1.企业不存在的,工业总产值认定为0。

2.企业已关、停、搬迁、且不能证明关、停、搬迁时间的,工业总产值认定为0(同时保留工业总产值同期数)。

3.声称企业上报数据包含了下属单位或子公司的数据,又无法提供能够证明下属单位或子公司实际存在的证明资料,如营业执照、财务资料、税务资料等,且不能证明下属单位是非独立工业企业的,按下属单位不存在认定。

4.实地核查时,企业不能提供财务账、税务表的,工业总产值按有关报表、账册、凭证、记录的最小数据认定。

5.若核查组依据报告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税销售额认定的工业总产值与企业底表数相差较大,企业不认可的,须向核查组补充提交足以证明其数据真实性的书面证据(如账外账),核查组根据其补充证据决定是否予以采信。

6.实物依据采信度高于口头解释;销售收入明细账、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销售凭证、入库单、出库单等的采信度高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工业企业财务状况表等;企业会计报表的采信度高于上报的统计报表。

当上述依据发生冲突时,按高采信度依据进行认定。

(二)数据能够核实的1.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应税销售额+期末产成品—期初产成品(期末、期初产成品通过企业会计账或财务表获得)2.销售收入明细账,若有n种产品,月末结转时:产品销售金额合计=产品借方结转之和。

未结转时:产品平均销售单价=产品销售金额/产品销售收入明细账销量或出库单数量产品产值=该产品平均销售单价乘以单价产品入库单数量之和报告期工业总产值=N种产品产值之和3.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产品销售金额合计+期末产成品-期初产成品4.若企业产品生产周期长,报告期未确认入库的: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完工量×最近平均销售单价5.因企业销售收入结算方式导致收入确认滞后的: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入库单数量×平均销售单价6.若上述方法量化的工业总产值相差较大,按可信度高的数据、最小数据、几种方法平均数等顺序认定。

7.工业总产值同期数的认定(1)如果底表同期数和上年同期底表本期数相同,且不为0,将该数直接认定为上年同期数;(2)如果底表同期数和上年同期底表本期数不同,且后者不为0,将上年同期底表本期数认定为上年同期数;(3)如果底表同期数和上年同期底表本期数均为0或企业不能提供有关底表,依据开业时间和查账结果认定上年同期数。

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抽查技术方案一、抽查内容1.抽查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完成额。

2.抽查内容:(1)抽查的项目(单位)或房地产企业基本情况是否属实;(2)抽中的项目或企业是否存在,基层表编码、企业(单位)名称和项目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是否准确,项目(或企业)其他概况指标填写、开工时间是否正确,报表填报是否规范等;(3)抽取的项目(单位)上报的数据与相关财务帐表、发票数据等凭证是否一致。

二、抽查需准备提供的项目资料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报表(H201表)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统计报表(X202、X203、X203-1表);2.项目单位营业执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开工许可证;3.与项目有关的施工合同,项目开始建设以来发生的土地购置费用及缴费发票,包括土地出让合同、土地费用付款凭证等;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自项目开始建设以来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合计数、相关支付凭据和施工方的建筑业营业税发票;6.自项目开始建设以来购置的设备名称、设备生产厂家及购置发票。

三、抽查方法1.查看项目(单位)法人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工许可证,核实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计划总投资和开工时间、登记注册类型等,核实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存在?是否为法人?填写附表1、2中的相关指标。

2.查看项目(单位)留存的原始报表(统计台账),填写附表1、2、3、4中的项目(单位)的原始上报数据。

3.查看项目(单位)项目施工合同和甲方的支付工程款凭证、设备工器具购置发票、土地出让合同和土地费用付款凭证等,初步认定建安、设备购置和其他费用数据。

4.实地查看项目(单位)施工现场:①根据施工情况,判定项目是续建还是当年新开工(项目永久性工程打桩或控制性工程动工)?②如有设备购置,查看设备安装到位情况,是否提前报送设备投资?如有土地购置活动,是否单纯土地平整或单纯购买土地?③根据施工进度情况(部位法),推算建安工程投资。

四、抽查的具体情况认定1.定性认定(1)项目单位不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认定为0,计划总投资确认为0。

(2)项目单位不能现场查看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认定为0,计划总投资确认为0。

(3)实地核查时,项目单位不能提供缴费发票、工程款支付凭据、设备购置发票的,新建项目不能提供土地费用支付凭证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按有关报表、账册、凭证、记录的最小数据认定,计划总投资按照项目批复确认。

若核查组依据报告期发票收据等认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与项目(企业)单位底表数相差较大,核查组须要求项目单位补充提交足以证明其数据真实性的书面证据。

(4)如现场核查时,项目(单位)人员、材料不齐全,需要集中核查时,项目(企业)单位不到场接受检查的,或项目(企业)单位到场但未提供能够证明其实际存在的证明资料,如营业执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单位及文号、施工合同等,致使核查组无法认定的,按项目单位不存在认定,即使查看了施工现场,也视同假现场。

(5)实物依据采信度高于口头解释;凭据、发票等收据的采信度高于会计报表;项目单位会计报表的采信度高于上报的统计报表。

当依据发生冲突时,按高采信度依据进行认定。

2.定量认定(1)报告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报告期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其他费用(2)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按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认定。

计算方法有两种:①投资完成额按照单价法进行计算: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实际完成的工作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1+利润率)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实际完成工作量×预算单价)+(人工费×间接费率)]×(1+利润率)或: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实际完成的实物量×预算单价+(人工费×间接费率)+(人工率×利润率)]②投资完成额按照部位进度法进行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进度(%)],其中报告期各部位实际完成进度由甲方、乙方工程管理人员和监理方监理人员确认。

3.建筑安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和本年投资完成额应分别与自项目开始建设以来和今年以来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合计数、相关支付凭据(含建筑业营业税发票)相符。

4.需要安装的设备投资完成额应在设备正式开始安装之后才能计算;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则应在到位并验收合格后计算完成投资。

所购置的设备应有明确的厂家、型号、价格,以及购买发票或支付凭证。

5.其他费用投资按财务实际支出认定。

费用项目主要包括:土地购置费、勘察设计费、建设期应付利息、合同公证费等,按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方法计算,具体包含的每一项都应有支付凭据。

6.固定资产(房地产开发)计划总投资:以建设项目立项批复数据为准来确定,没有批复的,按当前实际施工工程计划投资确定。

单纯购置项目按照购置计划或实际发生的金额确认计划总投资。

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检查技术方案一、检查指标和内容(一)检查指标建筑业总产值及其同期数。

(二)检查内容1.检查企业报出的底表数据与相关财务账表、凭证数据是否一致。

2. 检查企业报出的底表数据与省统计局收到数据是否一致。

二、检查需准备的相关材料1.检查地统计局留存企业报表: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表(C202表)、建筑业企业财务状况表(C203表)。

2.检查企业需准备的相关材料:①企业基本情况材料: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明,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②生产经营情况材料:施工许可证,工程合同文本,统计台账,工程结算凭证,报告期和上年同期的企业统计底表,与统计报表同期的营业税纳税凭证,企业财务报表及原始统计台账等。

三、检查方式1.查看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资质证书、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照,核实企业类型、企业基本信息及主要业务活动,填写企业基本情况核查表(附表1)第1-6栏。

2.查看企业的劳动工资报表,或查看企业项目人员情况表(统计台账),填写附表第7栏,如果企业临时招聘了农民工等现场施工人员,工作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应与企业在册人员合并计算期末人员。

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项取数填写附表1第8栏。

3.查看企业原始统计报表,摘抄相关数据填写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核查表(附表2)的1-2栏。

4.实地检查时两种简易计算建筑业总产值的方法:①若企业有完整的原始统计台账,则建筑业总产值为统计台账中企业自年初累计、经业主(监理)确认的实际完成的产值数(或各分项工程经确认的产值总计数)。

②若企业没有原始统计台账,可查看企业的建筑业营业税纳税凭证,用建筑业营业税纳税额除以建筑业营业税税率(0.03)估算核对建筑业总产值。

四、检查具体情况的处理(一)定性认定1.企业不存在的,企业已关、停、搬迁且不能证明关、停、搬迁时间的,建筑业总产值认定为0。

2.声称企业上报数据包含下属单位或子公司数据但无法提供能证明下属单位或子公司实际存在的证明资料,如营业执照、财务资料、税务资料等,且不能证明下属单位是非独立建筑业企业的,按下属单位不存在认定。

3.实地检查时,不能提供财务账表等相关材料,建筑业总产值按有关报表、台账、记录或凭证的最小数据认定。

4.集中检查时企业不到场接受检查或到场但未能提供证明其实际存在的证明资料,如营业执照、财务资料、税务资料等致使检查组无法认定的,按企业不存在处理。

5.若检查组认定的建筑业总产值与企业底表数相差较大,企业不认可的,须向检查组补充提交足以证明其数据真实性的书面证据(如财务结算与生产核算时点不同一),检查组根据其补充证据决定是否予以采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