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二次融合技术在本地的探索与实践_郑欣(0821)

一二次融合技术在本地的探索与实践_郑欣(0821)

7
03 2016年配电自动化工作基本情况(设备)
(2)XX成套开关到货贴“不合格”标签、PT频繁爆炸、开关操 作坏导致无法分合等问题。 (3)XX开关柜及继电保护装置无独立零序CT、继保装置启动 电流大、继保装置动作时间长引起越级等问题。 (4)XX开关柜及继电保护装置继保装置动作时间长引起越级、 继保装置动作过程处于“冷却状态”等问题。 (5)XX站用变装置无“五防” 存在安全隐患、空开配置不合理 等问题。
二、研究成果
(五)二次端子箱第三款:长、宽、高分别是374mm*120mm*310mm,与第二款 二次端子箱相比,长、宽、高均缩短,端子箱外观看更加小巧,简洁。
17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六)实用新型专利1项,名称“二次端子箱”
18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一二次融合技术在本地的探索与实践
汇报人:郑欣 广州南沙供电局
1 2 3
2
01 2016-当前配电自动化基本情况
单位
同步建 同步投 已建设 已投运 终端投 终端在 设终端 运率 终端 终端 运率 线率
终端正 确动作

南沙 256 100% 959 936 97.6% 96.97% 96.81%
南沙 145 100% 1110 1022 98.1% 97.38% 94.56%
25
03 V1.0阶段—高可靠性终端的研究
26
03 V1.0阶段—高可靠性终端的研究
27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1、部分厂家的开关及终端已经不在生产。 2、无备品备件更换。 3、存在通过其他终端替代的可能。 (二)研究方法 1、摸查存在该问题终端的型号、数量及终端的特性。 2、测试该类型开关及终端的端子定义。 3、寻找可替代终端。 (三)研究成效:实现部分终端的替代 (四)不足之处:通用性差
12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一)二次端子箱外观设计
13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二)二次端子箱内部设计
14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三)二次端子箱第一款:长、宽、高分别是374mm*250mm*310mm,二次端子 箱内部除二次端子外,有分闸、合闸按钮,分合闸压板,远方、就地把手,可 以在二次端子箱处对自动化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
20
03 V1.0阶段—一体化终端的研究
配电自动化 计量自动化 电能质量监测
一体化配电终端
1. 促进配电自动化、计量自 动化的融合,推进一体化 运维,提高工作效率
2. 为今后对配电网的统一规 划、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
南沙鱼飞F8小乌村16号综合房
——广州供电局首台集计量、电能质量和配电自动 化功能一体化配电终端
28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29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30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31
03 V1.0阶段—终端替代方案的研究
32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配电网自动化水平
配电自动化终端日益普及,终端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 南沙供电局配电网自动化装备水平底子弱,发展快
故障


故障


故障


故障


故障


故障


配电 自动化
三遥六路 220V双路主电源+48V锂电池 48V开关操作电源 GPRS
计量 自动化
双路配变计量 DTU提供24V供电 GPRS
电能质量 监测
电压偏差 频率偏差 谐波 电压波动和闪变 三相不平衡
10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一)研究背景 1、自动化终端的型号、接口不一,给运维工作造成很大困扰。 2、自动化终端的生命周期远小于自动化开关的生命周期。 3、公司新安规规定,在电流回路上操作,一定要有“看得到”的短接点。
11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34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软件 系统
配置表格化:自动解析配置、生成实时数据库 数据通用化:统一采样及状态量数据实时库 修改人性化:控制逻辑模块化 升级简单化:可根据运行模式升级
35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对应
对应
航插针脚
插件端子
CPU管脚或输入输出通道
航插针脚定义变化时,只需要修改软件配置就可以使控制器与之匹配,而无需重 新修改硬接线
三、取得成效
(一)施工、安装方面 1、二次端子箱安装方面,与各种终端都可以匹配。二次端子箱适宜安装在 FTU的同一水平面或其上面。对于杆装,适合同杆安装,端子箱在FTU的上面, 端子箱到FTU的二次电缆接线长度为2米即可,一般离地面4~6米;对于塔装, 端子箱可以在FTU的上面或同一水平面安装,端子箱到FTU的二次电缆接线长 度2米即可,一般离地面4~6米,具体安装位置视现场情况而定。 2、二次端子箱施工时间短,减少停电时间。施工前需准备二次线缆号码管、 剥线钳、电工刀、斜口钳。停电前先把二次端子箱固定在杆塔上,停电后, 拆下FTU的二次控制电缆,整个剪缆到接完时间不超过30分钟。
6
03 2016年配电自动化工作基本情况(设备)
验收&运行情况 (1)验收发现XX成套柱上开关CT变比、电源回路公用空开等 问题,联合试验研究院对成套开关进行试验。 成套柱上负荷开关设备提供的相序电流互感器参数应为
“600/5,10P10,5VA”,零序电流互感器应参数为 “100/5,10P10,2.5VA”。 控制器供电回路与电压采集串行公用同一空开,如空开打下, 控制器错误判断线路电压情况,执行逻辑合闸误致线路合环 运行的问题。
柱上开关控制器行业现状
柱上断路器和柱上负荷开关控制逻辑迥异,各厂家FTU与 开关一一对应,通用性差,备品备件需求量大,管理复杂
控制器通用化需求
通用的硬件平台和接口、整合不同控制功能的软件系统, 形成通用化的FTU,满足自动化、智能化要求
33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通用化硬件平台设计 嵌入式系统核心单元 通用的接口设计 通用的人机界面设计 通用外围模块
15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二、研究成果
(四)二次端子箱第二款:长、宽、高分别是374mm*200mm*310mm,与第一款 二次端子箱相比,长、宽、高均缩短,去掉了二次端子箱的分闸压压板及按钮, 不能在二次端子箱处对自动化开关进行分合闸操作。
16
03 V1.0阶段—可带电更换、易操作的控制器端子箱研究
5
03 2016年配电自动化工作基本情况
自动化线路故障隔离情况: 1、自动化开关直接隔离故障215次(重合成功78.2%); 2、配合变电站开关隔离故障29次。 自动化设备验收发现的问题: 1、自动化柱上开关、开关柜一次设备问题6宗; 2、终端、继电保护二次设备问题8宗; 3、开展自动化设备故障分析7宗。
8
03 2017年自动化规划
1、线路自动化改造规划: (1)2017年架空线路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 (2)2017年线路自动化改造99条,新增&改造终端720套; (2)2018年A+地区线路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 (3)2020年线路自动化全覆盖。 2、配网光纤规划: (1)2017年建设4条主干光纤网络; (2)2018年高可靠性自贸示范区、九大自贸区板块光纤全覆盖; (3)2020年光纤全覆盖。
(二)研究内容 1、以在南沙供电局使用较多的珠海许继、西安前进柱上开关为研究对象,测试 这些厂家不同类型的开关(电磁型、弹操型)所匹配的控制器二次端子航空插头 各端子的功能,综合各种不同类型的开关及终端二次端子的功能,设计出能匹配 不同类型开关、不同厂家终端的二次端子箱。 2、二次端子箱包括电流回路、电压回路、控制回路、电源回路四个端子排,每 个端子排端子总数能容量各回路的最大回路数,确保各种开关、终端能够与二次 端子箱匹配。 3、电流回路共六个端子,电压回路共六个端子,控制回路共十个端子,电源回 路共六个端子,二次端子箱使用不锈钢箱体。
站房(柱上开关)覆盖率(%):53.2%
数据来自2016年12月广州配网调度月报
3
02 2011-现在,配电自动化“体量变化”
自动化线路 176
自动化线路覆盖率 51%
10 2011
2017
8% 2011
2017
4
03 2016年配电自动化工作基本情况
配电自动化指标: 1、同步投运率、终端投运率、终端正确动作率:排名第一; 2、终端在线率,排名第二。 遥控工作: 1、遥控操作:遥控送电656次,遥控转电、遥控合环转电、遥 控隔离故障76次,总次数位列第一; 2、遥控成功率95.21%。
开入量配置表
36
03 V2.0阶段—通用化的终端研究
建立实时数据库,准备好所有可能需要的数据。 功能软件架构在数据库上层,数据计算和处理软件模块标准化 外部功能需求的改变只影响上层功能软件,不影响数据库和底层数据
计算软件,保证软件的稳定可靠,是实现控制功能通用性的基础。
数据类型
数据名称
定值
初始化
输入 管脚
结构体
数据
处理 函数
每一类保护 设计一个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