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桑树历史地位及价值

桑树历史地位及价值

茧经蒸后,煮熟程度只有60%~70%,加之茧的大小,厚薄和茧在笼中位置,使茧的内部与之间的煮熟程度有很大差异,必须再经过一定的热处理而补充煮熟,使没熟的茧进一步煮熟,已熟的部分得到保护从而使茧的煮熟程度趋于一致,从而达到调整的作用。

在调整部,配置的温度应逐渐降低,使煮熟程度慢慢达到平衡和茧吸水,防止瘪茧的产生。

4、每笼茧量要均匀笼茧量的多少,也影响茧的渗透和煮熟,茧量多,汽和水在短时间内不易迅速渗透到各粒茧,不利于渗透和煮熟,因此,煮茧时的加茧量要均匀。

煮熟茧放置时间长,蛹酸会大量浸出,因桶汤酸度增大,易使PH值降低,造成解舒下降,因此,缫丝时必须保持热茧热缫。

保证热茧热缫的首要条件是要始终保持一定的煮茧量而没有空笼,当煮茧能力高时,可减少每笼的茧量,降低每笼茧量有利于煮熟均匀。

煮茧空笼的另一不利影响是煮茧汤的流量会不一致,当有茧时,由于茧腔吸水而流量减少,空笼时流量会变大,流量不稳定会导致煮茧汤的浓度不一,从而影响生丝的色泽。

总之,煮茧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煮茧的质量,对缫丝生产不利。

所以,在煮茧过程中,必须保证各区段均匀煮茧,各工序操作均匀,才能提高煮熟茧质量,从而有利于生丝产量、质量的提高。

桑树历史地位及价值罗太义姜庆波(云南省农科院蚕蜂研究所蒙自661101)养蚕业起源于中国,自黄帝至周代延续数千年,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只为中国所独占,是中国的专有产物。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凿通西域,历时13年之久,终于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进而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商大道。

张骞当时带出去的主要货物就是丝绸。

黄河中游地区的蚕桑事业的发达足以证明这一点。

丝绸之路历经千年不衰,其主要的支撑就是蚕桑事业的持续发展。

从北方到南方桑蚕业对我国富国裕民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养蚕技术和中国丝绸通过海上和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

从时间和方向上来说,养蚕业是先东北而渐向西南,先传播到朝鲜、日本,再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

大约自宋朝至清初,养蚕业已渐渐为不同国家所重视,并都各自采取措施和政策,积极发展蚕丝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扩大,桑树资源随被引进到世界各地,走向了拉丁美洲、南非、北非和南北美洲,带动了世界蚕桑业的发展。

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世界蚕丝业生产逐步形成了三大分布区域,即以中国和日本为主的东北亚蚕丝产区;以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为主的蚕丝产区;北非和南北美洲蚕丝产区。

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入,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改变,丝绸成为主要的外销品之一。

于是中国的蚕桑生产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

据有关资料统计,至30年代,全国有桑田429万余亩,养蚕农户约计300余万家,占农户总数5.1%。

养蚕农民约1900万人,加上柞蚕业者共有2400万人。

1931年全国家蚕茧产量曾高达22.08万吨。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的桑蚕产业起起落落,发展不明显。

1970与1977年中国的桑蚕茧产量与生丝产量先后超过日本,重新跃居世界首位。

改革开放以后,1985年世界蚕茧总产量为48.35万吨,我国33.5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9.45%;同年世界生丝总产量为49278吨,中国为32790吨,占世界总产量66.54%。

80年代后期,中国生丝出口量约占国际贸易量的96%,绸缎出口量约占国际贸易量的40%,随着改革开放的逐年深入,生产条件的改善,养蚕技术的进步和丝绸工业技术改造计划的实施,蚕茧质量有所提高,丝绸工业结构的改善,丝绸产品的水平与档次在落后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明显上升。

最近几年,特别是我国在西部实施大开发战略以来,实行退耕还林等一系列富民优惠政策,使中国桑蚕业在经历一段磨难之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青春,迎来它的全新的黄金时代。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了。

在新世纪伊始,全国性地支持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还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树种呢?“中华圣树”——桑树,它是我国优良乡土树种之一,具有多种效益。

想让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再次发扬光大。

这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以蚕桑生产为主的桑蚕业,进而充分发挥其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优势,以达到持续发展、富国裕民的目的。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为368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2%。

每年以1万km2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有50亿t泥沙进入水库、湖泊,造成生态性灾害。

每年增加沙漠化土地面积2460 km2。

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68.9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7.6%。

全国“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地面积每年增加200万hm2。

我国“三化”草地面积1.35亿hm2,占草地总面积的l/3。

另外,由于工业、城市用地的增加,全国耕地减少0.17亿hm2。

湿地在大量减少,举一个例子,长江下游1949年湖泊面积25829 km2,目前仅有14073km2,减少45.5%。

50年代初期,三江平原的沼泽、湖泊、湿草甸等类型的湿地连绵不断,湿地面积达534.5万hm2,占平原面积的80.17%,本世纪经过4次大规模农业开垦,耕地扩大5.8倍,而湿地减少300多万hm2。

党的十五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发展“中华圣树”——桑树这个树种在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今天有着特殊的意义。

桑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在降水量甚至少到一百五十毫米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区,仍然能在基本自然状态下生长发育。

桑树抗性强,能抗摄氏零下30多度的低温,也能忍受摄氏40度的高温,桑树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在PH值4.5—8.5的范围内都能生长,土壤含盐量在0.2%时桑树也能正常生长,所以桑树在中国南北方都能生长。

桑树不同于其它树种的最明显之处是其根系的发达。

桑树的根垂直分布最深可达4米多。

有着贮水功能的根系网络,有极强的遏制风沙、保持水土能力。

其地下根系分布的面积常为树冠投影面积的4—5倍之多,有的甚至高达七八倍,根系在地下所占的空间超过地上部分。

发达而能储水的地下根系网络,足以保证桑树在年降水量250—300毫米的干燥气候条件下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供应。

通过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调查,一年生桑树的定植苗,其根系总长度达1000米,十年生达10000米。

最深的主根系达8米,侧根最长超过9米。

沙地上一年生定植苗,树冠为1米直径,而其根系向四周辐射的圆面积直径则超过4米,根系分布面积为树冠投影面积之15倍之多。

同样30年生的树种,桑树在北纬42°、年降水量300毫米的干旱沙地中生长量为刺槐、榆树的五倍。

桑树强大的根系,使得它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保土功能,在土壤墒情较好时,一般不需要浇水即能栽植成活。

因此桑树是北方众多省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首选树种之一。

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现代社会的需求来全面认识中国的桑树,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观念和认识。

桑树属桑科桑属,有许多种和变种,通过科研人员对桑品种资源的调查和收集,表明中国有十五个种和四个变种,公认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

在中国,从寒冷的东北到炎热的海南岛,从东海之滨到塔里木盆地西缘、西藏都有桑树家族的种和变种分布。

泉州有唐桑,北京有汉桑,西藏有一株桑树王,围径24米。

全国各地各省都有古桑存在,足见中国是桑树的重点分布地。

桑树不但分布广,萌生能力极强,年年刈割而能年年萌生。

桑树还是一种长寿树种,经千年而能正常结果。

更令人称奇的是桑树没有大小年,进入产果期后年年都是盛产。

即使是千年老树,依然年年硕果累累。

这种长寿而能盛果的果树在世界上也是稀有的。

由于桑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在林业建设中可起到重大作用。

桑树可以作为城市绿化树种:桑树为伞形树冠,也可通过人为修剪,可将树形修成高角酒杯型,是良好的庭园树种,桑属中有些变种,如龙桑、垂桑,姿态特殊,是优雅的观赏树种。

桑树可以作用材树种:桑树木材致密坚韧,其大中径材是不可多得的良材。

古代兵器弓、箭中的弓即取材桑木,现代的多种民族兵器也取用桑木制作,音色别致。

桑树是一个节水树种,这对于北方干旱地区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意义非常重大!桑树的果、叶、枝、皮皆为良药,无论是果、叶、皮、根所含的氨基酸,都非常丰富,达17—18种之多。

其抗氧化物质之丰富也令人惊奇,某些提取物经临床试验,足以延年益寿。

其营养价值非常高,以蚕儿为例:针尖大小的一粒蚕卵,孵化成幼蚕,至作茧成蛹,约为一个月,体重增加高达12000—14000倍。

一个茧抽丝可长达1400—2400米!而其饲料只是桑叶一种,所食总量也只有40克左右,可见桑叶营养之丰富和无毒。

1 桑根在桑园改造更新时,常常挖掘桑树,得到大量的桑根.1.1 制造降压剂桑根剥去根皮,热水浸泡,过滤,浓缩得粉状物Ⅰ;剥离的桑根皮,蒸煮,酒精抽提,过滤,浓缩得粉状物Ⅱ.将I和Ⅱ混合,即得降压剂.1.2 制造桑根酒桑根风干,切碎,煮沸,得浸泡液,其碎渣再加适量烧酒蒸煮,蒸煮渣用浸泡液浸泡,最后的浸泡液再加食用酒精和适量香精即成桑根酒.1.3 制造护发素桑根煮沸,冷却,加乙醇,过滤,于滤液中加适量香精即成护发素.1.4 其他桑根还可用来制造桑根茶,提取碳酸钾,硫酸钾,钾盐,美发露油等.2 桑枝桑枝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其中桑皮中的纤维含量非常高,且强力大,伸度好,适合制造人造棉,人造丝和纸张.2.1 培育食用菌利用桑树夏伐后得的大量桑条可培育黑木耳,银耳,香菇和平菇等食用菌.例如培养香菇,其生产过程为:桑枝粉碎成屑,并按桑枝78份,麸皮20份,石膏粉1份,蔗糖1份,水适量的比例混合,装袋,灭菌,接种,培养,收菇.2.2 生产纤维板桑树夏伐后有大量的桑条,可用来生产纤维板.其生产过程为:桑条储备,木片制备,碱法蒸煮,纤维分离,打浆,施胶,模框成型,机械预压,热压,湿处理,截边.2.3 制造人造棉其生产过程为:剥好桑皮,选料,浸料,碱煮,皂化,浸酸,漂白,脱氧,软化,梳弹,即成人造棉.再进一步抽丝,纺线,织布.2.4 造纸桑皮是造纸工业的好原料.其生产过程为:刮好桑皮,蒸煮,洗涤,漂白,打浆,筛选,抄纸,然后进一步制成宣纸,擦镜纸,滤纸,卷烟纸,打字蜡纸等多种高级纸.2.5 制人造丝其生产过程为:刮好桑皮,蒸煮,洗涤,漂白,打浆,碱化,撒碎与老化,磺酸化,皂化,水解,然后形成具有一定粘度和熟度的纤维.最后再经纺丝泵和纺织机喷头抽丝,洗涤,碱处理,脱硫,洗涤,干燥后即为人造丝成品.2.6 提取果胶利用桑皮加工人造棉,人造丝,纸浆的碱煮废水,可用来提取果胶,其过程为:废水,过滤,酸化,沉淀,干燥,成品.2.7 其他桑枝用机器切成片,是很好的中药,可治风湿痛,关节痛,手足麻木,脚气病等症.桑枝还可用来提取葡萄糖.3 桑叶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约占地上部产量的64%,也是栽桑养蚕的目的收获物.据测定,桑叶的主要成分是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类,灰分等.桑叶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成分和维生素含量丰富,适于食用;桑叶中含有的糖,脂肪,氨基酸,胆碱,有机酸,胡萝卜素,VB1,VB2,VC,叶酸和钾,钙,磷,铁,锰营养元素,以及铜,锌等许多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降压,降脂,抗衰老,增加耐力,降低血脂含量,降低胆固醇,抑制肠内有害细菌繁殖和过氧化物产生等独特功效,对人体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桑叶味甘,性平,寒,可清肝明目聪耳,镇静神经,润肺热,止咳,通关节,因此在祖国医学中被列为中药.国家卫生部已将其列为药食两用品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