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画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2、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并学习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她。
3、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字,继续复习巩固学过的部首。
教学重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祖国的秀美山川,受到美的熏陶。
2、运用各种方法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巩固学过的部首。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流动的画“的含义。
教学难点:1、学习“流动的画”美景之后创编小诗。
2、想象“我忽然看见”了什么,进行想象练习。
一、情景导入:1、看到墙上房天启同学的绘画作品,老师想到一首小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还是一首谜语,谜底是——(画)2、板书:画。
用“()的画”填空。
3、引出课题:流动的画。
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流动”二字,学生书空。
4、质疑环节: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副板书:学生的问题,有什么?为什么?)二、学习字词:1、打开书20页,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
2、同桌互相读书,每人读一段,谁读得好就夸夸他,谁有困难就帮帮他。
3、请两个同学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当评委,看他们的字音是否读准了。
4、出示课文要求掌握的所有生词,学生自己读一遍,请小老师带读生词。
5、出示:山腰、弄脏(1)纠正字音:弄nònɡ,带拼音读词。
(2)观察这两个词,谁发现其中的秘密。
(腰和脏都带月字旁)带月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人体器官)“脏”字怎么与人体器官有关系?(“脏”是多音字,当它读zànɡ时表示内脏,如心脏、肝脏等就与人体有关了)(3)再说几个带月字旁的字。
6、出示:变字小魔术:幅-()+()=()选字填空:幅福富幸()一()画()有7、出示:呜啦哦哪观察有什么特点?(都有口字旁)口字旁的字通常与嘴的活动有关,观察下面的字.(1)呜——读一读,这是什么声音?(火车的汽笛声)这条长长的横线是什么?(破折号)破折号在这里表示声音的延长,而“呜”表示的是声音。
(2)出示两组句子:哦,妈妈,我知道啦!妈妈说:“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轻声读一读,这里面带口字旁的字怎样读?为什么轻轻读?表示什么语气?8、出示所有生字,做“开火车”和“不能说”的游戏,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分析课文1、生字回到课文后你还会认识它们吗?自己读一遍课文。
2、观察课文的插图,找一找作者乘坐的小火车在哪里呢?指一指。
3、刚才同学提出了“流动的画里有什么”的问题,现在自己读第一段课文,用横线画出流动的画中有哪些景色?4、出示描写景色的三句话。
(1)这里有几句话?省略号也表示一句完整的话,所以一共三句话。
(2)自己读读这三句话,你最喜欢哪句话中的景色,给大家读一读。
(3)学习“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一句出示生字“纱”,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白纱”就是“白色的纱巾”,是不是“山腰上飘着白色的纱巾”?在这里“白纱”指什么?(白云)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为什么作者不写“山腰飘着白云”,而写“山腰飘着白纱”?读一读体会一下比喻的好处。
女生感情朗读这句话,读出朦朦胧胧的美感来。
(4)学习“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一句见过“汽车往来穿梭”吗?课件出示小汽车来来往往的样子,体会人们忙碌的辛勤工作的情景。
老师最喜欢“满”这个字了,为什么不用“开着鲜花”而说“开满鲜花”呢?体会漫山遍野鲜花盛开的景象。
指名读,男生读。
(5)学习“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一句能把“好似”换一个词理解吗?(好像、仿佛)为什么把水库比喻成“明镜”?体会安宁、安静的美。
5、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6、指三人有感情朗读。
7、全班同学喜欢哪句就站起来读哪句。
8、同学们坐过火车吗?现在就请你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坐上“梦幻号”旅游列车做一次旅行吧!呜——火车开啦!火车离开了车站,开到了高山上,只见窗外小河——(学生接读)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火车继续前行,旁边是一条高速公路,只见公路上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火车一拐弯,远远地望见一座大水库,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
9、睁开眼睛,刚才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板书:美)10、注意看课文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不能模仿课文的样子也当一回小诗人说一两句小诗。
11、小结:流动的画又是一副美丽的画。
12、在这幅美丽的画中,还有一个懂事的娃娃哪。
读第二段找一找为什么说他是个“懂事的娃娃”?(1)读读“我”的话。
(2)“我”是怎样由一个“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的娃娃变成一个懂事的娃娃?出示:我忽然看见——请两人接读,想象“我看到什么了”?(窗外的美景、妈妈的表情、眼神、动作等)(4)我们学着妈妈的样,夸一夸他吧“祖国的画中,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13、总结:愿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成为明白事理、知错能改的祖国的懂事娃娃。
四、指导写字1、观察“扔”字,怎样才能把它写好看。
(左窄右宽,笔画“横折折折钩”)2、看老师写这个字。
3、把书上的字描一描。
4、在田格本上写一个字。
5、投影展示,评价。
6、再写一个字。
【板书设计】流动的画美懂事的娃娃爱《祖国在我心间》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2.认识“示字旁”,掌握生字的笔顺。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祖国是多么“辽阔”。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重点: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祖国是多么“辽阔”。
教学难点; 体会“祖国在我心间”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实物引入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地球仪)2.你对地球仪了解吗?当一个地球仪摆在小作者面前时,他从地球仪上找到了很多地方。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都找到了哪些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新的儿歌《祖国在我心间》。
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怎么写“祖国”两字。
“祖国”的“祖”是示字旁。
(用红笔写示字旁)。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快速地翻到第22页,认真读课文,对照课文后面的认字表和生字表,把要求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会写的字用圆圈圈出。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在字的下面点上点,然后你自己想办法解决。
2.认字比赛:四个人为一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认字又快又准。
3.检测学生的生字识记情况。
教师着重让识记有困难的学生认读。
4.自己把课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读正确。
5、小组轮读课文,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教师提出要求:读的同学要读准确,听的同学要听仔细,看谁读得好,看谁听得认真。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读诗歌,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巡视指导,最好在一、两个小组内听完学生的讨论、汇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内容:(1)妈妈为什么夸“我”的眼睛尖?“我”的眼睛为什么这么尖?(2)“我”找到的三个地方在地球仪上各是什么样子的?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看到祖国像一只金鸡昂首在太平洋边,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中国的面积怎么样?中国真了不起,我们为祖国而骄傲!谁能骄傲地把这首诗读一读?教师范读。
四、自主活动,拓展延伸你能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北京和你的家乡吗?(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找到自己的家乡)五、记忆生字,指导书写1.游戏巩固生字。
教师在一张中国版图形状的白纸上粘贴上写有生字的各种水果图片,组织学生采摘,识记生字,组词。
你怎么记住这个字?2.指导书写生字。
这7个字,每个字是什么偏旁?每个字有几笔?这些笔画是怎样搭在一起的?笔顺是什么?自己试着写一写、说一说。
你们认为哪个字最好写?说说怎样写好?3.教师重点强调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要规范板书,强调格式,偏旁可用红笔标出板书设计:第一眼中国祖国在我心间第二眼北京第三眼故乡不懂就问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运用前面所学过的独立认字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书写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孙中山先生“不懂就问”的精神。
3、通过创设情境,亲身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爱问、敢问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ppt课文的题目是:“不懂就问”。
指名读课题(2人)。
全班一起读课题。
2、学习“懂”------用懂组词(懂事、懂行、)3、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不懂就问》(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3、学习生词(读这些词语)照例、段落、习惯、意思、教室、顿时、糊涂、摇头晃脑、讲解、惊吓戒尺、私塾、(老师稍作解释)一字不错、(积累这样的词语:一声不吭、一声不响、一言不发、,一成不变,一尘不染,一毛不拔,一窍不通,一丝不苟,一丝不挂,一钱不值,一笔不动)4、自己再读一边课文5、学生质疑预设: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要壮着胆子?为什么孙中山问问题其他同学都吓呆了?)导语: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三、精读课文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自然段)2、这个小故事说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的事,谁在课前查找资料了,能给大家讲一讲孙中山。
(学生自由介绍资料,以小组形式介绍、自己向全班介绍。
)老师补充介绍资料。
附:资料孙中山生平简介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图片在孙中山小的时候是没有学校的,想上学就要到私塾,私塾是那个时候由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没有教材,也没有学习的年限。
那个时候称呼老师为“先生”。
先生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学生不许多问。
四、复习生字。
1、大家课文学的真好,老师奖励同学们玩个小游戏:生字对对碰。
要想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先来认认生字,这些生字,如果你认识就大声读出来。
2、请你一边摆生字卡片一边读。
3、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吧!老师说字,学生找,老师说:“对对碰”,学生同桌对卡片。
“诵”“思”(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个字)“糊涂”“吓”(组词)“鸦雀无声”“拿”(说记字方法)4、一边读一边收生字卡片。
5、有几个字娃娃特别淘气,刚才跑出去玩,现在又回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
(“私、段、晃、既、养”)(四)写字。
1、课文中有一些字是要求同学们会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