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国奉献

爱国奉献

爱国奉献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培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是新时期加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我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如何引导广大官兵深刻认识爱国奉献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我军建设的重大意义,熔铸爱国之魂、报国之志,这是不断深化爱国奉献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一讲弘扬爱国主义振兴中华民族爱国奉献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凝聚起来的一种对祖国的深厚热爱之情及为之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崇高情感。

它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锦绣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乡土乡亲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意识以及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斗争、勇于献身的精神。

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也就是说,爱国与奉献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爱国必须奉献,奉献是爱国的集中表现,两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爱国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尽劫难而不衰,屡遭侵略而未亡,而且不断地发展壮大,繁衍至今,爱国奉献精神是巨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她把中华民族凝聚成坚不可摧的整体,她把我们祖国不断推向文明进步。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定义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的祖国的热爱和忠诚,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

任何一个人总是属于一个民族,在一个国度中生长、生活着,使用这个民族的语言,遵循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由于祖祖辈辈生长在这个民族,这个国度,吸吮着这片土地的营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逐渐产生并巩固起来一种明确而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朴素真挚而又深厚的乡土感情,生活在这一国度里的人们,对养育他们的国土有着共同的感情,对祖先创立的文明有着共同的难以割裂的情感。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就是这种感情的流露。

随着人们实践生活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真挚朴素的感情,就会逐渐发展成为共同体内部整个群体的共同心理文化素质,并逐渐凝聚升华为一种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为人们共同等崇的爱国奉献精神。

人们对祖国的这种热爱之情,不仅表现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而且表现为对祖国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成果的热爱与尊崇,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以及为维护和追求祖国与人民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世代流传,发扬光大。

我们中华民族在神州大地上生息、繁衍,奋斗了5000多年。

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这一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悠久远长。

她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灵魂,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只有伟大的民族、勤劳的人民才会有始终不渝的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勤劳勇敢、充满生机与活力、崇尚爱国奉献的伟大民族。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内容极其广泛而丰富,并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表现为,我们祖国的祖先世代相承地开发祖国资源,改造祖国山河,不断创造和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建立了像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世界闻名的城市,修筑了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等著名水利工程,构建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开凿了沟通南北的最长最早的人工大运河——京杭大运河。

我们有许多驰名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祖国的富强贡献了毕生力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繁荣建立了不朽功勋。

被誉为“四大发明”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高度发展的象征,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使我们祖国从公元3世纪到15世纪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在科学技术方面处于较西方遥遥领先的地位,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山河的强烈情感,显示出中华儿女积极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和伟大力量。

其次,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集中表现为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在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的亲近融合,国家的集中统一,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民族分裂和地方割据只是短暂的瞬间。

这正是爱国主义巨大精神力量的作用之所在。

为了反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和民族压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给反动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就是在剥削阶级内部也涌现出一批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反对国家分裂的英雄人物,他们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为祖国、为人民的尊严和利益而战,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颂歌。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忧国忧民,表示为了国家“虽九死其犹未悔”,写下了不朽诗篇《离骚》,倾注了他与国家同荣辱共存亡的深厚感情,其英魂与日月同辉。

再次,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还表现为抵抗外来干涉与侵略,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和主权、领土的完整。

西汉名将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一生戍边抗敌,驰骋疆场,先后六次率兵出征打败匈奴,24岁便为国捐躯。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在20年的抗金斗争中,为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率领岳家军英勇战斗,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充分反映了岳飞及其岳家军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明朝抗候英雄戚继光以“骄子莫问国鼎重,郁葱佳气满神京”的气概,抵抗倭寇十数年,取得了重大胜利,维护了祖国东南沿海的安宁与稳定。

民族英雄郑成功不畏艰险,率大军横渡台湾海峡,拒绝敌人重金收买,在台湾人民的帮助下,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宝岛台湾,受到了人民的敬仰。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疯狂入侵,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殉国到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反抗侵略的序幕。

从那时起,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高高举起反帝旗帜,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志士仁人,他们和千千万万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崭新乐章,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大大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特别是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下,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抗日烽火燃遍神州大地,“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是中华儿女英勇不屈、浴血抗敌的生动写照。

哪里有日本侵略者,哪里就有抗日的斗争。

八年苦战,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抵御外族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雪洗百年民族屈辱,成为中华民族重新奋起的伟大转折点,谱写了爱国卫国的崭新篇章。

二、爱国奉献的精神实质(一)爱国奉献精神是一种以祖国整体利益为目标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是指人生的意义,人身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和追求。

它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基本定向的能动的反映。

它贯穿于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是漫漫人生路上的航标灯。

爱国奉献的价值取向,客观上要求人们把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意志为转移。

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一致时,要尽可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要求;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矛盾时,则必须无条件地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并以此作为人生价值的目标。

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要“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出毕生精力,以此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人民日报》1990年5月4日)。

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价值取向的升华,是每个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应该而且必须做出的价值选择。

这种以祖国和民族整体利益为目标的价值选择,不仅成为人们的道德规范,激励人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且作为一种价值尺度来评价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以各种方式赞美那些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及其光辉业绩,而唾弃另p些数典忘祖、卖国求荣、苟且偷生的民族败类。

杭州西湖岳飞墓前那幅“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侯臣”的名联,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

(二)爱国奉献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爱国主义首先是国家和民族集体意志的集中体现,成为重要的政治原则。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当然具有阶级性,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总是与维护本阶级政治统治和剥削利益相联系的。

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才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原则,要求人们自觉地执行,而且还以政党、团体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令、章程等形式加以确定,以行政的力量来确保它的贯彻落实。

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准则,是国家和民族意志的体现。

如我国宪法中就包含了爱国主义的内容,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同时,我国的有关法律条文对出卖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利益的许多方面都有明确的惩戒制裁措施。

这些体现着爱国主义政治原则的法律规定或政治措施,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意志的体现,带有必须遵循的强制性。

同时,爱国主义又是整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整个民族的灵魂。

它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始终是主流。

爱国主义又是激励人们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既是做人的准则,又是前进的动力。

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从古代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近代的“救亡图存”,再到当代的“振兴中华”,奋斗不息的精神绵延不断。

爱国主义是国家和民族之魂,激励着人们从艰难曲折中,一步步走向未来,走向辉煌。

(三)爱国奉献是一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这就决定了爱国奉献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不同历史时期,甚至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爱国与奉献的具体内容与要求都不相同。

江泽民同志在1990年首都纪念五四青年节大会上的报告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