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信息化现状
桂林旅游企业信息化现状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习专业:
课程教师:
2012年12月 20日
业发展中显现出来,而到时再来对信息化做新的调整,这期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暂且不提,花费的成本这才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二是在上线不久之后就即刻显现出不适合,当下就可以对信息化策略做调整,这相比较而言可能造成的成本浪费较小,但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所以,集合以上几点来看,企业信息化规划还是很有必要的。
桂林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但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模式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与国际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1)各企业对信息化的战略性、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组织协调力度不够;(2)信息封闭和垄断严重,系统之间互联度差,信息管理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3)信息化市场管理薄弱,市场行为亟待规范;信息化人才普遍短缺。
桂林游很多家旅行社中,只有少数几家有独立网站;而有独立网站的五星级酒店中,能够实现基本的电子商务活动——在线订房不到1/3;旅游景区网络化建设更是滞后,旅游景点有独立网站更少。
由于旅游者无法及时获得企业的新动向,无法与企业在网上进行咨询和交流,旅游企业面对越来越高的散客浪潮,其传统的经营方式应对越显得乏力。
(三)制约因素分析
制约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灵活、多元发展的因素有:
1.信息化意识淡薄
由于竞争市场存在信息严重的不对称桂林旅游企业技术创新的压力不大,从而使企业决策层对信息化重视不够,信息化模式呆板单一。
信息化应用深度上还不够深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应用的普及面较宽,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各种规模企业绝大部分都用上了微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和辅助管理。
但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如资源制造管理软件(MRPⅡ)、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物料资源管理(MRP)等普及率低,水平也相对落后,有些企业应用效果不好。
二是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
企业的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但企业的决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
三是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因行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存在差异。
总的来看,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对较高
2.企业缺乏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来实现的.因此需要一批高技术人才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信息量少、信息传递都是靠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的不断增加,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
然而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未能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投入,这给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旅游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机制,企业网络基础设施差、技术储备少,尤其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当薄弱。
3.商业信用支付体系不完善
目前缺乏满足电子商务所要求的网上支付手段,银行的电子化水平不高,安全性能差,银行之间相对封闭。
4.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
建立在传统的有形的商业之上的法律,并不太适用于无形的“信息经济”。
(四)建设桂林信息化
由于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多元发展的必然性,各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可按照企业自身的IT应用层次和
人员规模的差异进行重新归类、寻求共性,通过以企业信息文化、信息管理战略系统、信息技术的经济评价三个方面为支持系统,使企业信息化模式最大限度的贴近企业与顾客的需求,并在实施中整体性的、协同的满足用户体验。
(一)“以人为本”的信息文化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模式设计者在设计企业信息化模式时,一方面应消除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则应满足用户(员工与旅游者)的信息环境需求,而不是控制用户的信息环境(表三),因为用户使用一种信息模型效率和他参与制定这一模型的深度成正比。
同时,旅游企业是“以人为本”的企业,企业只有构造“以人为本”的信息文化,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处理信息:1、关注各种类型的信息。
2、强调信息的应用和共享,并让用户设计自己的信息环境。
3、假设解决方法只是临时办法。
信息不一定都是常规的,允许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无序性。
使用信息而不是如何使用机器
信息构架“以人为本”的方法
关注计算机化的数据关注各种类型的信息
强调信息提供强调信息的应用和共享
假设解决方法是一劳永逸的假设解决方法只是临时办法
设计完成或系统建好即停止整个企业都达到了预期效果才告结束
建造整个企业的结构建造特定的结构
假设必须遵守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影响强化对政
策的遵守
控制用户的信息环境让用户设计自己的信息环境
(二)战略信息系统(SIS)
旅游企业在SIS的运用上有三个发展层面:第一个层面是Intranet即企业内联网,这是SIS基础结构层次。
在这一层面上,通过Intranet把企业所有的信息资源集成起来,把旅游企业一线接待部门、后勤部门、财务监控部门等联系起来,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业。
第二个层面是Extranet即企业外联网。
这是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础上开发的与Intranet相连的战略。
第三个层面是E-Market即企业电子商贸网。
这同样是利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建立起来的并与伙伴协作网。
通过Extranet,把与本企业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伙伴企业——从供应商到分销商连成一体,使企业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供销链的管理,并能更好地把握住竞争机会。
通过E-Market,可以提供联机销售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用户支持系统,拓展市场份额或打开新兴市场。
如(图一)所示。
SIS的功能与结构可随不同规模的旅游企业、不同的竞争目标而呈多元化,旅游企业充分利用SIS,不仅可提高传统的服务、价格等竞争力,而且可实现企业信息化模式的柔性化与对市场反应敏捷性。
(三)技术经济评价指标
旅游企业在信息化模式的选择与开发中掌握“度”非常重要,这个“度”通常用技术经济评价指标来衡量。
1.信息化性能价格比
旅游企业信息化是双向性的建设过程,即信息化模式应适合企业与旅游者的需求,故企业购买信息化产品与系统应以市场的性能与价格的比率作为投资选购的标准。
2.信息化程度指数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可由旅游信息成本率(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设备投入费用、软件系统开发维护费用、信息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费用占旅游业总成本的百分比)、旅游企业信息装备水平指数(旅游企业的电话、电脑、传真机等装备率)、旅游信息化效益指数(旅游电子交易收入与其他旅游信息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百分比)和旅游从业人员水平(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旅游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等指数来反映。
3.信息化投入产出贡献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可以采用净现值(NPV)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年投资回报率法等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净现值法,而且比较完善的做法是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或资本成本率来计算净现值再加上项目所含发展机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