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策略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策略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策略
摘要: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探讨了如何在小学一年级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小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当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在现实生活中获取数感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

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因此数学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利用身边的数学素材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地探索,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在自主探索中体验数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数学实践活动,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体验数的意义和作用,建立良好的数感。

比如,教学“11到20各数的认识”第1个“捆一捆填一填”时,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学生数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由于生活积累、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个体差异,学生数的方式也各自不同。

教师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数法,在生动活泼的学习和交流活动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把10根捆成一捆”再数的方法的优越性,也体验了“10个一是1个十”这一知识生成的过程,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数感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数感的有效形式,它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展示自我,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喜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得到了培养。

而且,在交流合作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自由、充分地交流,思维迸发出强烈的火花,数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在估算中发展数感
估算反映了人们对实际情境中数及其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我们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他们猜一猜班上同学的高矮,然后再让学生上台比一比;说一说比13大,比20小的数有哪些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估计、大约、略小于、远大于、接近于、在之间等术
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形成数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在练习运用中升华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

1.及时练习
特别是在新授课中,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达到融会贯通。

2.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能反映人们对数和运算的一种理解层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此重视让学生口算是发展数感的一个重要部分。

3.鼓励算法多样化
新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止局限于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解决问题、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的体验。

而且,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解决和评价同一个问题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

・编辑马燕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