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有些时候是因为读不懂内容犯错,有些时候是因为字词的用法不恰当犯错,《课标》对文言文的评价要求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乍看之下,考查目标仅仅是“记诵积累”与“理解诗文大意”,相比现代文的考查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第四学段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文言文的考查要求确实简单了许多。
但考查要求简单并不能因此就模糊文言文教学的“阅读”属性。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较易”的。
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形式新颖,选取材料和组合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2)考点明确,都会涉及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内容理解等方面的内容,尽管形式多样,但考点基本不变;(3)综合性强,注重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作出评价;(4)区分度大,最后一题常常涉及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或联系到生活的拓展理解,是拉开学生分数档次的分水岭。
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策略:策略一:横布点,纵设级考查一篇文章的阅读无外乎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为什么写”等。
这些问题隐含两个维度上的要求:横向的知识点和纵向的能力层级(如图1)。
横坐标轴上分布的知识点有“内容与形象”“语言与写法”“主题与情感”等。
纵坐标轴上分布的能力层级有“了解与识记”“理解与应用”“分析与评价”“探究与创造”等。
两个维度配合形成考查的布局面。
策略二:声东击西很多考查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的题目用的是“文中的×××是个怎样的人”“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的“硬着陆”式提问,这种问题直接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将一部分理解了诗文大意但概括能力差、表达又不精准的学生拒之门外,反而没有达成考查学生理解诗文大意的目标。
由于缺少设计,这些套路化的题目还容易导致思维僵化,带来不良的教学导向。
因此,问题的设计并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策略三:文本的有机组合将词语、句子或者文本组合起来进行考查并不新鲜,这里要强调的是:只有文本组合的关系真实自然,以此为基础设计的题目才能真实有效。
近年的语文评价比较强调组合文本的运用,但是,不少文本的组合理由牵强,人为拼凑痕迹浓重,而指向组合的题目又思维含量单薄,维系文本组合关系的能力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命题的基本原则上来。
语文能力情境化考查的原则强调,生活中怎么运用语文,试卷中就怎么考查语文,因此,理想的文本组合关系应该是再现或模仿生活中组合文本的阅读情景。
策略四:依语体设题那么,专用于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策略是什么呢?王荣生教授多次强调把小说当小说教,把诗歌当诗歌教,借用在此,就是要把小说当小说考,把诗歌当诗歌考,把文言文当文言文考。
文言文作为一种语体,有其独有的语言现象,这既是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也是文言文考查的要点,这就是“依语体设题”的策略:文言文有文不加点的特点,那就考查断句;文言文有省略的现象,那就考查补充句子成分;文言虚词有表情达意的特点,那就品析虚词的表达效果;文言文有因流传久远而脱字、讹传等现象,那就推断用词是否恰当;文言文讲究章法且借助章法表达写作意图,那就考查对章法的理解……这些策略遵循技术手段与所考查内容适切的命题原则,既帮助命题者关注要考查的知识点,更提示考查这些知识点所应该运用的命题技术。
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1、要理解中心思想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2、划分层次、结构很多同学觉得划分层次比较麻烦,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3、敢于直译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古文都是“一边看文章、一边看译文”其实这样很不利于考试答题,因为,一旦到了考场同学们很容易失去答题信心,总觉得自己答的不对,所以,在平时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4、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5、围绕核心思想作答在做主观题时通常会用这三种方式来回答:(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目的就是要围绕核心思想来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会影响总体得分,但是,如果撇开核心思想,就会离题万里,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高分。
详细点可以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3)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翻译文言文有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忠实原文,不曲解,不任意添加或删减;“达”就是要求译文通顺流畅;“雅”则要求译文尽量生动形象,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时要传神。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包括句末的标点。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文言文翻译的易错点:1、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文言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翻译。
有些考生对此强行翻译,从而“画蛇添足”。
2、文白掺杂,该译不译。
翻译讲究字字落实。
有些考生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不类。
3、脱离语境,误译词语。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
有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考生翻译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免误译词语。
4、当删不删,成分赘余。
在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只是语气词,或者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那么考生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
5、当补不补,漏掉得分点。
成分残缺的句子或省略句,翻译时必须添加其残缺或省略的成分,将句子补充完整。
6、句式不明,不合规则。
比如,文言文中,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句式。
翻译时,考生应将其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而有很多考生弄不懂句式特点,从而使译文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文言文阅读做题技巧1、要善于借助。
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
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
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
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4、析结构。
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翻译文言句子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1、结合语境,把握句意。
要翻译好一个句子,必须对整篇文章有一总体把握。
将你要翻译的那个句子放在整个语段中进行揣摩,这样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
有些同学在初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有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词语上纠缠,结果反而难以明其意。
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善于前后推导,整体把握语意。
2、落实句式特点。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每种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标志,我们要识记一些典型例句并加以归纳整理。
在翻译句子之时,先判断句式,然后在翻译时要翻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来。
如省略句就必须补出它所省略的成份,当然补充部分须加小括号;倒装句就必须按正常的语序来翻译;原句是疑问句,所译出的句子也应加上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