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AS)
(一)血管的病理变化——累及全身大中动脉。

1.脂纹
2.纤维斑块
3.粥样斑块
4.继发改变
肉眼镜下
脂纹早期。

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和分支的开口

大量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源性和肌源
性)
纤维斑块灰黄色斑块
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并有玻璃样变。

深层——脂质、巨噬细胞,以及吞噬脂质的泡沫
细胞
粥样斑

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
斑块
1)表层:瓷白色纤维帽
2)深层:粥糜样物质+胆固醇结晶
3)底部和边缘:肉芽组织增生、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
浸润
继发改变
①斑块内出血;
②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
③斑块破裂溃疡形成,继发血栓形成,进而引起动脉管腔阻塞,发生梗死;
④钙盐沉积——钙化;
⑤动脉瘤形成和血管腔狭窄,进而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和器官缺血性病变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梗死!
1.心脏——心肌梗死(凝固性坏死)
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50%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2/3)。

肉眼:新鲜——不规则形;陈旧——灰白色瘢痕组织。

镜下——凝固性坏死。

2.肾脏——肾梗死
肉眼:新鲜——三角形,灰白色。

严重时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即表现为肾脏形成多数大的瘢痕凹陷,多个瘢痕使肾脏缩小。

镜下:贫血性梗死。

3.脑
(1)脑萎缩。

(2)脑软化:颞叶、内囊、豆状核和丘脑。

(3)脑出血:小动脉瘤,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可引起。

原发性高血压
(一)血管——累及全身细小动脉,最常累及肾入球小动脉。

表现为细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细动脉内皮下均匀红染的蛋白性物质沉积——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下降和硬度增加。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注意跟AS对比。

1.心脏——肥大。

左心室肥大,初为向心性肥大,代偿失调后发生离心性肥大——先向心,后离心(合久必分TANG)。

2.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肾脏体积缩小、重量减轻、皮质变薄、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颗粒状。

3.脑——脑出血、微动脉瘤、脑软化。

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基底节和内囊(与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有关)——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

血管供血减少——脑软化。

【马上小结】
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高血压(细小动脉)
心心肌梗死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
肾肾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脑软化、脑萎缩、
小动脉瘤、脑出血
脑软化、
微动脉瘤、脑出血
风湿性心脏病
(一)基本病理变化——小结TANG
病程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期1个月结缔组织黏液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增生期或肉芽肿期2~3个

特征性的【风湿性肉芽肿(Aschoff小体)】
——中央为纤维素性坏死灶,周围为风湿细胞或Aschoff细胞和多核的
Aschoff巨细胞
纤维化期或愈合期2~3个

出现纤维细胞,Aschoff小体变为梭形小瘢痕
【补充TANG】
关于Aschoff小体(阿绍夫)
位于心肌间质的小血管旁;
细胞体积大,核大,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

(二)心脏的病理变化
1.风湿性心内膜炎——赘生物
最常累及心房内膜和心瓣膜,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严重病例可有Aschoff小体形成。

心瓣膜关闭缘可见单行排列的赘生物(其本质是白色血栓=纤维素+血小板)——疣状心内膜炎。

2.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风湿性肉芽肿。

3.风湿性心外膜炎——浆液性纤维素性炎,可形成绒毛心和缩窄性心包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一)概述
毒力较弱的细菌引起,最常见——草绿色链球菌;
肠球菌、G-杆菌、真菌。

(二)心脏的病理变化
病变瓣膜有息肉状或菜花状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由血小板、纤维素、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构成。

细菌菌落常包裹在赘生物内部。

赘生物极易脱落而发生栓塞——可引起败血症和非感染性梗死。

栓塞最常见于——脑,其次为肾脏和脾脏。

由于栓子不含菌或仅含极少的细菌,细菌毒力弱,常为无菌性梗死。

心瓣膜病——病理不是重点,了解。

(一)概述
大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反复发作而引起。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粥样硬化和梅毒性主动脉炎,也可引起主动脉瓣膜病。

(二)心瓣膜病的主要类型和病理变化
1.二尖瓣狭窄——“梨形心”——瓣膜口形似鱼口状。

2.二尖瓣关闭不全——“球形心”
3.主动脉瓣狭窄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三)心瓣膜病对机体的影响
——详见专业综合之心血管系统。

1.二尖瓣狭窄(最常见)
左心房增大——左心室改变——左心衰竭
——肺淤血、肺水肿。

2.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

3.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左心室肥大——左心衰竭。

随堂测试答案
1-5 ADCDB
6-10 DCCED
【解析】
1.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
A.颗粒性固缩肾
B.肾脏淤血
C.肾动脉瘤形成
D.肾的多发性大瘢痕凹陷
E.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
『正确答案』A,且是原发性的。

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慢性肾小球肾炎。

2.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时,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
A.小脑齿状核
B.大脑皮质
C.脑桥
D.基底节
E.延髓
『正确答案』D
3.单纯性二尖瓣狭窄时,首先发生代偿性肥大和扩张的是
A.右心室
B.左心室
C.左心房
D.左房、左室同时发生
E.右房、右室同时发生
『正确答案』C
4.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
A.左心室肥大
B.视网膜出血
C.脑软化灶
D.脑出血
E.颗粒性固缩肾
『正确答案』D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为
A.左旋支
B.左前降支
C.右冠状动脉
D.右冠状动脉后降支
E.左冠状动脉主干
『正确答案』B
6.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多为
A.左心室侧壁
B.左心室后壁
C.右心室前壁
D.左心室前壁
E.室间隔后1/3
『正确答案』D
7.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
A.大脑基底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豆纹动脉
D.内囊动脉
E.大脑前动脉
『正确答案』C
8.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硬化的病理改变是
A.动脉壁水肿
B.动脉壁纤维化
C.动脉壁玻璃样变性
D.动脉壁脂质沉着
E.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
『正确答案』C
9.动脉粥样硬化最早进入动脉内膜的细胞为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正确答案』E
10.下列哪项是风湿病中最具诊断意义的病变
A.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
B.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
C.心肌局灶性变性、坏死
D.Aschoff小体形成
E.心外膜纤维素渗出
『正确答案』D
接下来——
5.心血管
6.呼吸
7.消化
8.淋巴造血
9.泌尿
10.内分泌
11.乳腺及生殖
12.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3.性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