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色旅游资源安全研究

红色旅游资源安全研究

红色旅游资源安全研究【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前提,是旅游活动的载体。

旅游资源安全评价对于了解旅游资源的安全状态、影响因素,以及预测和分析旅游资源安全未来发展态势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载体, 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区别于其他特色旅游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开发潜力是巨大的。

但是, 目前这种新型旅游载体的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

在界定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探讨红色旅游资源面临不安全状况的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安全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资源安全、安全问题、保护【正文】: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展各项旅游活动的载体。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红色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各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措施不到位、经验缺乏、加上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淡漠以及对旅游安全问题研究相对滞后等诸多原因,红色旅游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深入红色旅游资源安全研究,加强旅游资源管理,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分析和预测旅游资源安全系统存在的危险、隐患,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以实现红色旅游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特点(1)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红色旅游是指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 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 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一般认为,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所形成的历史痕迹和精神瑰宝。

(2)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红色旅游资源除了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所外,也应该包括与之有关的人造景观, 如雕塑、石刻、主题公园等。

它们具有如下特点:①品种多、数量大现代中国历史的前进, 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遗迹。

迄今为止,在国务院先后公布的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属于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就达127处之多。

在第四批公布的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我党重要革命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26处之多, 比例高达52% 。

至于归属于各省市县管理的革命历史遗迹, 数量就更多了。

地域分布“广”、“散”表1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点) 分布汇总表单位: 个重点红色景区( 点) 数目小计东部地区;北京7 天津3 河北8 辽宁6 上海1 江苏5 浙江5 福建5 山东6 广东3 海南4 广西2 55中部地区:山西6 吉林3 黑龙江3 安徽5 江西5 河南4 内蒙古2 湖北4 湖南8 40西部地区:重庆1 四川5 贵州3 云南2 西藏1 陕西5 甘肃4 青海1 宁夏3 新疆3 28根据表1、表2的数据和内容, 我们可以看出, 红色景区( 点) 多数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数量达68 个, 而且分布较为分散; 多数红色旅游区地跨两个以上的省市, 甚至跨越东、中部两个地区, 旅游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远, 即使是在同一旅游区内, 红色景区( 点) 也是较为分散地分布在不同的地点。

表2 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分布情况表红色旅游区主体形象地域范围地带划分浙沪开天辟地,党的创立以上海为中心东部京津冀任命胜利,国旗飘扬北京、天津东部左右江白色风雷,两江红旗广西东部鲁苏皖东进序曲,决战淮海山东、江苏、安徽东、中部太行太行硝烟,胜利曙光山西、河北东、中部大别山千里跃进,将军故乡湖北、河南、安徽中部东北抗联英雄,林海雪原吉林、黑龙江中部湘赣闽革命摇篮,领袖故里湖南、江西中部陕甘宁延安精神,革命圣地陕西、甘肃、宁夏西部雪山草地艰苦卓绝,革命奇迹云南、四川西部川陕渝川陕苏区,红岩精神重庆、四川西部黔北黔西历史转折,出奇制胜贵州西部政治主题性强进行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与特点。

在内容上, 红色旅游资源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为主, 反映其中的革命事迹、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 弘扬其中的坚定信念、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 在时间上是指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阶段二、红色旅游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视力度不够(1)一方面,革命文物成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遗弃物而无人管理。

如安徽金寨县境内的红军医院、红军邮局、红军保卫局等遗迹所在房子或因风摧雨洗而倒塌,或因无人问津而破烂不堪,有的甚至成为附近农户堆放杂物或喂养牲畜的场所。

(2)另一方面,革命文物因开发、宣传力度不够而处于进退维艰的状态中,如长沙市烈士公园内的烈士纪念塔、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旧址等都因游客稀少而难以维持现状。

(3)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

如有“英雄城”之美誉的南昌,所在红色旧址缺少秀丽的山水风景,影响了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4)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

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

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如2005 年是红色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达到高潮,而2006 年是乡村旅游年,井冈山的接待量突然下降,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5)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

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都是这样,展示的内容相同,形式单调。

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2、红色旅游资源地处偏远地区, 可进入性差,资源流失严重(1)中国的红色革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必然是农村地区占有很大的份额, 而这些农村所处的位置大多数是贫困、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地区。

(2)有些红色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

如江西红色旅游资源虽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冈山、赣州瑞金等革命老区,而这些地方都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3、红色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

现在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基本上都是模仿当年的建筑,各景区之间的风格差异较小,这就使得一部分游客不禁发出了“红色景区咋都一个样”的疑问,进而产生了“游一当十”的心理,影响了红色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4、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红色旅游资源的真实性遭到破坏。

红色旅游属于新兴产业,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在有些红色旅游景点, 一些导游不尊重历史事实, 乱讲一气, 哗众取宠, 以博得游客一乐。

一些导游对传播“另类文化”乐而忘疲, 他们带队到了红色景点, 时常挂在嘴边的, 不是革命的艰苦和英雄的事迹,而是一些道听途说的野史甚至艳史。

一些导游甚至传播歪曲历史、拿英雄开涮的“段子”5、忽视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环境容量, 对红色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为了尽快让红色旅游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 当地政府响应中央号召, 努力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在某种程度上, 红色旅游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定的实惠, 但由于红色旅游的发展有时候被某些官员认为更是一种政绩的表现, 一些具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的地区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情况下, 便急于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 出现了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 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盲目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也就成了各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通病, 而且很多开发商,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不顾红色旅游的资源承载量、感知承载量、生态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和地域承载量, 甚至为了招揽更多的旅游者、增加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游性而大兴土木, 甚至毁址造景, 给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红色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严重地威胁到红色旅游资源的安全。

红色旅游资源遭到过度开发, 继而则势必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当地居民的不满, 最后将影响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三、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安全保护的对策1、树立大旅游观念,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红色旅游资源既是我国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也是一项旅游资源。

我们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应结合当地有利的自然、人文条件, 注意其类型的多样性, 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 生态、观光、修学、科考等旅游为辅的多种类型旅游相辅相成的大旅游格局。

旅游业需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需要保护旅游资源的安全. 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 使革命文物、文献、遗址、纪念地、建筑等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 保护其独特的风貌。

同时提倡科学的环保旅游, 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 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的保护, 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 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2、抢救、整合红色旅游资源, 加大红色旅游资源安全的防控能力红色旅游资源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样要加强保护措施。

首先, 应利用全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 对革命旧址遗迹进一步调查和评价, 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其次, 应组织宣传、文教、旅游等各方面的力量, 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为依托和主线, 积极对老一辈革命者或有关人员进行采访、录音和拍摄, 对红色历史做抢救性保护。

此外, 还应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

资源整合既是一种保护, 也是对革命历史过程的系统开发。

一是在开发过程中, 以展馆为中心, 将各种类型的红色资源进行配套组合;二是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主题, 将分散保存在文物、民政、档案、文化等多个部门的红色文化遗产以及流散在民间的红色文物进行搜集与开发利用; 三是将革命旧址、遗迹、纪念地等与反映红色历史的书籍、影视作品进行整合设计, 统一开发。

这样, 不仅能将红色旅游资源加以系统梳理, 而且可以避免红色旅游资源的遗漏和流失, 提高风险联合防范系数。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

各红色旅游景点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另外,在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如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3、完善红色旅游资源安全保护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条文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做出明确规定, 就能给其保护工作带来制度的保障和清晰的指导。

一, 对已经核定的红色旅游资源, 法律条文中的规定要突出革命文物这个主题, 要把革命纪念地、标志物等保护好和修缮好; 把革命历史、革命精神挖掘好和整理好, 具体地说就是, 法律条文应在操作行为与步骤上作出规定, 就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的规划不得与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定相冲突, 在项目实施之前要广泛征询有关专家、科研人员的意见,努力使对资源的破坏最小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