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摘要] 红色旅游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为资源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综合的旅游产品服务的过程。
由于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可以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
从一定意义上讲,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是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
不少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只需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丰富而深遂的文化内蕴,游人要欣赏、感悟它,规划师、旅游商要开发利用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许多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叠加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来鉴赏,需要科学知识来解释,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成为旅游产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来实现。
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与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它是以一定的红色文化为资源依托,向旅游者提供综合的旅游产品服务过程,是文化旅游市场的一个细分。
因此它不仅需要有一流的旅游设施及一流旅游服务作坚强的后盾,而且更需要各地提供自然旅游资料、人文旅游资料以及建设风貌旅游资料。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缩影,记载有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文献资料,是区域文化的承载体,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各种直接的信息支持。
临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久负盛名的“华东小延安”,留存有大量革命遗址遗迹,如八路军1 15师司令部旧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旧址、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红嫂纪念地、孟良崮战役遗址、《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也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另外,利用“书圣”王羲之和“智圣”诸葛亮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打造“书圣故里,书法圣地”品牌,使这块古老的土地再次散发出熠熠光辉,使人们在拥抱自然的同时,崇敬先哲,缅怀先烈,品味人生。
2004年12月,临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3月,临沂市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还建立了36个沂蒙精神教育基地,经常性地组织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2 地方文献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地方文献是对某一特定区域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自然、地理等的综合记录和反映,其最大的特点是文献内容所体现出的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
是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源泉。
2.1 地方文献记载了秀丽的自然风光我国山川秀美,五岳闻名遐迩。
各种秀丽风光在《中国名胜词典》、《天下名山胜概记》、《崂山名胜记》、《黄山记胜》等地方文献中既有全面地概括又有对各个景点的具体介绍。
如《临沂地方志》记载了临沂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风光秀丽的蒙山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雁荡山之奇绝。
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时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素裹。
在苍茫逶迤的沂蒙群山中,还有不少由流水侵蚀造成的桌状山,称之为“崮”。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沂蒙群崮的神奇崮姿:有的如剑似戟,气势夺人;有的拟人状物,惟妙惟肖,如孟良崮、抱犊崮等,已成为战争年代传奇故事的载体,透着民间文化的灵气与神韵。
“一片好风光,七十二崮堪爱”。
陈毅元帅跃马沂蒙时所哼唱的壮美诗句,更使七十二崮闻名遐迩,流风远播。
蒙阴、平邑境内的大型溶洞,宽大幽深,石笋、石柱、石钟乳遍布洞中,更兼碧潭暗瀑,极为壮观。
规模之大,品位之高,在江北地区十分罕见。
位于费县城西北的奇石林总面积达100公顷,上万块高大的园林石千姿百态,一望无际,被称为天然奇观。
当地政府根据地方文献记载的山川I河流的演变情况,发掘了许多旅游景点。
如:新开发的沂水天然地下画廊被山东省公众评为最喜爱的十佳乡村旅游区。
2.2 地方文献记载了大量的革命历史遗迹、遗址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知识在地方文献中也有很多的撰述。
《临沂地区志》中的沂蒙革命根据地纪略部分,详细记载了驻沂蒙革命根据地内地级以上领导机关设置概况、沂蒙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综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沂蒙战斗的事迹。
如:以八路军1 15师、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党政军机关旧址、战场遗址、伟人足迹和红色纪念建筑。
以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馆、园)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一批红色典型: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奋斗,创造了新的奇迹,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3个单位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批示表扬,其中以1957年1O月7日作出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批示最为著名。
这些遗迹、遗址、红色典型都成了红色旅游资源的精品。
2.3 地方文献记载了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游客到某地观赏自然风光、凭吊历史古迹、领略地方风情之余,往往对当地的传奇人物、重要历史人物有极浓厚的兴趣。
在卷帙浩繁、撰述宏富的地方文献里,都可以寻到历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的生活足迹和美丽的传说。
如临沂地区志记载的在本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者,就有600余人。
像政治家姜尚、儒学大师曾参、毛笔的发明者蒙恬、农民起义领袖樊崇、珠算发明家刘洪、一代名相诸葛亮、“二十四孝”中的代表人物王祥、东晋重臣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与王献之、文学家鲍照与鲍令辉、文学评论家刘勰、训古学家颜师古、唐忠烈贤臣颜杲卿与颜真卿、著名文学家萧颖士、女诗人纪映淮、文物收藏家于腾、爱国名将左宝贵、进士出身而倒戈造反的幅军首领刘淑愈、在“五四”新文化舞台上颇有影响的青年作家王思玷与刘一梦、方志编纂家庄陔兰、抗日名将王德林与刘震东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如群星璀璨,构成了临沂地区人杰地灵的壮丽画卷。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明德英、祖秀莲、李桂芳为代表的“沂蒙红嫂”,以王换予为代表的“沂蒙母亲”,以“沂蒙六姐妹”、“英雄七姐妹”为代表的拥军支前、爱党爱军典型。
还有一大批沂蒙儿女为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而英勇捐躯。
他们是这一时期革命文化的典型代表。
2.4 地方文献记载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风不同区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文化,大到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生态文化,小到民俗文化、烹饪文化、服饰文化,打造出了独具区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地方风味产品。
这些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品牌的形成,都离不开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其所蕴含的区域文化的挖掘。
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研发,再赋予时代特征,从而转化为新的旅游文化。
这些是旅游者游玩、观光、休息、欣赏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的精神消费享受。
3 依托地方文献开发红色旅游资源3.1 依托地方文献信息源的作用创建旅游品牌旅游品牌是旅游地无形的旅游资本,是影响旅游者行为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个地区在其旅游业发展中如果能推出本地区的旅游品牌,构筑完善的旅游品牌体系,它就能在国内外的旅游市场上获得较强的旅游竞争力。
各红色旅游地区,应该根据地方的红色文化特色,提升出本地区的品牌形象,这对于提高地区的旅游形象、效益,扩大客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据资料表明,红色旅游文化品牌的形成,都离不开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以及对其所蕴含的地方文化的挖掘。
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研发,再赋予时代特征,从而转化为新的旅游文化,如沂蒙老区是《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把《沂蒙山小调》改编成交响乐由中央级乐团演出,组织编排的《沂蒙山颂歌》到省城各地演出,拨动旅游者的蒙山情怀,从而提高了沂蒙老区的知名度。
沂蒙红色之旅的标志性景观——孟良崮旅游区的开发,是经过对宋朝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的民间传说的考证、孟良崮战役的遗迹、遗址的再现、红色文化的挖掘以及地方志记载的该地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迹和名人名事等资源,打造的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旅游与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
借助名人效应,打造名人品牌,发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
图书馆丰富的地方文献记录着历史长河中点滴事迹,积淀着各种文化。
挖掘名人文化,借助名人史料可获得比建造楼堂馆所更高的经济回报。
例如,临沂利用“书圣”王羲之和“智圣”诸葛亮等历史名人的知名度,举办了三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成功打造了“书圣故里,书法圣地”这个品牌。
把临沂这个革命圣地推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利用“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沂蒙山小调”等红色品牌开发的特色产品:“沂蒙小调”特色食品、“沂蒙六姐妹”煎饼、“沂蒙小调”酒,成为旅游者必尝的风味食品。
3、2 利用馆藏文献开发和规划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就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其目标市场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大众旅游时代具有娱乐性、世俗性、功利性的特征,在开发过程中也应该正确把握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英文化的市场化问题,开发适合大众旅游需求的产品。
红色旅游地区要在把握好本地区的红色文化主题的同时,加大对地方优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扩大地区整体的旅游吸引力。
重点开发地方文献中反映当地历代各界人物资料:包括照片、手稿、日记、信函、传记、回忆录以及成名作等;反映当地的形象资料:如图片、照片和历史纪念地、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区的文字介绍材料等;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文艺资料:如诗歌、戏曲、小说、故事、绘画、雕塑等;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等等。
对以文物、遗址、古建筑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搜寻古籍、地方志、地方传说,追根溯源,提高景区的科学性、知识性、历史性、真实性和娱乐性,供旅客参与和观赏。
对于红色景区,要依据老区保存的历经战争沧桑的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遗物和资料,发掘革命历史人物故事。
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以小见大,以人说史,让英雄走下圣坛,贴近群众和生活,产生亲和力。
临沂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借助一批高品位的自然风光(如天佛山、地下画廊和地下大峡谷、石林等)、历史文化资源(有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有精美的汉画像石刻的北寨汉墓等)及滨河百里水城、江北商贸新都等现代化旅游资源,在尽可能保持红色基调的基础上围绕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四大特色,开发出了生态游、探险游、民俗游、古色游;精心策划、悉心打造一批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使本地区的旅游市场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