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出科考试(一)一、名词解释1、婴幼儿期2、生长发育3、适中温度4、小于胎龄儿5、足月小样儿二、选择题1、按计划免疫程序 8 个月小儿应该进行哪种疫苗的预防接种:A 百白破疫苗B 乙脑疫苗C 麻疹疫苗D 乙肝疫苗E 伤寒疫苗2、麻疹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A 出疹后 5 天B 出疹后 10 天C 出疹后 14 天D 出疹后 21 天E 肺炎痊愈后为止3、1 岁小儿正常的体格发育应达到以下指标,除哪项外?A 体重 9kgB 身长 75cmC 头围 48cmD 出牙 8 个E 腕部骨化中心 2 个4、正常婴儿,体重 7.5kg,身长 68cm,前囟0.5×0.5cm,头围 44cm。
出牙 4 个。
能独坐并能以拇指、食指拿取小球。
该患儿最可能的月龄是:A 5 个月B 8 个月C 12 个月5、前囟正常闭合时间是:A 6~8个月B 8~10个月C 10~12 个月D 12~18个月E 16~20 个月6、幼儿期指的是:A 出生后~满 1 周岁B 出生后 28 天~满 1 周岁之前C 1 周岁~ 2 周岁前D 1 周岁~ 3 周岁前E 1 周岁~ 5 周岁前7、1 周岁小儿头围经测量为 52cm,应考虑以下哪种疾病:A 脑膜炎B 脑积水C 大脑发育不全D 佝偻病E 颅内肿瘤8、一新生儿,胎龄 252天,出生体重为 1800 克,该胎龄出生体重的第 10 百分位为 2238 克,对其最完整的诊断为:A 早产儿B 足月儿C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E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9、以下哪项不是早产儿的特点?A 易发生呼吸暂停B 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C 原始反射已完全具备D 易发生低钙血症E 易出现低体温1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A 1500gB 2000gC 2500gD 3000gE 3500g11、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A 妊娠 28w 至出生后 3dB 妊娠 34w 至出生后7dC 妊娠 42w 至出生后 7dD 妊娠 28w 至出生后7dE 妊娠 37w 至出生后 5d12、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主要病因是:A 缺氧B 产伤C 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D 羊水吸人E 窒息三、简答题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2、简述婴儿辅食添加原则及顺序3、简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四、病例分析1、一刚出生新生儿,孕 36 周剖腹产出,孕期母亲患有“妊高症”及“胆瘀”,产前听胎心 100次/分,胎动减少,产后评分 3—5—7 分。
经妇产科抢救后转入儿科,入院查体:全身轻度紫绀,心率132 次 / 分,呼吸 42 次/分,腹软,原始反射未引出。
(1)此患儿有可能的诊断有哪些?(2)诊断依据是什么?还需要做哪些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3)处理原则有哪些?答案:名词解释1婴幼儿期:临床上将出生至满 3 岁的婴儿时期和幼儿时期统称为婴幼儿期。
2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的成熟,一般统称发育。
3适中温度:是指维持体温正常,且机体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的最适环境温度。
4小于胎龄儿:婴儿的出生体重在同月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 百分位以下。
5足月小样儿:胎龄在 38 周至不满 42 周出生,且体重小于 2500 克的足月儿。
选择题CBCBD DBECC DC简答题1、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比例适当;2)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3)母乳中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糖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4)母乳中含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物质(初乳中含SIgA 较多);5)其他:温度适宜,不需消毒,喂养方便,可促进母子感情,对母亲来说可刺激子宫收缩,推迟月经来潮,不易怀孕,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2、简述婴儿辅食添加原则及顺序1)原则: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循序渐进的原则;2)顺序: 1~3个月:汁类如维生素 A、 C、D; 4个月开始添加含铁剂,如蛋黄; 5~6 个月添加肝泥、粥等泥状食物;出牙时可适当添加碎肉、碎菜、面条。
3、简述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1)生理性黄疸: 1)一般情况良好; 2)足月儿出生后 2~3 天出现黄疸,4~5 天达高峰, 5~7 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黄疸多于出生后 3~5 天出现, 5~7 天达高峰, 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 3~4周,但不超过 4周;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umol/L(5 mg/dl );(2)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21 umol/L (12 、9 mg/dl ),早产儿〉 257 umol/L(15 mg/dl ) ,或每日上升〉 85umol/L (5 mg/dl );3)持续时间长: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 2周,早产儿〉 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直接胆红素高:血清结合胆红素〉34 umol/L(2 mg/dl );具备上述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病例分析(一) 1、可能诊断: 1)新生儿窒息; 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3)胎儿宫内窘迫; 4)早产儿2、依据: 1)患儿母亲孕期有“妊高症”及“胆瘀”病史2)患儿有明确的围产期缺氧史,产前胎心率100 次 / 分,胎动减少,产后Apgar 评分: 1 分钟 3 分, 5 分钟 <6 分3)孕 36 周剖腹产4)入院查体:全身轻度紫绀,原始反射未引出检查:头颅 CT及头颅 B 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3、治疗原则: 1 )支持对症治疗:保暖、吸氧、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循环等。
2)控制惊厥3)治疗脑水肿4)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治疗:营养脑细胞、高压氧等儿科出科考试(二)一名词解释1、面神经征2、肋串珠3、枕秃4、混合喂养5、病理性黄疸二选择题1、新生儿最初复苏步骤A 保暖——清理呼吸道——摆好体位—减少散热———触觉刺激B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保暖——减少散热——触觉刺激C减少散热——保暖——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D 触觉刺激——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保暖——减少散热E保暖——摆好体位——减少散热——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2、婴儿手足抽搐主要死亡原因是A 脑水肿B 心力衰竭C 喉痉挛3、下列哪点不是佝偻病骨样组织堆积造成的体征:A 方颅 D 手镯 4、小儿 10个月,方颅,多汗,胸骨肋膈沟,血钙正常,血磷低, X 线可见骨骺软骨增宽,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并成毛刷状改变,诊断为:6、佝偻病和手足搐搦症的根本区别是D 甲状旁腺反应迟钝E 血钙、血磷均降低7、营养不良水盐代谢失常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酸中毒B 碱中毒C 低钾血症D 低钙血症E 低渗性脱水8、营养不良的浮肿主要是由于A 水钠潴留B 血管渗透性增加C 热量供应不足D 蛋白质供给不足E 肾功能有损害9、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是:B 肋串珠C 肋膈沟A 佝偻病初期D 佝偻病后遗症期5、下列哪项非维生素A 日光照射不足B 佝偻病激期 E 先天性佝偻病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B 母乳喂养者未予补钙C 佝偻病恢复期 C 生长过快A 血磷升高B 血钙降低C 碱性磷酸酶升高A 食欲不振B 体重不增C 身高减低D 脂肪消减E 肌肉松弛10、营养不良患儿最初出现皮下脂肪消减的部位是在:A 面部B 四肢C 躯干D 腹部E 臀部11、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继续发展。
脂肪消减接着出现的顺序应为:A 臀部→四肢→躯干→面部B 四肢→躯干→面部→臀部C 面部→臀部→四肢→躯干D 躯干→臀部→四肢→面部E 躯干→面部→四肢→臀部12、男孩, 3岁半,体格检查是时发现胸骨左缘第 2-3肋间可听到Ⅱ - 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以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房间隔缺损。
杂音的机制是A 血流通过房间隔缺损时B 右心房血流量增加C 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D 右心室流出道相对狭窄E 二尖瓣相对狭窄三简答题1、试述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2、简述低钙惊厥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措施3、简述高热惊厥的特点四病历分析6个月婴儿,发烧、咳嗽 3天,烦躁伴气急、紫绀半天入院,入院查:口周及颜面轻度紫绀,呼吸 68 次/分,心率 178 次/ 分,腹软,肝肋下 3cm,精神差,小便量少,大便正常。
(1)此患儿的诊断有哪些?(2)如何处理?(3)依据是什么?需要不需要做其他检查。
答案名词解释面神经征:是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体征之一,以手指尖或叩诊锤骤击患儿颧弓与口角间的面峡部(第 7 颅神经孔处),引起眼睑及口角抽动为面神经阳性。
肋串珠:是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骨垢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与肋软骨交际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而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 7 至 10 肋骨最明显。
枕秃: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早期,因枕部多汗,经常摇头檫枕,出现的枕部环行脱发圈。
混合喂养:包括补授法和代授法:补授法是因母乳不足而给予配方奶或兽乳进行的补充喂养;代授法是指由于母亲生活工作条件的限制,不能按时哺喂母乳,用配方奶或兽乳进行替代喂养。
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21 umol/L(12 、9 mg/dl ),早产儿〉 257 umol/L (15 mg/dl ),或每日上升〉 85umol/L (5 mg/dl );3)持续时间长: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 2周,早产儿〉 4 周;4)黄疸退而复现;5)直接胆红素高:血清结合胆红素〉 34 umol/L(2 mg/dl );具备上述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选择题 ECC BDDBD BDDD简答题1.试述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是自限性疾病;围生期:孕母应多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 D 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 D(800IU/ 日),有益于胎儿储存充足维生素 D,以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幼儿期:预防的关键在日光浴和适量维生素 D 的补充,生后一个月可让婴儿逐渐坚持户外活动,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 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 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 D 800IU/日, 3 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足月儿生后 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 D400IU/日,均补充至 2 岁,夏季阳光充足,可在上午和傍晚户外活动,暂停或减量服用维生素D;一般可不加服钙剂,但乳类摄入不足和营养欠佳时可适当补充微量营养素和钙剂。
2.简述低钙惊厥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措施1)多发生于 3~6 个月的婴儿:2 )多发生于 3~6 月份3)三症状: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4)三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急救措施: 1)氧气吸入:惊厥期应立即吸氧,喉痉挛者须立即将舌头拉出口外,并进行口对口呼吸或加压给氧,必要时作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2)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可用 10%水合氯醛,每次 40~50mg/Kg, 保留灌肠或地西泮每次0、 1~0、 3mg/Kg ,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