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及优化随着高校招生的增加,不少院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只有构建适合教育需求的基建管理模式,才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助力。
本文在对各大高校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模式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给出了基建管理的优化方案。
标签: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1 引言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以在读学生总人数来看,九十年代为四百余万,而当前已经突破了2500万人。
随着高校招生的增加,不少院校的硬件基础设施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不少高校已经纷纷投入到大规模的基建之中。
而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虽然当前的高等教育基建如火如荼,但是其发展态势依旧没能跟上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原因在于,一是由于扩招速度过快,导致教学资源供不应求;二是由于教育方式的转变,日益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种类的设施,包括多媒体系统、信息技术等。
这就为高等院校基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结合实际,构建适合教育需求的基建管理模式,才能与时俱进,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支持。
2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在基建方面也与时俱进,无论是建筑质量,还是工程管理水平都有了飞跃式的增长。
具体表现为:基建的投资不断增多,基建的质量不断提升,以及基建的项目种类不断扩展,包括节能环保的项目以及信息技术设备等。
2.1 基建项目管理的现有模式参考其他行业的基建管理模式,高等院校也可以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模式。
从目前来看,当前占据主流的依旧是以高校负责基建的处室牵头,所构建的“甲方”项目管理体系。
同时,随着高校建设的发展,也有不少高校开始结合自身基建的特点和需求,尝试引入新的新的基建管理模式,以期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甲方”项目管理体系是目前在各类高等院校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体系,其运用效果也得到了不少高校的肯定;此外,也有院校引入外部的社会资源对本校基建项目进行管理。
通过借助社会上成熟的项目管理公司的模式也是近年来被经常使用的方法;对于基建项目“总承包”的模式则鲜有应用;而“代建制”模式则由于能够把基建行为的内部委托成功转化为外部委托,有效地保障了工程的成本,合理规避由于权力寻租而导致的腐败现象而在高校基建中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代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决定代建单位,能够节约成本,减轻高校的发展压力;有利于对高等院校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冗余机构的设置;代建单位完全遵循市场化运作模式,对项目进行完善的管理与监督,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投入。
可以说,代建制是截至目前代理业主进行项目管理比较彻底的一种的模式。
2.2 基建项目模式的弊端分析从当前国内各大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实情来分析,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不少高校由于缺乏对基建市场的了解,依旧以一种投机的心态选择基建项目的管理模式,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较为随意地在几种备选方案中随机地选取一个模式,而未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还有一小部分院校则比较盲目,并不清楚各类模式的优劣对比以及使用范畴;另外部分高校完全照搬世行贷款模式;也有高校引入欧美国家的项目运作模式,包括如承发包模式、NC-BOT融资模式等,然而因为国外的环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现状,导致由于应用条件的差异而产生项目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
更有甚者,一些高校忽视了项目管理模式,只是以基建合同的文本作为实施管理的依据,导致项目效率低下,甚至损坏了学校的利益,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2.3 高校基建模式影响因素分析高校的基建项目在确定立项之后,就应该在最短时间内结合项目特点确定其管理模式。
对高校基建模式造成影响的因素简要分析如下。
2.3.1 基建管理部门这个部门负责对基建项目进行立项、规划、招投标等一系列的工作,是一个项目的核心部门。
作为基建工程的甲方主体,既是独立法人,又是项目的投资者,因此,假若基建管理方的技术水准较高,往往能够自行决定该基建工程所应采用的发包方式,例如平行发包;反之则会选择总承包方式。
2.3.2 基建工程承包商同一个基建工程,在不同的承包商面前,其工程质量和工期、成本均会受到不同影响。
承包商的视频与资质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各个方面。
因此,结合具体的基建项目,高校必须进行精心的选择,通过详尽的调研和考察,对承包商的实力和业绩进行综合评估,选择从而选择合适的承包单位,保证项目质量。
2.3.3 基建监理工程师高校基建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与所配置的监理工程师的水平与责任心相关。
简历服务的质量来自于监理工程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
因此,高校基建必须对监理单位进行精心的遴选。
2.3.4 项目资金与成本自从我国基建领域的投资体制改革后,高校建设的资金不再是单纯的当地财政部门预算。
高校基建项目面临着银行贷款。
不少高校更是引入了BOT模式。
项目资金是项目顺利进行的源泉,能够直接影响基建项目的进度与质量。
此外,项目合同的具体形式、项目工程的工期要求以及基建项目的规模,均能够对基建模式产生影响,此处不再赘述。
3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高校和不同条件、背景下的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中,只有因地制宜,考虑到项目的具体情况,才能结合现状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在具体模式的选择方面,应以基建项目本身的性质和高校自身需求为基础,选择具体的承发包模式。
举例来讲,应用比较广泛的“平行承发包”模式能够在基建项目设计的同时进行招标,极大地提升了基建的进度。
在这种模式之下,后续工作的执行者由于对自身工程质量富有责任,因此会自发地监督前面一部分工程的质量,对甲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保障有着比较好的效果。
若只是一味地通过一些调查数据对院校基建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遴选,就不够科学与客观。
在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中,有以下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3.1 明确基建项目的总体目标当今的高校基建,不但涉及到教学与科研的建筑设施,同时由于科技发展的需要,还对这些设施的科技含量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高校作为项目的使用单位,必须与基建方进行充分的交底说明,通过详尽的沟通,使基建方能够完全掌握高校的要求,甚至在有的时候,高校还应将自身的技术力量用于辅助基建方完成项目。
如果基建方由于难以承担高校对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项目,则高校应主动提供技术支持,以最终促成项目的顺利完成。
高等院校由于具有教育行业的属性,因此在基建项目方面也有着自身的特点。
高校每年的开学日期是2月底和8月底,而为了满足新学期的教学科研需求,高校往往要求基建项目能够在遭遇开学日期完成并投入运行。
由此可知,高等院校对于项目的竣工日期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与基建方沟通时,应督促其必须通过调整管理模式、提升效率来适应高校的建设工期要求,从而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的开展。
综上所述,高校的基建应该确立适合于自身实际情况的总体目标,由于高校基建基本上是不盈利的公益项目,而基建在造价方面的要求也以控制总投资为主,因此,其他行业比较适用的“质量、造价、工期”目标控制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在高校中使用。
3.2 明确基建项目的责权利关系高等院校的基建也应服从项目管理的一般规律,因此在具体的项目中,一个明确所有的项目参与方所具有的责权利细则,并尽可能详细地将这些内容体现在项目的合同中,使这些条款具备法律约束力。
责权利明确之后,项目各方的关系协调难度降低,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
责权利关系的明确,使得高校工作压力和人员配置得到减轻;由于形成了高校、基建方及教育管理部门三方的约束机制,使得基建项目能够完全按照国家法律制度得到执行,从源头杜绝了腐败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
3.3 加强基建项目的合同管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提升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水平的核心,只有加大力气引入以合同为依据的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才能充分结合基建各方的责任、义务与职能。
一个基建项目,应以合同中的各个有效节点来确定自身的建设周期与步骤,同时为基建的管理者和监理者提供依据。
通过合同的约束力,构建相对完善的基建项目管理程序,使整个流程不发生重复与遗漏。
同时结合合同管理流程,配置相关的管理人员,从而把基建项目有效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
当前,除了“代建制”的基建模式,高校均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自身的基建项目。
本文推荐在两大类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是公开招标确定的合同,包括基建工程的合同与工程监理合同;二是分包合同、设计合同等。
3.4 重视基建项目的后评价工作在高校基建建设项目的周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指的是系统、客观地分析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目的、效益、执行过程;通过项目后评价来检查总结项目活动实践,从而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做出定论,同时判定高校基建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做到了合理有效,是否实现了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此外,通过细致的分析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寻求项目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反馈,为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同时为其他的新项目提出建议,最终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4 结束语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伴随着高校基建的井喷式增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的管理者怎样才能结合目前的教学科研需求,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建项目管理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对各大高校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模式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给出了基建管理的优化方案。
由于各地高校情况不尽相同,项目的背景有所差异,基建的管理模式便也不同。
本文所阐述的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基建管理模式,本文的结论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1]李翔.基于层次灰色系统理论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12.[2]胡庆国,高群,杨伟军.灰色关联度和层次分析法在工程项目优选决策中的应用[J].工业与建筑,2010,9:11-12.[3]高群.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优选研究[D].湖南:长沙理工大学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2012.[4]陈春霖.国外工程总承包公司的投资分析与项目管理[J].中南公路工程,第25卷第4期:18-19.作者简介:曹军杰(1972,3-),男,汉族,山东莱州人,南开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现就职于山东女子学院,工程师。
研究方向:后勤工程材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