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几何公差及检测
【本章难点】
1.几何公差中公差带的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要素; 2.形状公差、定向公差、位置公差的含义、特点和区别; 3.组成要素和导出要素在图样上的标注区别; 4.提取组成要素与基准要素在图样上的标注区别。
4.1 概述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不仅有尺寸误差,而且还会产生形状和 位置误差。为保证机械产品质量和互换性,必须对形状和位置 加以控制,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 4.1.1 几何公差的作用 如图4-1所示的光轴,尽管其各段的截面尺寸都在 30f 7 的尺寸范围内,但由于轴发生弯曲,所以孔、轴配合时就不 能满足配合要求,甚至无法装配。
4.8.2 几何公差数值的选择 1.几何公差值的规定 2.几何公差值的选用 实体实效 边界的废品变为合格品,提高了经济效益。
4.8.3 几何公差选用和标注实例 图4-50 齿轮轴几何公差应用示例
4.9
4.9.1 几何误差检测原则
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2.测量坐标原则 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4.测量跳动原则 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a)
(b)
图4-34 径向圆跳动公差
(2)端面圆跳动
(a)
(b)
图4-35 端面圆跳动公差
(3)斜向圆跳动
(a)
(b)
图4-36 斜向圆跳动公差
2.全跳动 (1)径向全跳动
图4-37 径向全跳动公差 (2)端面全跳动
(a)
(b)
图4-38 径向全跳动公差
4.7 公差原则 4.7.1 术语及定义 1.局部实际尺寸(简称实际尺寸) 2.体外作用尺寸
2.对称度
(a)
(b)
图 4-29 对称度公差
3.位置度 (1)点的位置度
(a)
(b)
图4-30 点的位置度公差
(2)线的位置度
(a)
(b)
图4-31 线的位置度公差
(3)面的位置度(a)(b)图4-32 面的位置度公差
4.5.2 位置误差及评定 图4-33 定位最小区域
4.6 跳动误差及公差 1.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
图4-60 面对面的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2)面对线的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如图4-61所示,用导向块模拟基准轴线,将被测零件放置在 导向块内,然后测量整个被测表面,取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值 与最小值之差作为垂直度误差。
图4-61 面对线的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6.倾斜度误差的测量 如图4-62所示,将被测零件放在定角座上,然后测量整个被 测表面,取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倾斜度误 差。
d fe d MV d max t d MV d max t d a d min 对于内表面
Dfe DMV Dmin t Dmax Da DMV Dmin t 如图4-49a所示的轴,其体外作用尺寸应小于等于 20.1 m m,局部实际尺寸在19.7mm到 20.1mm之间。
4.2 几何公差的标注
4.2.1 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符号及附加符号 按国家标准,几何公差的几何特征共有14种。几何特征及 符号见表4-1。 几何公差带具有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要素。
(a)两平行直线 (b)两等距曲线 (c)两平行平面 (d)两等距曲面
(e)圆柱面
(f)两同心圆
(g)一个圆
(h)一个球
部实际尺寸。
4.7.4 最大实体要求 1.图样标注 2.表示的含义 3.遵守的边界及合格条件
对于外表面 dfe dMV dmax t
d max d a d min
对于内表面 Dfe DMV Dmin t
Dmax Da Dmin 4.检测时所用的计量器具和方法 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根据合格条件,检测时, 一是用综合量规(又称为位置量规或功能量规)检验被测要 素是否超越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二是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被 测要素局部实际尺寸是否在最大、最小极限尺寸之间。 5.特殊情况—零几何公差 当关联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且几何公差值为零时称
(b)
图4-8 给定平面的直线度公差
(2)给定方向;
(a)
(b)
图4-9给定方向的直线度公差
(3)任意方向;
(a)
(b)
图4-10任意方向的直线度公差
2.平面度
(a) 3.圆度
(b) 图4-11平面度公差
(a)
(b)
图4-12圆度公差
4.圆柱度
(a) 5.线轮廓度
(b) 图4-13 圆柱度公差
图4-39 孔、轴的实际尺寸和作用尺寸
图4-40 关联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
3.最大实体状态、尺寸、边界 最大实体状态下的尺寸称为最大实体尺寸。内、外表面的 最大实体尺寸分别用 DM、dM表示,即 DM Dmin ,d M d max
式中: Dmin 、 dmax 分别为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
尺寸。 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称为最大实体边界,用MMB表
示。
如图4-41a所示的圆柱形外表面,其最大实体尺寸dM 30m m,其最大实体边界为直径等于 30 mm的理想圆柱面,如图4-
41b所示。
(a)
(b)
图4-41 单一要素的最大实体尺寸和边界 关联要素的最大实体边界的中心要素还必须与基准保持图 样上给定的几何关系,如图4-42所示。
(a)
(b)
图4-42关联要素的最大实体尺寸和边界
4.最小实体状体、尺寸、边界
(a)
(b)
图4-43 单一要素的最小实体尺寸和边界
5.最大实体实效状体、尺寸、边界 DMV Dmin t ,d MV d max t 图4-44为单一要素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的示例。
(a)
(b)
4.7.2 独立原则 独立原则是指被测要素在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几
(a)
(b)
6.面轮廓度
(a)
(b)
(c)
4.3.2 形状误差及评定 形状误差的方法称为最小区域法。
图4-16 直线度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域
4.4.1 基准 1.单一基准
4.4 方向误差及公差
(a)
(b)
图4-17 直线度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域
2.组合基准(公共基准)
图4-18 组合基准
图4-19 基准体系
(a)
(b)
图4-24 任意方向线对面平行度公差
2.垂直度
(a)
(b)
图4-25 面对面垂直度公差
3.倾斜度
(a)
(b)
图4-26 线对线倾斜度公差
4.4.3 方向误差及评定
图4-27 定向最小区域
4.5 位置误差及公差 4.5.1 位置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及解释 1.同轴度
(a)
(b)
图 4-28 同轴度公差
4.4.2 方向公差带的定义、标注及解释
1.平行度公差 (1)面对面
(a)
(b)
图4-20 面对面平行度公差
(2)线对面
(a)
(b)
图4-21 线对面平行度公差
(3)面对线
(a)
(b)
图4-22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
(4)线对线(给定方向)
(a)
(b)
图4-23 给定方向线对线平行度公差
(5)线对线(任意方向)
(a)
(b)
(c)
(d)
(e) 图4-4 公差框格标注示例
2.提取组成要素的标注方法 图4-5 提取组成要素的标注示例
3.基准要素的标注方法
(a)
(b)
图4-6 基准代号
(a)
(b)
图4-7 基准要素标注示例
4.3 形状误差及公差
4.3.1 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1.直线度 (1)在给定平面;
(a)
4.9.2 几何误差常用检测方法
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1)贴切法(间隙法或光隙法)
(a)测量方法
(b)标准光隙的获得
图4-51 用贴切法测量直线度误差
(2)测微仪法(打表法)
图4-52 用测微仪法测量直线度误差 (3)节距法(跨距法)
图4-53 用节距法测量直线度误差
3.圆度误差的测量 (1)用游标卡尺、千分尺或用平板和带指示表的表架测量 (两点法测量) (2)用V形块和带指示表的表架测量(三点法测量)
(i)两同心圆柱面
(j)一段圆柱面
(k)一段圆锥面
表4-1 几何公差特征项目的名称及符号
公差类型
几何特征
符号
有无基准
直线度
无
平面度
无
形状
圆度
无
圆柱度
无
形状或位置
线轮廓度 面轮廓度
有或无 有或无
平行度
有
定向
垂直度
有
倾斜度
有
位置度
有或无
定位
同轴(同心)度
有
对称度
有
圆跳动
有
跳动
全跳动
有
4.2.2 几何公差标注 1.公差框格的标注方法
1-球面;2-圆锥面;3-端面;4-圆柱面;5-锥顶;6-素线;
7-轴线;8-球心
零件的几何要素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按存在状态分类 (1)理想要素(Ideal Feature) (2)实际要素(Real Feature) 2.按在几何公差中所处的地位分类 (1)提取组成要素(Measured Feature) (2)基准要素(Datum Feature) 3.按功能关系分类 (1)单一要素(Single Feature) (2)关联要素(Associated Feature) 4.按几何特征分类 (1)组成要素(Integral Feature) (2)导出要素(Derived Feature)
图4-62 面对面的倾斜度误差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