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_吕西林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_吕西林
$ " # #$% $&’ ( , $ " %$! , ! " ##$% $ " ( -)
限值可从规范中取消。 在抗震构造措施方面,应加强顶部 + F ( 层及 屋面突出物中的竖向构件的延性,适当加强其配 要适当降低其轴压 筋。对底部 + F ( 层的竖向构件, 比, 并同时增加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 @ 包括箍筋 A 的数中一种较主要的超 C (! ) 楼板开凹口深度太大 B !( 图 限型式, 其主要表现为: (+ ) (图 +, 示) , 楼板之间连接较弱 , +$ 示) % " ##&G (; B+C ( ’! H ’+ ) (( ) 楼板突出幅度太大 $ " %J ! ; * #$&G I; (") 楼板 +# $ " %J ! 且 $ " !#&’ ( 时为不规则建筑 B ! C ; (图 +- 示) 开洞太大 , 还有平面长宽 % " ##&G (。此外, 比超限的情况。图 ( 为典型的平面布置超限工程实 例。
+ 高度和高宽比超限工程的抗震设计
!" # 高度和高宽比超限程度的控制及概念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A C994C?4! B 。 作者简介:吕西林 A !@CC = 士, 教授。 收稿日期:4994 年 ! 月。 B, 男 A 汉族 B , 陕西岐山人, 工学博
多样化促使设计者不断翻新;也有些来自于建筑地块 本身形状的制约。这些是超限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外 在原因。此外, 技术法规与行政法规滞后于工程实践, 其根源也是研究方面的滞后,这是超限高层建筑出现 的内在原因。 为了保证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安全性和结构 设计的合理有效性,建设部和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超 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对超限高 层建筑工程进行抗震专项审查。作者近年来参加了上 海地区 C9 多个超限高层建筑工程 (!99 多个单体工 程) 的抗震专项审查和计算分析工作, 对评审专家的讨 论意见及超限工程的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作 者认为, 设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时, 除应遵守现有技术 (! ) 标准外, 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来保证其抗震安全性: (4 ) 超限程度的控制和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 结构抗震 !"
图# %&’( #
部分弹性板 $ 分块刚性板的楼面计算模型示意
: / ; 立面收进 : / ; <2.7/8= *4 4/8/12 : 7 ; 连体建筑 : 7 ; )*0028.21 .*>256
)*+,-./.&*0 +*123 *4 5&’&1 63/76 8*0028.21 79 23/6.&8 -0&.6
()*+ 6-7)20. /%01 )203)43,)5+. %88+&26-8%07
图# $%&’ #
平面布置超限的工程实例
等) ,都有平动周期和扭转周期的判断结果输 出, 检查这些周期比是很方便的。如果其他程 !"
()*+ ,-.+. /%01 )203)43,)5+. 6-7)20 %88+&26-8%07
!" #
平面规则性超限程度的控制及概念设计 平面布置中的凹口深度超限的情况 (如图 9- 所
平面中楼板间连接较弱的情 示) , ! " # 的值不大于 :; "。 况(如图 9< 所示) ,= $! > $9) ? # 的值不应小于 :; ",或 $! > $9 的尺寸不应小于 "*。平面布置中局部突出超限 (如图 9, 所示) 的情况 , 平面中楼板开大 % " ! 不应大于 9。 (如图 95 所示) 洞的情况 , 且开 ! " # 的值不应大于 :; ", 洞两侧的楼板有效宽度不应小于 "*。 (凹口部位、 对楼板中应力集中部位 局部突出楼板 的根部及洞口的四角)和弱连接的楼板截面的配筋予 以加强,改善这些楼板关键部位的强度和延性。当凹
吕西林7 李学平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4999@4)
(!99 多个单体工程 ) 摘要:当前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超限问题越来越多。 作者近年来参加了上海地区 C9 多项 超限高层建筑 工程的抗震专项审查和计算分析工作, 对评审专家的讨论意见和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本文介绍了超限高层建筑 设计中抗震计算分析的要点和应采取的相应抗震构造措施,主要针对高层建筑中高度和高宽比、平面布置规则性和竖向 规则性等三方面的超限问题。 关键词:超限高层建筑;抗震审查;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DE @F" G 6 "! 文献标识码:;
第 4" 卷第 4 期 4994 年 : 月 文章编号: !999 = >?>@ A 4994 B 94 = 99!" = 9>
建 筑 结 构 学 报 #$%&’() $* +%,)-,’. /0&%10%&23
5$)6 4"7 8$6 4 ;<&,)7 4994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H2 I&$J)2H3 $’ /2,3H,1 K23,.’ $* L%0M$*MN$-23 O,.P&,32 +%,)-,’.3
] R,),’ 7 QS R%2<,’. QE A /0(02 T2U Q(J$&(0$&U *$& K,3(302& V2-%10,$’ ,’ N,W,) X’.,’22&,’.7 D$’.Y, E’,W2&3,0U7 /P(’.P(, 4999@47 NP,’( B !"#$%&’$( 8$Z(-(U37 0P2 $%0M$*M1$-23 P,.P&,32 J%,)-,’.3 (&2 J21$H,’. H$&2 2[02’3,W26 DP2 (%0P$&3 P(W2 <(&0,1,<(02- ,’ 0P2 32,3H,1 2W()%(0,$’ (’- (’()U3,3 $* H$&2 0P(’ C9 <&$Y2103 A H$&2 0P(’ !99 J%,)-,’.3 B -%&,’. 0P2 <(30 U2(&36 DP2 -,31%33,$’ 3%..230,$’3 $* 0P2 2[<2&03 Z2&2 3%HH(&,\2- (’- 0P2 1$HH$’ <&$J)2H3 Z2&2 ,’W230,.(02-6 S’ 0P,3 <(<2&7 0P2 32,3H,1 (’()U3,3 <$,’03 (’- 32,3H,1 1$%’02&H2(3%&23 *$& 0P2 $%0M$*M1$-23 P,.P&,32 J%,)-,’.3 (&2 ,’0&$-%12-7 ZP,1P (&2 ,’02’-2- *$& 3%1P $%0M$*M1$-23 <&$J)2H3 (3 P2,.P0M0$MZ,-0P &(0,$7 )(U$%0 ,&&2.%)(&,0U (’- W2&0,1() ,&&2.%)(&,0U6 )*+,-%.#( $%0M$*M1$-23 P,.P&,32 J%,)-,’.37 32,3H,1 2W()%(0,$’7 32,3H,1 -23,.’ “四明” A 明卧, 中 明厅, 明卫及明厨 B 的要求以及需求的
序中没有平动周期与扭转周期的判断结果,设计计算 (D)楼层的最大层间位 人员也可根据振型图来判断。 移角 : 或角点位移 ; 与该楼层的平均层间位移角比值要 小于 !( D E !( B。 对高度较高的建筑和超限项目较多的 工程, 应采用较严格的限值, 例如, 当一项超限时, 控制 值为 !( # 以下, 两项超限时, 控制值在 !( F 以下。 (! ) 减少结构扭转效应的结构措施: 减少结构平面 (D ) 布置的长宽比, 避免较窄长的板式平面。 抗侧力构 (F ) 件在平面布置中宜对称、 均匀, 避免过大的偏心。 加强外围构件的抗侧刚度和强度对减少扭转效应比较 有利, 效果最明显, 这要求在方案阶段就有意识地调整 结构的刚度中心及外围构件的布置。
图9 $%&’ 9 平面规则性超限的几种情况
口深度接近超限上限时,宜在凹口部位设置拉梁或拉 板。当开洞尺寸接近最大限值时宜在洞口周围设置钢 筋混凝土梁。 !" $ 平面规则性超限时的抗震分析要求 由于平面规则性超限对楼板的整体性有 较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刚 度无限大的假定已不适用,因此,在结构计算 模型中应考虑楼板的弹性变形。 可采用下述两 (!)采用分块刚性模型加弹性楼 种处理方法: 板连接的计算模型, 即将凹口周围各两开间或 局部突出部位的根部开间的楼板考虑为弹性 (如图 @ 中的阴影区所示) 楼板 , 而其余楼板考 虑为刚性楼板。 这样处理可以得到凹口周围或 局部突出部位根部的楼板内力, 还可以减少部 (9 ) 对于点式建筑或平 分建模和计算工作量。 面尺寸较小的建筑, 也可以将整个楼面都考虑 为弹性楼板。这样处理时, 建模和计算过程比 较简单、 直观, 计算结果较精确, 但计算工作量 较大。 计算结果中应能反映出楼板在凹口部位、 突出部位的根部以及楼板较弱部位的内力, 以 作为楼板截面设计以及是否设置拉梁、 拉板的 参考。 !" ! 结构扭转效应的控制 结构的扭转效应可通过下述两种途径之 (!)结构扭转基本周期与各向平动 一来控制: 周期比值要控制在 :’ A" 以下。在目前的结构 (例如 BC-<.、 分析程序中 (DCEB 和 (DF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