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成本会计学课件第九章
9.1.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和一般程序
1.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下,费用的分配与归集是基于以下认识进行 的:(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2)生产导 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对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相同。 在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方面,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法 作了根本变革:(1)将制造费用由全厂统一或按部门的 归集和分配,改为由若干个作业成本库分别进行归集和 分配;(2)增加了分配标准,由单一标准(直接人工工 时或机器工时等)分配改为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 成本动因分配。
9.1.3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和一般程序
2. 作业成本法的一般程序
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并以 主要作业为主体,将同质作业合并建立作业中心。
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计算各作业中心的 作业成本。
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 务,计算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9.1.4 作业成本法举例
维持性作业:使某个机构或某个部门受益的作业。
2.作业链和价值链
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后,现代企业实质上是 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 业集合体,这形成了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 作业链。
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 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 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这个总价值即 是产品的成本。
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 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数量多少与 产品数量密切相关,所耗成本随产品数量而变动。
批别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数量多少与 产品批数密切相关,所耗成本随产品批数而变动。
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数量多少与 产品种类密切相关,所耗成本随产品种类而变动。
生产订单
55000
材料订单
25000
生产协调
27000
准备次数 检验次数 维修工时 订单份数 订单份数 协调次数
合 计 232000
作业量 甲产品 乙产品 合计
300 200 500 150 50 200 200 100 300 195 80 275 140 60 200
50 50 100
成本动因 分配率 100 225 100 200 125 270
78250
232000
产量 单位产品应分 摊的制造费用
10000 15.38
2000 39.13
9.1.5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局限性和借鉴时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我国企业在借鉴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
的问题
1.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 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可以有效改进企业的战略决策 提供了便于不断改进的业绩评价体系 便于调动各部门挖掘盈利潜力的积极性 有利于企业杜绝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在成本动因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主观性 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费用较高 降低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9.1.4 作业成本法举例
Hale Waihona Puke 例9-1根据表9-2有关资料和计算结果,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如表9-3所示。
表9-3
作业成本库 成本动因 甲产品
乙产品
作业成本
(作业中心) 分配率 作业量 作业成本 作业量 作业成本 (制造费用)合计
机器调整准备 100
300 30000 200 20000
50000
质量检验
例9-1
根据表9-1的资料,如果按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制造费 用按直接人工工时在甲、乙两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则:
制造费用分配率= 232000 =8 25000 4000
单位甲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8 25000=2(0 元) 10000
单位乙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8 4000=16(元) 2000
作业成本法 质量成本 环境成本
9.1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作业成本法举例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借鉴时
应注意的问题
9.1.1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 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的 深刻变革,都要求成本会计进行革新,呼唤新的成本 计算方法的出现。作业成本计算法应运而生。
225
150 33750 50 11250
45000
设备维修
100
200 20000 100 10000
30000
生产订单
200
195 39000 80 16000
55000
材料订单
125
140 17500 60 7500
25000
生产协调
270
50 13500 50 13500
27000
合计
153750
甲产品单位成本=12 20 20=5(2 元) 乙产品单位成本=10 20 16=46(元)
9.1.4 作业成本法举例
例9-1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如下:
有关资料如表9-2所示。 表9-2
作业成本库 可追溯 成本动因
(作业中心) 成本
机器调整准备 50000
质量检验
45000
设备维修
30000
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 础——作业,并引导管理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发生成 本的原因——成本动因上,而不仅仅关注成本结果本 身;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克服传统成 本系统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
9.1.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 作业链和价值链 成本动因
1.作业
3.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就是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 或事项。
根据成本动因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可以 将其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资源动因就是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 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的标准。
作业动因就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 和原因,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
第9章 成本会计前沿
学习目标
1.了解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概念, 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理解作 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我国企业借鉴使用时 应注意的问题。
2.理解质量和质量成本的概念,掌握质量成 本的核算、计量与控制。
3.理解环境成本的概念,掌握环境成本的核 算和管理。
第9章 成本会计前沿